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阮籍与司马氏集团之关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籍既不是对司马氏集团深恶痛绝而对曹魏“忠爱缠绵”的忠臣义士,也不是出卖曹魏而投靠司马氏集团的小人,他与司马氏集团之间的关系是特殊时期政权与名士之间的特殊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对阮籍而言是被利用被强迫的,从而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合作关系。阮籍的放达,不是“佯欲远昭而阴实附之”,而是其名士风度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2.
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是汉魏之际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汉末在动乱中崛起的曹魏集团,弘扬了汉末“党锢之祸”中兴起的人文精神,在文学领域内抒写建功立业的悲壮情怀,哀悯民生痛苦,形成了慷慨仗气的文学风格。到了魏正始年间,随着曹魏集团内部司马氏一伙势力的强大和政治的黑暗,以阮籍嵇康、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文人一变建安风骨的英雄主义情调,从讴歌建功立业转向抒写内心孤独,形成了远大遥深、离形得神的文学追求。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的转变,说明文学思潮的演变受着外部环境的制约与主体的左右,值得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曹魏正始年间 ,曹爽集团与司马氏集团在文化领域展开激烈斗争 ,双方极力争取学术精英的支持。王弼精心审时度势 ,采取了拥戴司马氏的立场。他致力于融会儒家与道家学说 ,与司马氏集团保持哲学、政治思想上的一致 ,并以学术论争的方式疏离曹爽一派。他在《老子注》、《老子指略》中提出“崇本息末”的思想 ,具有批判曹魏政治弊端的性质 ;在《周易注》中阐发《乾卦》的内涵 ,着眼于为司马氏拟订夺取政权的战略方针。从政治倾向看 ,他是司马氏集团在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 魏末正始时期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特别激烈和残酷的时代。这时曹魏新贵族势力日趋腐朽,而旧的豪门世族势力则与日俱增。代表这种势力的司马氏便开始向曹魏统治者展开夺取政权的激烈斗争。司马氏一方面用收买、拉拢的办法培植党羽,扩充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则以残酷的手段屠杀曹魏集团的力量(包括拥护曹魏的知识分子),造成了政治上极端黑暗极端恐怖的局面。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诗歌创作较之建安的“彬  相似文献   

5.
对江油戍有关史实的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国后期曹魏征西将军邓艾走阴平道伐蜀,占江油戍,攻成都,降刘禅,是中国历史重新走向统一的一件大事。邓艾伐蜀成功,既巩固了司马氏在曹魏集团之实权地位,又是导致中国历史结构重新整合之关键,其在中国大历史上的意义至为重大。而对于地方区域社会而言,邓艾从阴平道伐蜀,对于今涪江上游平武地区的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对江油戍的情况之梳理出发,考辨这一关隘之设置时间、具体地点,在此基础上讨论邓艾伐蜀之战的意义,兼论及掩盖在大历史背后的“小事件”对地方史的叙述结构塑造之意义。  相似文献   

6.
司马氏集团的改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氏集团的改革政策郑欣曹魏明帝以后,有两个相互斗争的政治集团:一个是以曹爽为首的集团,另一个是以司马懿父子为首的集团。学术界多肯定曹爽集团,认为它是革新派,而对司马氏集团则持否定态度。我以为此说值得商榷。遍翻史书,关于曹爽集团的改革事迹多依稀仿佛、...  相似文献   

7.
司马懿凭借自身的政治才能、家族的力量以及朝廷大臣的支持,通过高平陵政变,建立起霸府,控制曹魏政权;经过司马师、司马昭的发展,终于由司马炎以晋代魏。司马氏霸府的规模经历了一个不断壮大的过程。司马氏霸府依靠架空朝廷、曹魏朝廷官僚霸府化、军政一体化等措施来发挥权力中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公元二六二年,在《广陵散》的杀伐声中,魏晋之交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嵇康血溅马市,魂归九泉。嵇康一向主张“绝智弃学”,离世脱俗,这样一个隐士为何会刑遭大辟呢?一有人认为:“嵇康的送命,并非为了他是傲慢的文人,大半倒因为他是曹家的女婿.”此语似有不妥.司马昭掌权以后,并非先要杀嵇康,反倒是山涛要举荐他作官.他拒绝后不久,方身陷囹圄,人头落地的。可见嵇康的送命,主要的并非因为他是曹家的女婿.那么嵇康死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历史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比较成功的英雄形象。但长期来,在《三国演义》研究中,司马懿是被埋没的。在罗贯中笔下,司马懿不仅是一个胸有谋略、善晓兵机的军事家,同时又有政治家的远大抱负,曹操和诸葛亮都很重视他的谋略才干。他是从魏过渡到晋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在三国舞台上经历了三个时期,虽也经过升沉起落,但最终是他控制了曹魏政权。  相似文献   

10.
嵇康是多才多艺的美男子,竹林七贤中的真名土。他尚奇任快,刚肠嫉恶,始终不买司马氏的账。本文从科康走出竹林,投身批判王甫(司马昭的妻父)的太学辩论活动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嵇康与司马氏集团的斗争历程。文章还探讨了《嵇康集》的传播源流。《嵇康集》十五卷录一卷,历经一千二百余年,到明代中叶仅存八卷左右,明人重组号称十卷。其中,吴宽(1435-1504)丛书堂抄本一部,源出来本,为世所重。周树人录辑校,历十余年始成,1956年影印出版,堪称当今之善本。  相似文献   

11.
阮籍的政治态度及其作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籍早年在曹魏政权日益腐朽局势微妙的情况下,一再回避出仕,他的《咏怀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篇什对于以曹爽为首的当朝权贵进行抨击、讽刺和规劝,诗人此时内心相当苦闷,头脑异常清醒。高平陵之变(249)以后,司马氏掌握了实权,魏晋禅代的机运已在酝酿之中,从此阮籍与司马氏合作,长期担任要职,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他的四言《咏怀诗》是写来歌颂司马氏的。司马昭对阮籍非常之照顾宽容,允许他保持嗜酒荒放的名士作风。长期以来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阮籍是反司马氏至少也是不满司马氏的,他在司马氏手下当官只不过是不得已的敷衍,其实这完全不符合阮籍的生平史实与诗文创作  相似文献   

12.
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艺术家。他的音乐、书法、绘画等造诣都很深。书法、绘画作品虽已失传,但目睹其真迹的批评家的由衷赞语尚在。他的音乐理论专著《琴赋》和《声无哀乐论》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音乐史的极宝贵文献。看来,肯定他的艺术成就,承认他的艺术家的地位并无问题。遗憾的是,从嵇康在世的时候起,有关他的评论大都着眼在政治方面。称赞他的人说他是曹魏的忠臣烈士,贬斥他的人说他是礼教的罪人,似乎嵇康从事的主要是政治活动,因此他的功过也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这是不确的。我们  相似文献   

13.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执政,他任用和拔擢人才,使曹魏旧臣不断地转投于司马氏的门下,又使新进的才俊归于司马氏的霸府,为司马氏集团日后转化为西晋王朝打下基础.司马师执政初期,根基尚不稳,威望亦远不如乃父.但其“沉毅多大略”,在东关惨败之后,司马师安抚诸将,引咎自责,很快稳定了朝中局势.接着其击败吴太傅诸葛恪,剪除异己李丰、张缉等拥曹派势力,又废魏主曹芳,立曹髦,迅速平定淮南毌丘俭之乱,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司马氏的权力.在魏晋禅代的历史进程中司马师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阮籍,长久以来就有这样一种主流观点:阮籍属于曹魏集团,他一直对司马氏政权表示着不满和消极的反抗。他的人生苦闷也正是司马氏残暴统治压制下的结果。本文则通过对阮籍的任职情况和思想状态方面的考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阮籍并没有属于任何政治集团,他的一生尽管大多非常苦闷、消极,但这只是他的人格、理想和当时混乱纷争的现实有了严重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嵇康生活在政治制度极为黑暗的魏晋之交。当时的司马氏集团用儒家忠孝思想麻痹世人,这使得部分士人感到极度失望,于是开始用清谈玄学来抒发内心不平,希望通过超脱现实、远离尘世的思想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因而,嵇康诗文中既有老庄优游容与的生活方式,也有孔孟关注现实的忧患意识。儒道两种思想意识的冲突构成嵇康思想中不可开解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6.
学《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之际社会政治、名士思想的一面镜子。一方面,嵇康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处世原则、交友之道,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以及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在士人中的威望和影响。然而,嵇康却因此文被司马氏集团残忍杀害。那么,嵇康真的就因为可恶的政治或一己的任性而要与同游于竹林的有着相同旨趣的好友绝交吗?当然不是,而是好友之间通过所谓的绝交来表明自己的心智、向往。  相似文献   

17.
同处王朝易祚之际,狂者嵇康刚直峻烈、肆志纵心,终为残暴的司马氏所不容,慷慨赴义;狷者陶潜则毅然归隐、高蹈独善,于穷巷墟烟间饮酒赏菊,看似旷达超迈,但内心亦难摆脱深重的苦闷.嵇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屈子的伏清白以死直、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抗争精神一脉相承;陶则知其不可而不为,于庄子逍遥出世的形式下恪守儒家善道.  相似文献   

18.
嵇康是魏晋时代的哲学家、诗人和著名音乐家。如果说作为哲学家和诗人的嵇康,在他所处的时代还未能独领风骚,但作为演奏家和音乐理论家的嵇康,却是独树一帜的。本文的中心就是力图阐述嵇康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中为我们提供的前人所没有提供的东西。 1.嵇康的“乐之为体,以心为主”的观点,显示时代审美思想的特殊所向。每一个时代都有良己特殊的审美问题。鲁迅先生曾把魏晋看作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是对魏晋审美恃征的极准确概括。所谓文学的自觉,就是人的自觉,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从历史发展上看,  相似文献   

19.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是魏晋玄学发展到竹林时期,在司马氏统治之下的特定产物。“越名教”主要是通过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面目、批判当时的社会制度与社会现实、非毁圣人和经典来实现的;而“任自然”则旨在突显嵇康理论构建、生活方式和社会理想追求的价值取向。嵇康试图从理论上打破司马氏的思想钳制,摆脱其社会控制,实现一个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的社会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一、嵇康的《绝交书》之意义后汉帝国的崩溃到魏晋时代的一场历史巨大动荡,使文化、思想领域上也引起了新变动,而隐逸思潮的兴隆则可作为这个变动的突出例子.从后汉直到曹魏政权成立这个时期,诞生子清义派士人之间的清谈俱乐部,标榜超俗和高蹈的玄学,清谈之风广泛流行起来,和这种倾向互相结合的向往隐逸生活,敬慕隐士的风潮开始渗透到整个士人阶层中.由于这个风潮的影响,仅曹魏、西晋两朝就留下了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