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谈汉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JohnLakoff和Mark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 ,概念隐喻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汉语语言现象表示“愤怒”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中同样存在着“愤怒”的概念隐喻。本文将在大量收集分析汉语表示“愤怒”语料的基础上 ,提出汉语的“愤怒”的概念隐喻。它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如何通过人与自然关系认知“愤怒”概念。  相似文献   

2.
汉语拥有丰富的量词,使用很广。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语法意义。英语也有类似汉语量词表示特殊量的概念的名词。本文着重比较与研究汉语量词与英语特殊“量词”的异同,并指出两者互译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引文[1]曾提出讨论情报概念要有“规范”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形式逻辑的定义方法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规范。形式逻辑是科学思维的普遍规律。给概念下定义是一种思维活动,定义是一种思维形式。一个概念的定义要做到既科学又简明,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和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这就是形式逻辑关于下定义的基本原理。一个定义由被定义概念、定义概念和联结项三部分组成,被定义概念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概念是用来揭示被  相似文献   

4.
李小虎同志在山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的文章,对我在本学报1986年第5期上的拙文提出批评,这对启发我的思考,提高我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我表示由衷的感激和真诚的欢迎。但“李文”对拙文的基本论点缺乏深入的研究,我不得不再写此文以重申自己的观点。“李文”指出拙文的主要错误有两点:“一、把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和同一概念混在一起了。”“二、把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混在一起了。”“李文”的这两点批评意见是对拙文的误解.关于第一点,“李文”分析说:“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是从不同方面反映同一类对象,其外延相同,内涵有别,它所表达的主要是不同概念之间的一种外延关系;而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逻辑》(修订本)中,把概念定义为“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一定义比较恰当地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它的特征,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果再深入地探讨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定义仍然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它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它不能彻底地说明概念的客观性;第二,它没有完全地揭示概念的社会性与历史性,从而还不能充分地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第三,它还不能容纳虚概念,无法揭示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我们认为,造成概念定义存在着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对象这个概念的外  相似文献   

6.
汉语动词词尾“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附带词尾“将”的说法,现虽将成过去,但这种说法有着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把它提出来谈一谈,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和汉语形态的研究,多少是有点补助的. 一在表示有关动作的范围内,“将(??)”有三种不同的用法:(一)是作为动词;  相似文献   

7.
在《前言》中开头提出汉语“根据”的几种词性及其具有本义、转义、引申义的不同后,把它的本义在哲学名词外按照侧重点的不同而分为六种。本文论述的是形式逻辑中讲的“根据”的本义,属于其中有逻辑性的三种。因为形式逻辑教本中在这方面存在着问题而引起评论。首先是论述形式逻辑教本中混淆根据和原因的区别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评论与“根据”有关的现在流传的“道理”的界说和黑格尔所谓“好的根据”说;接着论述根据和理由的区别;进而对于根据的本义所划分的六种含义,提出以该本义“一以贯之”的见解,从而分别地确定相当概念的定义;随后论述在实际上探讨“根据”必须使之具有明确的切实内容,并举例表明几种失当;最后在《尾声》中表示研究“根据”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句子”概念,是一个翻译的概念,来自欧洲语言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在句子的多种功能的使用中,存在着一个抽象的句子结构,即“主语+谓语”.这样一个抽象的句子框架,并不能解释汉语的句型.汉语的句型系统建立在三个要素的基础上:句读本体、功能格局、事理铺排,以这三要素为基础,才有可能在欧洲语法之外,开辟汉语语法句型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实词的语法特征比较明显,结合能力比较固定,只具有一种词性。“同志”、“拷贝”、“元素”、“粒子”一类词表示事物概念,是名词;“说”、“听”、“知道”、“遇见”一类词表示动作行为概念,是动词;“淳朴”、“浪漫”、“笔直”、“白生生”一类词表示性质状态概念,是形容词;“一个人”的“个”,“去一趟”的“趟”,这类词表示单位概念,是量词。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 概念在哲学史上以及在当代心灵哲学中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他的灵魂定义似乎包含着难以解决的问题。阿克里尔(J.Ackrill)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指出,他的灵魂定义包含着逻辑矛盾,并且与他的质料形式理论不一致。本文重新梳理了阿克里尔的论证,归纳和评价了亚里士多德学界对这个问题的两种主要解决方案,并提供了对灵魂定义问题的一个新解释。这个新解释表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定义没有逻辑矛盾;定义项中的“身体” 代表的是“第二潜在性”。“灵魂”概念是一个目的概念和原因概念,即灵魂是从质料之中发展出来的,它就是身体的目的和完善性,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本原。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心灵哲学跟一切与物理主义相兼容的当代心灵哲学理论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11.
形式逻辑定义法的理论中素来有一种观点,即“单独概念不能用属加种差定义法来定义”。如《普通逻辑》认为:属加种差定义“对于单独概念和哲学范畴就不适宜用或不能用这种方法下定义。单独概念的对象是一个单独的事物,它并不是一个种,区别个体事物要把握很多属性,因而常用特征描述的方法来说明它,以代替下定义。”①人民大学编《形式逻辑》也认为单独概念不能用属加种差的定义,因为“单独概念所指的是一个对象,虽然它有属概念,但它所反映的是某一单独的个体,而单独的个体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特征很多,人们很难概括地举出它的种差。”②类似的看法如苏联的楚巴欣、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也”是一个十分常用的副词,它的语法意义主要有三种,一是表示相同。如:(1)你去,我也去(2)小王高兴,小李也很愉快(3)有香花,也有毒草“也”与“不但”、“虽然”、“即使”、“既然”、“宁可”、“尽管”等词配合使用时,也表示相同,如:...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被定义概念与定义概念的关系,这是传统逻辑的定义论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没有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就不会有正确的定义规则,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定义的实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之一直抱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被定义概念与定义概念是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针对这一说法,张天敏同志曾正确地指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根本不是什么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而是内涵相同而语言形式不同的同一个  相似文献   

14.
吕淑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里说道:“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兼语式不适合层次分析,兼语式的定义就是一个动宾结构套上一个主谓结构,画图就是(?)这怎么适用“二分法”呢?这倒是主张取消兼语式的一个有力的理由。”吕淑湘先生的这段话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兼语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法结构呢?它也象大部分的汉语语法结构一样具有二元性吗?它真的不适用二分法吗?  相似文献   

15.
情报《牛津词典》对情报下的定义是: “告知已知事实,知识、知识片段、消息”。对管理下的定义是:“指导工作,实行有效的控制”。因而,管理情报可定义为,为保证组织的有效工作和控制所需要的知识、知识片段和消息。洛斯特列(P.A.Lostly)提出管理情报可以与  相似文献   

16.
“时制”和“时”是内涵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时制”是一个语义范畴概念,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达,我们把其中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语法手段所表达的时制意义称之为“时”。在印欧等形态发达的语言中时制问题备受关注,对其认识也是逐步加深;而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中国学者很少涉足时制问题。本文认为汉语这种没有“时”范畴的语言如何全面表达“时制”这一语义范畴还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构词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语言学概念。近几年来,围绕着构词能力的问题,在形态学界(Morphology)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迄今为止,语言学家们对它的本质及定义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象亚罗诺夫(Aronoff)和梅耶塔勒(Mayerthaler)所说的那样,“构词能力”是语言学中最模糊的概念之一”,也是“派生形态学中最神秘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就三种构词能力的定义加以粗浅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环绕着真理的概念,主要问题是给予这个概念以满意的定义。真理概念也就是“真理的语义学概念”。[因为]语义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词语和这些词语所“述及”的对象(或“事件情况”)之间某种关系的学科。而最简单、最自然的获得正确真理定义的方法,包含了运用其它语义学概念的方法,如满足的概念等。同时为真理下定义问题,证明是跟建立理论语义学基础的一般问题有密切联系。只有依靠具有准确地说明了的结构的语言,真理定义问题才能获得确切意义,并可能严肃地解决。但问题的解决有时是肯定的,有时又是否定的。这决定于对象语言和它的元语言之间的形式关系。或者更明确地说,决定于元语言的逻辑部分是否比对象语言“本质上更丰富”。若只限于讨论以逻辑的类型理论为基础的语言,则元语言“本质上更丰富”于对象语言的条件就是前者比后者包含更高的逻辑类型中的变数。元语言满足了上述条件,真理概念就可以在其中得到说明。对于一个句子来说,如果它满足于一切对象,那就是真实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真理定义的结论是:首先,这一定义不仅是形式上正确,而且是实质上适合。其次,可以从定义演绎出各种一般性的规律。第三,将真理原理应用于某种数学的表示广泛类属的形式化语言,则在这一类属学科里,真理的概念同可证实性概念从来不一致。每一种这样的学科是首尾一贯的,但并非完整的,即在任何两个互相矛盾的句子之间,最多只能有一个可被证实,或者虽是互相矛盾的一双句子,但其中没有人造何一个可被证实。  相似文献   

19.
给概念下定义,经常采用“属加种差”的方法。本文论及的就是这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给概念下定义,首先需要找被定义概念(有的书叫“被定义项”)的属概念。可是,一个概念的属概念往往不止一个。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属概念就包括“灵长目动物”、“哺乳动物”、“脊椎动物”、“脊索动物”、“动物”、“生物”等多个。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一个概念作为定义中的属概念呢?就我所见到的材料来看,不外乎三种观点:一、选择“最邻近的属概念”。有的逻辑书没用“最”字,但含义却是一样的。如一九八六年六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逻辑基础知识问答》二十七页上讲:“所谓邻近的属就是比被定义的概念更广泛的概念,即直接包含被定义概念的那个概念。”显然,这里所谓“邻近的属”就是“最邻近的属”。二、选择“较邻近的属”。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属概念。  相似文献   

20.
<正> 增强高校师生的情报意识,为教学服务,以形成浓厚的科研风气,是高校图书馆最基础的业务工作,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保证.一、情报意识的能动作用什么是情报意识?目前国内外已有一百多种说法,在我国图书情报界常见的提法有:情报意识“是对新知识的敏感性与吸收能力”、“是对客观事物中有价值的情报的觉察力”、“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