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 ,已逐步形成国家所有权、企业产权、国有股权“三权”相对独立的态势。在改革实践中 ,继续理顺“三权”以及与国家经济管理权的相互关系 ,建立企业产权和国有股权的科学管理体系 ,使国有企业能够充分行使产权权利 ,是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传统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归属是有效的激励手段,本文剖析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超产权理论认为,竞争是公司治理有效的先决条件,在这一条件下,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业绩是正相关的,而产权归属并不重要。本文结合超产权理论,探讨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早已建立起产权结构的国有改制企业,其运行机制和运行方式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转变,原有体制下的一些问题、弊端、矛盾在改制后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一、我国公司制企业产权结构存在的问题1.国有股权比重仍然偏高。从目前对国企进行公司化改造的实际情况看,国有独资公司的数量明显偏多,其本身存在着一些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是产权结构单一,缺乏相互制衡的产权主体,难以形成有效的产权约束机制;二是产权结构封闭,产权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差,不利于形成产权流动机制;三是缺乏有…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 ,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了损害。通过“国营”到“国有”这样简单的文字转换 ,使庞大的全民资产变成了国有资产 ,是国家对劳动者的“剥夺” ,也使得改革后仍保留了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经济基础 ,引发新的矛盾。建立劳动者个人所有制 ,是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劳动者应该是改革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产权论成为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国企产权改革的理论依据.但产权论无法解释变革产权后,有的国企效益提高了而有的则没有明显变化的经济事实.超产权论发展了产权论,丰富了企业治理理论,提出了新的竞争理论.超产权论对中国国企改革具有新的解释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我国当前国企改革中产权改革的含义及其局限性,产权改革与非产权改革的关系等角度入手,提出加强和推进非产权改革,以使国企改革步入协调、配套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简要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国家和政府是企业产权的唯一持有者,而职(仅是名义上的所有者,这是造成国有企业产权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确保企业剩余索取权内在化,并保持其流动性是产权效率的内在动力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也是确立分配制度与调整利益关系的基础.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目前仍然实行由所有权决定其他一切权利的古典产权制度,产权结构单一,忽视或否定人力资本与劳动力产权.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分配矛盾.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承认和确立劳动力产权,让劳动者拥有股权,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职工既作为劳动者又成为劳动力资本所有者,并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中.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有小企业改革的经验,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改革,需要各级政府积极有力的推动;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转换职工身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注意吸收企业外部投资者;注重与企业的资产重组相结合;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舍得付出必要的改革成本;与其它国企改革工作配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我国生态资源效率低下根源于“公”权;但提高其效率的出路未必就在于“私”权化。因此,在我国生态产权制度改革中,既要引入激励性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生态环境公共产权规制;又要打破传统“公有”-“公用”-“公营”中的“公用”、“公营”生态资源运行范式,把使用权和经营权按生态资源公共性、外部性做技术性分离,明确使用权和经营权各自的权能,引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参与生态产权的经营和竞争,使国有企业从部分生态资源的经营领域退出,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资源经营制度和生态产权混合型管理模式,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