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提出了现代汉语中两个程度义词语“死”与“要死”,分析了它们在句法语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共性与差异,并指出“死”与“要死”分别代表了两类程度词语,它们句法语义上的共性与差异基本上也是这两类程度词语的共性与差异,文章还论证了语法化与主观化是“要死”类程度词语的双重固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叶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5):210-214
程度副词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程度副词作状语是典型句法功能,作补语是非典型句法功能,两者具有不对称性。根据标记理论,程度副词作状语是无标记项,作补语是有标记项。有标记项可以是显性的,如程度补语必须有“得”或“了”作形式标记;也可以是隐藏的,如程度副词部分语义或功能消失。笔者用标记理论对程度副词作状语和补语的不对称性作了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邱冬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
感受程度补语是口语中非常普遍而又特殊的一种语法现象。本文对这一补语类型进行了界定,并从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分析了它的特点,试图以此引起人们关注口语常用句式的语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最”类极性程度副词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4):14-21
本文选取四个最典型的极性程度副词"最、顶、极、至",着力从历时角度来勾勒它们的虚化过程,从而理清极性程度副词语法化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极性程度副词语法化的一般机制,同时也为分析极性程度副词之间的内部差异奠定基础。通过分析两组极性程度副词的语法化过程,可以推知,极性程度副词的来源不外乎是名词和动词,极性程度副词"最1"和"至"是来源于动词,"顶1"和"极"则来源于名词。在虚化机制上,极性程度副词一般都是在"泛化"、"隐喻"以及"相邻句位"等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完全演化为程度副词之后,它们的语法化并未就此停滞,而是一直在继续进行,表现为语素化、主观化、可补化和双音化。 相似文献
5.
蔡丽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4):9-14,32
本文针对目前学术界对"程度补语"范围区分模糊的局面,尝试从形式和意义两个角度建立一套区分标准,以分析程度补语与结果补语、状态补语的联系与区别,明确程度补语的范围,厘清程度补语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程度补语内部成员进行多角度分类,以便认清程度补语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复合趋向补语语义的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绿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91-96
运用数频统计的方法,在所选语料范围内,对复合趋向补语各类语法意义在现代汉语不同发展演变阶段的使用频次进行考察可知:现代汉语的复趋补的词汇意义已经发生了分化,呈现出从实词到虚词的连续统状态;复趋补的语法意义正处于由实到虚、由虚到更虚的语法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形容词带“得”字补语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俊毅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形容词带“得”字的可能补语、程度补语、比状补语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从一个侧面对形容词的意义和功能作了总结,并对形容词反带的“得”字补语所表达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曼君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3):62-67
惠安方言粘合式动补短语与普通话相比,有三种情况:一是普通话也以粘合式与其相对应,主要有带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的动补短语;一是普通话以组合式与其相对应,主要是带数量补语、状态补语的动补短语;一是普通话里没有的,称得上是最有特色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金晓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1):170-171
留学生学习汉语时,不可避免地发生偏误。绝对程度副词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时的偏误率却很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根据留学生使用绝对程度副词时的偏误类型,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来进行绝对程度副词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葛龙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文章首先对现代汉语补语进行语义范畴分析,同时得出现有补语分类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问题给予相关认知理论的解释与说明,最后提出补语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程文华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74-76
英语中的否定极性词语大多由表示微量含义的名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形容词等组成。它们共同的语言特征为不能单独使用,依赖性较强,需要借助否定词发挥语言功能。作为附加成分,它们在否定句中往往起着强调修辞作用,增加否定突显度。否定极性词语在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表现出自身的语言特征和上述层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王怡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33-139
在构式语法范式下,探索英语补语化构式的意义,补语化构式在分析型致使结构中的识解,交替句式的语义差异,以及英汉补语结构的名同实异。研究发现,to不定式隐含着一种概念距离,而-ing隐含着一种时间的概念重叠。英语补语化成分是形式与意义、功能的结合体,是一种事件结构构式,这种构式把两个事件通过时间性、有界性、象似性等认知原则联系起来。汉语补语是对述语语法和语义结构的补偿,在句法上并不都是必不可少的。英语补语是对主语和宾语的描写手段和结构手段,它们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3.
汉语趋向补语与法语相应结构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汉语趋向补语与法语相应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首先,着重对趋向补语所表示的趋向意义进行了对比;其次,对汉语趋向补语句式与法语相对应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对比;最后,对汉语的重音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与法语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刘艳丽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1)
从结构形式和语法意义两方面对汉语趋向补语和英语相应表述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以期对汉语趋向补语的教学以及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孙利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1):118-120
对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否定式与普通话相比呈现出的不对称现象,从历时演变角度,即构成可能补语的标志“得”和“了”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解释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得”、“了”的语法化程度的差异,致使在绝大部分北方方言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为{VC了},而不是普通话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V得C]。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江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7(4):48-50
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其母语多为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属粘着语,形态变化十分丰富;而汉语属汉藏语系语言,是孤立语,词形基本上不发生变化,这两种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汉语句子成分中有补语,而在维吾尔语中却没有与其相对应的概念。这就使得趋向补语的学习成为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文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出发,试提出趋向补语教学中常出现的偏误种类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夏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59-60
同样是述语的后置成分,汉英补语在句法结构和语义指向上存在很大的差别,然而两者在形式上并不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详细比较了汉英两种句法结构中补语能否删略的情况,分析它们的删略对语义的影响,以期对相关行业的英汉语教学和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玲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6):134-137
新邵湘语的补语标记助词“倒”和“起”都可连接述语和情状补语,“倒”使用频率最高,“起”最低。它们都是从结果补语语法化而来。比较发现,当补语是光杆性质形容词或单音节词时,由补语标记助词“得”引导。 相似文献
19.
新邵湘语的极性程度助词"不过"可用在程度词及其短语后表示程度深,也可用在一些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非程度词及其短语后强调高程度,形成的"VP不过"主要有意愿类和单纯强调类。近代汉语中也有"不过"作程度补语的现象。新邵话助词"不过"说明湘语中存在形容词、动词及其短语直接后附程度标记的现象,且是唯后置型程度标记。 相似文献
20.
徐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3):62-65
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可分为空间义和时间义,空间义对应于三分法视界下的趋向义和部分结果义,时间义则对应于状态义和部分结果义。两分法能用来/去取得语法形式上的统一验证,求得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相互呼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