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有没有从哲学意义上对"价值"概念作过界定,是国内哲学界在价值论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核心概念密不可分,关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前提.在回顾否证派与肯定派的论争之后,将马克思的具体论述放置到上下文中,在<评阿·瓦格纳"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文本的特有语境中进行重新解读,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关于"价值"普遍概念的那段话,并非是马克思本人的意思,而是马克思转述瓦格纳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普遍人性"是哲学理论本身和社会现实的需要。哲学视野中的普遍人性是为全人类所共有的一切属性,它是包括多层次、多维度并具有二元张力结构特征的复杂整体;它是静态的、共时的人之共性,与动态的、历时的人之共性和唯心史观的抽象人性论相区别。  相似文献   

3.
关于概念的理论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概念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概念究竟应该怎样定义,目前逻辑学界的看法还相当混乱,概念的定义有多种,并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归纳起来,关于概念的定义较有代表性的有“本质说”、“特有说”和“确定说”。下面分别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4.
卡尔·波普尔的否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可否证性概念的形成 相对论对哲学有深远影响。它的影响至今还难以估量,不过显著的事例已有许多。否证论(falsificationism)可算作典型一例。这一哲学理论是奥裔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Popper)提出的。1919年,当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爱丁顿率认检验相对论的引力理论时,波普尔还只有十七岁。如今他是有相当名气的现代西方哲学家。他的著作受到一些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5.
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是需要得到定义的,这是因为一个学科应当成为学者们共有的知识话语而提出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只有一些基本概念得到了定义并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这个学科的建构过程才可以说取得了积极进展。关于"公共行政"概念的定义过程受到了两股力量的影响:其一,"新政"前的市政研究传统;其二,"新政"之后的新的研究取向。前者强调组织与管理,后者则强调行政部门与政策过程甚至政治过程的联系。这两股力量的交锋使公共行政的内涵出现了不确定性,也使对"公共行政"的定义难于在学者们中达成共识。尽管如此,学者们出于学科建构的目的而搁置了容易引发争议的方面,尽可能地在市政研究运动的传统中去定义公共行政的概念,从而在公共行政学科建构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所谓“永贞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永贞革新”者,是近二三十年来某些教科书上出现的新辞语,用来肯定唐顺宗时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的活动,称之为革新运动。 但从对这个革新运动的论述来看,实在并无多少新内容。旧时代的文人、政治家中早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见解,如北宋时的政治家范仲淹就认为: 刘禹锡、柳宗元、吕温坐王叔文党贬废不用。览数君子之述作,体意精密,涉道非浅,  相似文献   

7.
崔平 《河北学刊》2006,26(3):23-29
一种彻底的伦理理性不能回避善的定义。但伦理学史中所进行的定义善的努力都因存在重大缺陷而屡遭挫败。它们的共同缺点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善是最高的伦理范畴,在逻辑上应该超越伦理论域来寻求定义方法。本文根据善的主观认识本性而把它的根源回溯到意识存在的普遍形式,然后用精心设计的纯粹普遍思维路径尝试打破摩尔制造的善概念不可定义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人的概念与普遍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学肩负一种人学使命 ,它以人的概念或人类统一性概念为最终根据 ,力图阐明一种完美的生活目的。伦理普遍性的寻求与人的自我认识的难题联结在一起。只有从人的概念的历史性演变和人类自我认识的时代性内蕴着眼 ,才能清醒地辨识“普遍伦理”问题的真实意蕴。我们时代人的自我认识和普遍伦理追求取决于如何反省启蒙道德的遗产。当代伦理学必须从一种“超越启蒙心态”的意义上回到伦理学的人学使命。寻求普遍伦理就是要用平等对话、相互包容的道德印证取代自我独白、自以为是的道德证明。寻求普遍伦理是在“全球共同体”的“底线”上寻求为人 (类 )之“道”。这是 2 1世纪伦理学必须担负的“人学”使命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儒家中,荀子有关认知的观念最为鲜明,亦最为系统和突出。但荀子在对认知之本性和结构作了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却又极言知之"所止",提出"学也者,固学止之也",止乎先王之言,止乎礼义之道。荀子之"所止"观念,一方面凸显和理论化了孔孟以来儒家的"价值优先"立场,将儒家救世拯民的理想和整顿社会秩序的宏愿表达得恳切而急迫,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儒家纯知心灵之缺乏。其间的长短得失,仍然是今天我们反省儒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两种传统观点(1)波普尔首提"否证"的方法;(2)"实证"和"否证"相互对立,本文提出了相反的观点(1)迪尔凯姆才是"否证"方法的创始人;(2)虽然"实证"和"否证"在思想层面上相互对立,但在操作层面上趋向一致.为笔者的观点提供支持证据的是迪尔凯姆的<自杀论>.在这项经典的社会学实证研究中,迪尔凯姆非常巧妙地把实证和否证方法结合起来,否证了自杀的心理论和自然论,证实了自杀的社会论.  相似文献   

11.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是由被定义概念、定义概念与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的。所谓被定义概念,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所谓定义概念,就是用以揭示被定义概念内涵的概念。被定义概念和定义概念由定义联项联结为定义。比如,在定义“车是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之中,“车”即被定义概念,“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即定义概念,“是”即定义联项。 那么,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2.
金融概念的定义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翔  陈东 《兰州学刊》2005,(3):101-102
金融对现代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到底什么是金融?如何给现代金融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本文从中、西方金融概念的历史发展入手,总结了不同的金融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评介;同时根据现代金融活动,定义了现代金融.  相似文献   

13.
不思善,不思恶是重现“本来面目”的前提和途径,即消除二元对立的思维习惯,抛弃一切相对知识。“本来面目”与混沌、存在有相似之处,禅学与古老的中华智慧与现代西方哲学息息相通,泯灭了一切对立,进入不二法门,就能彻见“本来面目”,这是一切众生的根本大事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四人帮”为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进行了种种阴谋活动。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到处摇唇鼓舌、唾珠四溅、不遗余力地兜售她杜撰的所谓“母系社会”即其中之一。“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江青所谓的“母系社会”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无耻背叛,是对历史的根本歪曲。  相似文献   

15.
在所谓社会主义异化的议论中,有的同志特别热衷于要“揭示”什么“权力异化”。他们认为,“国家政权机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政治方面的异化。”而社会主义国家要发挥它的作用,“就必然要站立于社会之上,向它的公民们发号施令,国家政权的外在性力量就会逐渐增大。”这样一来,权力机构就会“官僚化”,“人民的公仆”也就会变成“人民的主人”。他们给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描绘了一幅相当阴暗的前景,客观上动摇着人们对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针对在思想上和实践中长期忽视或歪曲事物普遍联系的倾向,我们重新恢复和确立普遍联系学说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的宣传和研究,成绩也是可观的,然而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探讨,诸如“普遍联系”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范畴?如何规定它的涵义?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中它占有怎样的地位?等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再作本质反思,我们可以略陈如下管见。  相似文献   

17.
如果对人权的价值普遍性作简单的理解就会抹杀人权价值抽象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所具有的丰富理论内涵。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解读是普遍人权价值抽象的第一个逻辑前提;人的神祗情结是普遍人权价值抽象的关键环节;人的自我确认是普遍人权价值抽象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18.
普遍价值的当代视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对普遍价值标准的论证有三种方案 :第一 ,传统本体论方案 ;第二 ,现代科学范式 ;第三 ,回到生活世界的方案。传统本体论和现代科学范式是近代以来西方价值标准构造其普世性价值理念框架的两个基本前提 ,西方现代性启蒙心态及其普遍价值标准代表这两种方案的综合形态。传统本体论将“活人”的价值标准设定成了“非人”的价值标准 ,现代科学范式下的普遍价值标准则将“活人”的价值标准当作“死东西”来看待。这两种方案都偏离了人的生活世界 ,我们必须回到生活世界来思考人类普遍价值标准问题 ,也就是回到人“活”的客观性来思考价值标准的普遍性。回到生活世界的方案 ,直接指向对启蒙心态的重新审视 ,它应当成为思考普遍价值的当代视界  相似文献   

19.
西方近代价值哲学的兴起,表明了哲学家们对普遍价值的向往与寻求.如今,抽象的、绝对的普遍价值已经遭到质疑,历史地生成的普遍价值是实现着差异性包容和协调的价值观念与规则.这种具体而普遍的价值观念和规则既是社会生活秩序的要求,又是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内在维度.在当代,我们固然应当重视价值观的民族文化特性,但这并不妨碍反而有助于我们用差异互补的眼光和公共性的视野,重新审视并推展对于人类普遍有效的价值.当代全球性秩序建立的需要,呼唤并确立着某种价值在当今世界的普遍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6,(1)
劳动的概念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从哲学去实现经济领域革命的重要概念。劳动构成了马克思批判理论和解放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劳动"概念出发,认识到社会劳动实践才是历史哲学真正的基础。对于劳动的升华使马克思哲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当然,其"劳动"概念也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当中关于劳动研究的理论成果。本文从西方哲学史中劳动概念的沿革以及马克思本人对洛克、黑格尔等人关于劳动关系的继承与超越的角度出发,深入展开论述马克思的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