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是有道德的人,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不仅要具备公民的一般道德,还应该有自己特殊的职业道德,这也是不成问题的。可是,什么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我们写过有关道德的文章不少,讲自已职业道德的却不多。翻一翻书,似乎不见经传。今天也鲜为人们所谈论,我虽然在这条战线上工作有年,可是当别人提出这个问题,骤问之下也确实有些茫然。细细想来,职业道德是一个不应该忽视而又偏偏忽视了的问题。因为它是信念的所在,行为的规范,是应该自觉遵守的。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他们工作的环境常常需要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慎独”对他们来说显得十分重要;他们也不大可能  相似文献   

2.
学科体系的确立和规范是学科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从学术谱系来看,民国时期,中国文献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体系建构和演进轨迹清晰可循。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提出“文献学”“中国文献学”概念并以西方学科理念框定中国传统学术,开启了民国文献学体系建构的先河。在梁氏文献学思想的影响下,郑鹤声兄弟完成了第一部以“文献学”命名的学术专著《中国文献学概要》,其构建的“大文献学”体系奠定了中国文献学的学科基础。随后的三四十年代,以“校雠学”命名的章节体著作大量出现,这些学术专著在文献学理论、方法和历史方面为构建学科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一些校雠学著作还保留了传统史书的编纂方式和体例,此时的文献学学科体系仍处于不断调适中。民国时期文献学体系建构经历了从“以西范中”到“援西入中”的转变。考察这一时期文献学体系的嬗变,可以为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历史鉴戒。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想以一个读者、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分别说三句话 :从读者的角度我看到《江苏社会科学》十年来经历了一个不断成熟成长的过程。年初的改版会议在坐的不少同志都参加了 ,这次改版后面貌变化是一个质的飞跃 ,无论是在内容上 ,还是外观装帧品味上已经很高 ,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今年在全省理论宣传优秀栏目、优秀作品首次评比中 ,《江苏社会科学》有一个栏目获得一等奖 ,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为它的进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作者 ,我也给《江苏社会科学》写文章 ,并把能在《江苏社会科学》上发表文章、论文作为一种荣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同时社会科学也获得了大发展。从上海来看,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社会现实发展很快,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实践走在前面,理论落后于实践。如何总结上海改革开放20年的历程,这是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很好研究的问题。从社会科学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我们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还不多。主…  相似文献   

5.
这个题目其实是这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当然,这些想法还不太成熟,只是在参加会议的时候,和老师、同学们讨论的一点点心得而已,主要还是根据我自己的一些观察和想法.同时我们当然也知道,当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说话的位置实际上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今天的报告就是从一个非常有限的角度非常片面地来讨论这个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已成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要求。中国自主的政治哲学知识体系是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探索和推进中国自主的政治哲学知识体系建构,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环节。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中进行。坚实的实践基础、开放的理论框架、丰厚的理论资源以及突出的时代问题决定了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有着自己的学科总问题、理论框架和独特的概念范畴,这为建构中国自主的政治哲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站在人民至上的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矛盾原理,建构适切当代中国现实的正义原则是建构中国自主的政治哲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6月9日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指:“这次事件(指发生在北京的反革命暴乱事件)爆发出来,很值得我们思索,促使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指示,对于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同志确实应该对过去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反思。特别需要反思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不要承认和坚持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党性原则问题。这个问题延安整风时讨论过,解放初期讨论过,1958年“大跃进”时期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本土化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和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社会科学本土化研究经历了引进、模仿和创新的学科主动建构过程并取得重大的成果,初步发挥了对中国社会实践的批评、预测和指导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到现在,已经一年多时间了。这次会议,回顾了过去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现在提一些个人的看法,同大家商讨。在一些较大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有统一的认识。 (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依靠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省社联和各个学会的活动,是有成绩的,主流是好的。在哲学、经济、历史、教育、文学,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组织了若干学术问题的讨论,在《中国社会科学》和有关学报、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比较好的论文,还出版了一些专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方面,总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代中国农村宗族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社会科学界对中国农村宗族的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近年来更形成为一个热点。这个课题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持久兴趣,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提供了综合参预的机会。国际学术界(尤其是国际人类学界和社会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是随着战后区域社会文化研究的蓬勃开展而逐渐加深的,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这说明了两点:一、对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的关心已经不属于传统的经学范畴和经世致用的目标;二、其学术地位的提高是和国际学术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把一些以往并未给以足够重视但确实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提出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江淮论坛》开辟“大学生论文选编”这个栏目,是一个好主意。现在要出版《大学生论文集》,也是一个好主意。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要求一支强大的队伍,这支队伍只能从青年中间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而这件事,不能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社会科学的刊物,就负有促进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迅  相似文献   

12.
自达拉斯·斯麦兹开启了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分析“受众商品”的讨论以来,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就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虽然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已经管窥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洞见,但是学界对此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并建构中国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十分必要。具体而言,需要将智力劳动及知识价值论确立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上的时代创新,并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上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只有运用智力劳动及知识价值论,才能做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以知识价值论为基础的智力劳动与资本增殖矛盾运动的理论发展,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是否具有生产力属性,尽管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两点认识是共同的:一是部分实用性的学科,如实用经济学等可以通过某些中介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并非所有学科都具有生产力属性.这共同的认识并没使人们得出一致的结论,有人据此说从整体上看社会科学具有生产力属性,有人据此说从整体上看社会科学不具有生产力属性.肯定者认为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越来越向实际靠近,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生产力属性日益明显;否定者把这种能转化的学科划定了一个范围,说部分不能代表全体,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性才是其基本属性.其实,说社会科学具有生产力属性,并不是说意识形态性强的那些学科也具有生产力属性,它只不过是从社会科学所起的作用上来看问题的.这样提出问题,是要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地去发挥这种功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阐述社会科学生产力属性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两点希望     
作为《人文杂志》一个忠实的读者,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今天参加这个会,我感到十分兴奋。三十年来,在省内省外,也听到各方面的对《人文杂志》的评价,评价是很高的。我自己也感到有点光荣吧。但是,我想在这儿提一点我的希望。去年,我参加了社联的论文评选。作为一个社联,应该掌握我们目前对学术的要求,应该提出一个要求的水平,这个水平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大伙都向这边看齐。我想这个责任,是不是《人文杂志》也应该负担起来?我想应该负担起来。作为我们一个省上的刊物,省委领导之下省社会科学院、社联主管的一个刊物,应该发挥出对于学术界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要求一个水平,明确起来。  相似文献   

15.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的基本方向,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目标。分析社会科学的形成、分化及其过程,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解决时代、世界、中国、人民面对的新问题,要求社会科学学科实现新的融合,确立新的建设原则,在学科交叉融合中激活思想、在超学科思维引领下破解问题、在文明传承中自主创新。新时代文科工作者要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多元主体智慧,明确文科使命担当等建设路径,增强文科深刻分析问题、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至今,它的发展道路问题,仍然是医学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意见难以统一的症结所在,是怎样全面地认识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说总的原则是明确的,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五六年就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党的中医政策在提出必须努力承,发掘整理,提高中医药学的总原则的继时,还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的方法、途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医学学术界有径同志至今仍认为“中医不科学”,“没有的子式”,“不能现代化”;个别中医院校分  相似文献   

17.
本刊自这期起,新辟一栏目《中青年治学之道》。将逐期发表全国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撰写的治学文章,意在鼓励爱好社会科学研究的中青年互相学习、借鉴、提高,以培养和壮大我们新的一代的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欢迎大家支持,协助我们办好这一栏目。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发展冷门绝学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音韵学作为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部分,其优良传统应该被继承、光大、创新,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音韵学话语体系。进入新时代,思考中国音韵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需要着力推进五个方面的研究:上古音研究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古音研究要突出重点,各个击破;近代音文献要充分挖掘,加强整理;音韵学研究要注重新方法,融入新手段;音韵学研究要建构“三史”,实现飞跃。信息化时代,音韵学人要集中思考、共同发奋与通力合作,实现建设“汉语语音系统研究大数据平台”的宏伟目标。科学对待并利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活的方言口语材料的“三重证据法”来解决音韵学中的有关问题,使用历史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新的二重证据法”来研究汉语方音史,是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史学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念的合浑什么是史学史这一问题,今天还在讨论之中,尚未有满意的答复。第一,因为这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还没有经过充分的研究。第二,因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史截然不同于资产阶级的史学史,需要建设一个新的史学史体系。“史学史”这个词可能是从外文译来的,或者可以说相等于英文“Historiography”、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在一个探索改革、寻求复兴的伟大时代。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这个时代的序幕,而首先为这个时代擂鼓呐喊的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真理标准的讨论,第一次对禁锢着我们的僵化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打破了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从那以后的10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科学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一面热情地投身于改革,一面在积极的反思中探索自己的位置,重塑自己的形象。10年改革的历史雄辩地说明,任何民族和国家要想振兴和迅速发展,它首先必须具备的不是物质技术条件,而是亢奋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心理素质。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超越它所面临的客观历史条件,但精神可以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和文化素质,是决定该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改革如果不能对千百年来导致中华氓族停滞不前的文化传统中的消极内容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清理,重建新的社会主义现代中国文化,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时代提出的这一任务是对社会科学的严峻考验和挑战,社会科学要真正成为重建中国现代文化的开路先锋,就必须首先进行自身的改革。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真理标准讨论10周年之际,由我刊编辑部、宁夏社科院“社会科学改革与发展”课题组和“青年社会科学学会”于1988年9月12日召开一次“社会科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院内外的老中青社会科学工作者50余人济济一堂,在热情活跃、坦诚切磋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社会科学改革献上自己的深沉的思索,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给人以启迪。做为人类对自身的本质及其群体和生活方式理性思考的结晶,社会科学既比人为主体,又以人和人的社会为对象。它尽管可以超前发展,但不能不以人和社会为实证材料。因此,社会科学既要与时代同命运共呼吸,与时代有着休戚与共的依赖关系,同时,它作为主体的创造性精神活动,又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需要有一种激励创造精神、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本着这种思路,我们对与会者的发言分几个问题作了整理摘编。对于其中一些不同观点的争鸣,在发表时也予以保留,以利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时代呼唤着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只有不畏艰险、勇敢探索、努力创新的人们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愿我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来关心自身的改革,本刊将发表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让我们记住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振兴,为了我国社会科学的今天和明天,奉献自己无畏的探索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