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国主义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赵春荣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犹如一根硕大的红线连结着亿万炎黄子孙,拧成中华民族强劲的凝聚力,胜利地抵御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空前入侵,从而一举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认真分析和总结这一重要历史...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在60年前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最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战前和战后,恰恰都是国内阶级斗争比较激烈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及其所代表的阶级能捐弃前嫌,休战言和,齐集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大旗之下,共赴国难,这无论如何都是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胜利.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思潮汹涌澎湃的历史时期、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学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姑以“爱国主义史学”名之. 相似文献
3.
于维良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5):152-153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八年的抗日战争已经早在我们脑海里淡化了 ,为让我们青年大学生永远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 ,就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用抗日战争的史实去激励学生仇恨日本帝国主义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曹力铁抗日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在这场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场战争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不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而是中国共产党,是中...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表现的爱国主义具有全民性本质,这一时期不存在某某阶级的爱国主义。至于抗战中代表不同阶级的政党、团体对抗日所持态度、政策的差异,这不说明他们的爱国主义有阶级的差别,而是说明他们在处理民族国家利益和党派利益关系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爱国主义的伟大胜利光东50年前,英勇的中华各族儿女,团结御侮,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珠死的搏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完全的彻底胜利,这是爱国主义的伟大胜利。-、捐弃前嫌团结对敌1931年,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解放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抗日英雄榜样教育法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以编写抗日刊物、宣传抗日口号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载体。总结、提炼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一、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立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前提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结束为期10年的敌对状态,分干戈为玉帛,合作抗日,从而促成了以国共两党为核心,联合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民和海外同胞参加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促成了全国抗战局面的出现,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前提。国共两党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再次携起手来的。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中日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居次要地位。客观形势要求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外敌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但当时掌握着全国政权、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国民党仍将“捷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作为处理对外对内关系的基本准则。蒋介石认为,“倭寇深入”只是“皮肤小病”,“赤匪猖獗”,方为“心腹之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国民党当局对日处处妥协,对内全力“剿共”。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各种方式发动抗日救亡运动,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的误国政策。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和国民党当局内外政策的变化,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 抗日战争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战争,它一举洗雪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振兴民族的巨大力量,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了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始终动员和鼓舞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在全民族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论、行动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一、唤起全民族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和空前觉醒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11.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及新时期的继承和发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及新时期的继承和发扬万建强爱国主义历来是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的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抵御外敌侵略、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12.
13.
王红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同时,他更是一位一生中有过许多曲折变化的复杂人物.纵观其一生的历程,不难发现,陈独秀生命的最后五年或者说最后十年都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环境中渡过的:就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年十月,陈独秀被政府当局逮捕入狱;正值全民族抗日战争刚刚开始之际,即1937年8月,陈独秀获释出狱;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正>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针对着敌人已经进行并还将加紧进行分裂我国内各民族的诡计,当前的……任务,就在于团结各少数民族为一体,共同对付日寇”。《解放日报》 1941年6月 22日的题为《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的文章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认为抗战建国,不是汉族一族之事,而是国内各民族共同的神圣事业,此种重大艰巨的事业,如果没有国内各少数民族积极的参加,就不能有最后胜利的保证。因此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以团结国内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图存,就是当前抗战中的严重任务之一”。毛泽东的讲话和《解放日报》的文章表明:第一,加强各民族团结是为了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分裂阴谋;第二,全民族抗战不单单指汉民族的抗战,而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的任务,不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抗日,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三,而团结各民族的关键就在于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