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志杰 《理论界》2005,(8):61-61
根据我国新修正的《商标法》规定,商标的反向假冒属于商标侵权行为,但在实践中,对商标反向假冒规定有不同认识。本文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特征、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商标抢注相关问题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商标抢注这一我国目前商标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指出商标抢注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投机行为 ,对被抢注的企业、消费者和国家都存在极大的危害。提出了企业应坚持先行注册 ,在地域上坚持宽泛幅射 ,在数量上坚持宽松有余之措施 ,并探讨法律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法》和《民法通则》等对其规制。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遏制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净化营商环境,我国2019年修改的《商标法》总则部分新增条款,明确规定禁止商标恶意注册,并对分则部分相关条款进行修改,旨在加大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处罚力度。但是,修改后的《商标法》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规制条款过于抽象,存在法律适用上的困难。为提升我国《商标法》实施质量,建议借鉴欧盟和德国对商标恶意注册进行规制的实践经验,明确商标恶意注册的审查标准和考量因素;对疑似恶意申请注册者,商标审查机关可要求其提供使用意图的证明;对恶意进行商标注册和诉讼者,可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追究其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董葆霖 《学术论坛》2007,(4):113-116
《商标法》通过保护商标专用权来规范市场的正当竞争。因此,《商标法》进一步完善的意义重大。《商标法》修改应在以下目标框架内进行:提高商标注册效率,缩短商标注册周期;服务经济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商标市场竞争力;强化对商标权的保护力度,完善商标注册和行政、司法保护程序;完善有关商标使用的规定,突出商标注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明确法律术语的确切含义,改革和简化程序,缩短商标注册的周期;理顺和完善商标法律;取缔与《商标法》相冲突、与《立法法》相违背的部门规章。  相似文献   

5.
论企业名称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自然人都有姓名一样,企业也要有自己的名称,以区别于其他企业。企业名称权是指企业依法对自己的名称所享有的权利,又称厂商名称专用权。早在1883年签定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企业名称权即与商标等,同时被列人保护对象,从而使整个区别标记(包括服务商标、厂商名称、产地标记等)的保护领域一同成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一个分支。199O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达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标志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新的国际标准的形成。可见,企业名称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早已引起世界…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们应立足本国国情,重新检视我国商标淡化立法,着眼于以下思路进一步完善我国商标淡化立法:明确统一商标淡化行为的性质;将商标淡化立法纳入《商标法》;科学界定商标淡化的法律概念;明确商标淡化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7.
商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社会,但"商标权"的概念却是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近代历史上,英国最早通过判例法的形式对商标加以保护。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商标立法的形式对商标加以保护,并将商标权纳入了工业产权的范畴。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有了关于商标保护的法律规定,但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商标权"概念,根据可考的资料,"商标权"一词最早出现在1902年的《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标法》历经起跑到加速再到腾飞的过程,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与法治进步的标志之一.《商标法》30多年的成长轨迹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不同时期商标问题呈现的纷繁特点与多样内容,我国也相应地制定、修改了《商标法》.我们有必要精心爬梳与反思其法制历程,以期继续拓展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商标淡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淡化是无权使用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者类似的标识使用在不相同或不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减少、削弱驰名商标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力,损害其商誉的行为。商标淡化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侵犯商标权的行为,由于我国商标立法上的欠缺,应在《商标法》中增加关于商标淡化的定义,表现形式、认定方式及其法律救济等法律规定,从而完善我国商标制度,以更好地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张玉 《理论界》2002,(2):65-65
由于我国已加入WTO,而我国现行有关商标法的内容同WTO的诸多规则不相符合,修改商标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学者们提出目前有关保护商标权的法律制度存在较多缺陷。(一)立法分散、零乱、缺乏系统性,并在使用中形成法律冲突。如《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投机倒把处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商标侵权行为,尤其是  相似文献   

11.
商标犯罪研究周柏森,张羽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已于同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补充规定》.将商标犯罪分为几种不同性质的犯罪形式,从而导致对商标犯罪的具体...  相似文献   

12.
金多才 《中州学刊》2002,(3):177-179
根据我国新《商标法》的规定,反向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属于商标侵权行为。文章对反向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的法律性质、有关国家和我国对反向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商标抢注及商标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是用来区别不同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商品的标志。商标权一旦取得便具有法律保护效力。积极注册并正确管理使用商标,对于扩大企业商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提高企业及其商品的竞争力,不断开拓和巩固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为此,我国在1983年起开始实施《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4.
商标的显著性问题是《商标法》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显著性的商标有利于消费者选购商品,能促使生产者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开展竞争,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研究和分析商标的显著性,以及其法律方面保护的问题,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商标的显著性的含义、分类以及商标显著性的认定保护等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对商标显著性认定和保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的颁布实施,人格权法的立法问题成为立法和实务部门关注的热点。研究肖像权商业利用中的法律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的人格权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肖像权商业利用中的"肖像"应具有真实可辨、特别性及一定的声誉或吸引力。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自然人肖像权商业利用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形象大使、作价投资、用作商标等。对肖像权的商业利用进行法律保护,要完善肖像权的法律规定,增加保护肖像权商业利用的规定,健全肖像权商业利用侵权的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6.
淡化是一种严重侵害驰名商标权利人利益的侵权行为,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在商标淡化行为的概念界定、商标淡化行为的表现形式、认定标准、法律后果的承担等方面还存在立法上的空白。基于对商标权人利益的保护,应当从以下两方面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将驰名商标淡化理论纳入《商标法》,明确驰名商标淡化的法律性质;明确驰名商标淡化行为人的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律未对商标平行进口问题作出规定,使我国有关的司法实践和部门规章无法可依。从我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商标平行进口的立场入手,对该《办法》实施以来我国进口车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从实证的角度提出我国商标法应采取商标权国际穷竭理论,并规定应由平行进口商对其平行进口的商标商品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产权确权行政终局决定的概念确定知识产权确权行政终局决定是指国家知识产权有权行政机关就当事人有关知识产权权利的确定作出的终局性决定。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对于这些终局性决定,人民法院不享有司法审查的权力。当事人对决定不服,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于版权系自动产生,无需行政部门的特别确定,所以本文讨论的知识产权确权行政终局决定主要发生在专利和商标领域里①。我国专利与商标的有关法律对这些确权行政终局决定作了具体规定。我国《专利法》第43条第3款规定,专利复审委员会对申请人、专利权人或者撤销专利…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中外首次商标问题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2年以前,中英两国在对商标的认知和商标法律制度的建构上,差距十分明显。20世纪之初,随着中西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中英商民之间的商标纠纷问题凸显。为使英国在华商民的商标权利通过条约的形式得以固定,在1902年的商约谈判中,中英之间就商标问题进行了谈判,本次谈判留下了两次重要的会议记录。此为近代中外首次关于商标问题的谈判,而这次谈判中双方就商标问题所达成的部分条款,对中英两国均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就英国方面而言,通过条约使中国按英国的要求建立商标法律制度,以将中国纳入业已形成的国际商标法律体系,有利于英国长期占领中国市场及维持竞争优势;就中国而言,中外关于商标问题的首次谈判,对中国近代的商标立法,商标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商标观念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商标法律制度近代化的进程,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文字作品抄袭行为与不适当引用行为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决定从1996年第一期始,试开辟《知识产权大家谈》栏目,本栏目的开通,旨在建立一座作者与读者之间互相交流的桥梁,为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知法、懂法、执法和守法意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供一处争鸣、交流的研讨园地,以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 知识产权是指非物质化的知识形态的劳动产品。知识产权的涉猎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到人类智力创作的一切成果。一般来讲,知识产权立法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在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方面,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经史子集,商标出现亦很早,但过去的封建王朝基本没有通过立法来保护知识产权。严格地讲,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工作真正起步是在十一后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6月3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员国。并于1982年、1984年、1990年分别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初步形成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使其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逐步同国际贯例和国际法接轨,对于促进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二有利于形成鼓励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法律力量,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