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东”──谈谈“殷人东渡美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东”──谈谈“殷人东渡美洲问题”蔡培桂繁体“东”字字形的含义,古文字学界多年来看法不一致,笔者认为“东”字字形的起源与殷人东渡美洲有直接关系。关于殷人东渡美洲问题,从法国汉学家提出中国人早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意见到现在,已有200多年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经典阐释谱系中,乾嘉汉学家首次将“实事求是”普遍接受为一种基础性的治学理念.乾嘉汉学家作为阐释主体(“实事求是者”),所面对的阐释对象(“实事”)包括“书”与“事”两个方面,其中,尤以“书”(经书之底本)为重心.乾嘉汉学家对经书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对“实事”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近代法国汉学家鄂卢梭提出了“越楚同源说”之后,国内外持这一说的颇不少,其主要论据有两条:1.引《世本》“越、华姓也,与楚同祖”的记载,认为越、楚的祖先均出自华姓;2.越、楚(荆蛮)均有断发文身的习俗。越南的陶维英在其《越南古代史》  相似文献   

4.
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中国研究以我为主,是一种为认识、进补自我而平等看取中国之“异”的中国研究.这种研究思路也可在另一德国汉学家顾彬那里得到印证.与美国的中国研究不同,卜松山认为西方不应自居文化霸主的地位,用西方的概念对中国作同质化处理,不应只“予”不“取”,而应以同情的、理解的态度研究中国,辨识“异”而明了“异”之价值所在,以弥补自身之不足.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J.Q.亚当斯在与欧洲的外交斗争中,坚持美国的孤立外交传统,维护“美洲体系”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他在“门罗宣言”的三个原则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得出结论:J.Q.亚当斯对“门罗宣言”的制定起了决定作用,他使“美洲体系”原则化、具体化为“门罗宣言”。  相似文献   

6.
戴密微 (PaulDemi啨ville ,1 894.9.1 3-1 979.3.2 3) ,法国著名汉学家、佛学家 ,“二战”后法国汉学界的带头人。 1 92 4年底至 1 92 6年 6月任厦门大学言语学教授。戴密微出生于瑞士 ,就读于巴黎大学 ,获文学硕士学位。后来进入巴黎国立东方语言学院和法兰西学院学习 ,亲受著名汉学家沙畹的指导 ,并从著名印度学专家烈维学习梵文。 1 92 0年被聘为设在安南河内的法兰西远东学院学侣 ,1 92 1年 6月至 1 92 2年 1月到中国进行考察。1 92 4年 ,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弥烂陀王问经〉的汉译本》以长文的形式发表。这部著作对《弥…  相似文献   

7.
“国际非洲法律学会”(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 Droit Africain)于1959年7月31日在布魯塞尔創立,它是由“非洲各地习慣法委员会”和“非洲法律学会”合并组成的。会址设在巴黎,第一届执行委員会已經选出,主席:伊登堡(P.J.Idenburg,荷兰);副主席:台香(Dcschamps,法国),安德森(Anderson,英国),沙伊埃(A.Sohicr,比国);总书記:亚洛脱(Allott,英国)和波亚利埃(Poirier,法国)。学会的宗旨是研究了非洲的习慣状况以及本地和非本地法律相互关系的法律制度,专门协助新成立  相似文献   

8.
去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到我国出席这次会议的各兄弟国家的语言学家有苏联汉学家鄂山荫(?)教授、郭陆特(?)教授,罗马尼亚语言学家格罗乌尔(A. Graar)院士,波兰汉学家夏白龙(W. Jablonski)教授,赫迈莱夫斯基(J. Chmielewski)教授.这五  相似文献   

9.
法国突厥学研究可上溯到16世纪,20世纪其研究领域涉及整个突厥学。德尼(J.D eny)、巴赞(L.B az in)、和哈米勒屯(J.H am ilton)三位法国学者在突厥学、维吾尔学研究方面的贡献突出。  相似文献   

10.
维克多·瑟加兰(一八七八——一九一九年)是法国当代诗人、汉学家、考古学者,曾三次来华,前后逗留约六年余。他一生的事业与成就几乎都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除早期的《远古人》外,都以中国为题材,其中最重要的有《天子》、《碑林集》、《勒内·莱斯》、《想象集》等。中国读者对于被某些法国文学评论家誉为“中国的诗人”的瑟加兰比较陌生,因为他的作品还没有翻译到中国来。然而在法国,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古老的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从六十年代起,人们开始“重新发现”了这个曾经被湮没的诗人。他的作品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兴趣,一些杂志出版了瑟加兰专号。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了对瑟加兰的研究。一九八三年在武汉大学召开关于法国诗人维·瑟加兰和圣琼—佩斯的学术讨论会,法国也有专家参加。本文准备就瑟加兰最著名的诗集《碑林集》与中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法国《哲学研究》1963年第一期介绍说:《法国现代哲学家文集》中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本书所收集的五十多位法国现代哲学家以及他们的著作目录,它给人方便而且引人入胜。在这些哲学家中既有柏格森,勃龙台尔(M.Blondel)等老前辈,也有加兹奈弗(J.Cazeneuve),杜梅里(H.Duméry)等新生力量。分类分得既简单又明确。文集介绍了各种学科的学派——例如“普通哲学与形而上学”就占去整  相似文献   

12.
捷克M.D维林吉诺娃等国外汉学家用西方现代文论研究中国近代小说,对以往这个领域的“定论”提出了挑战。他们肯定了近代小说的叙述结构和艺术技巧,并指出中国小说的转变在本世纪头十年就已开始,近代小说是“五四”现代小说的先声。但他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描写“同性恋爱”是较常见的题材,而在中国文学作品、特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同性恋爱”则颇不多见.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同性恋爱的问题.中国古代第一部情诗集《玉台新咏》对这一题材就有所涉及.英国汉学家柏丽尔(Dr·A·B irrell)在英译《玉台新咏》(以下简称《玉译》)中,以独特的眼光提出了关于“同性恋爱”的问题.从整个译文看,柏丽尔是基于以下事实:  相似文献   

14.
对“黄崖教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太谷学派,往往涉及到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发生在山东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冤案——“黄崖教案”.国外也在研究太谷学派.木刊发表德国汉学家屈汉斯先生的文章.由于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原因,其研究角度和我们所见到的有关文章不同,文中的观点、可作一家之言(除部分文字作了一些修改,基本保留原样).发表这篇文章,也使我们从中看到德国汉学研究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
五、美洲与北极大家知道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大陆,但是如果我们说《山海经》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记载了中国人与美洲有来往并到过靠近北极的地区,那么一定会认为这是奇谈怪论.然而,我们可以从《山海经》里找到这方面的证据.前面谈的美洲负鼠就是证据之一,这种动物只生活在加拿大东部和吉普特海峡迤南到阿根廷一带,别的地方是没有的.另外,《第九卷·海外东经》:“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股黑,衣鱼食(鸟区)”.“玄股之国”即黑脚印第安人.(还谈到“黑齿国”,即黑齿印第安人,古代奥尔梅克人有染黑齿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郭效东 《可乐》2010,(5):10-11
受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派遣,我2004年2月进入法国最高军事学府——法国三军防务学院(CID)学习。 在CID,我和搭档塞巴斯蒂安·费乌尔少校一同驾驶“美洲虎”战机的经历让我难忘。  相似文献   

17.
在这十年间,西德历史学界提倡历史的“结构”(Struktur)或者“结构史”的概念,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事。这种概念是受了法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影响。德国的历史学,有着兰克(L.Ranke)、德罗伊曾(J.G.Droysen)的政治史、国民史,和尼布尔(B.G.Niebuhr)、萨维尼(F.K.Savigny)、蒙森(T.Momm-sen)、耶里内克(G.Jellinek)等的法制史、制  相似文献   

18.
书刊简讯     
“中国哲学五十年”白里爱尔著,汤普逊译伦敦乔治·爱伦与恩温出版社,1956年,全书共159页Fifty Years of Chinese PhilosophyBy O·Briere,S·J·Translated byL·G·Thompson George Allen& Unwin.1956.Pp.159这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白里爱尔所写的一本概述近代中国哲学的书。英国“哲学”杂志(1958年10月号)发表的评论认为,这本书到目前为止仅仅对阅读汉学家所熟知但为大家感到难懂的杂志有用。英译本的出版,则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评论说,作者聪明地避开了在他的书名上使用“历史“这个字眼,他的著作事实上同一个朴素的大纲差不多,它并不试图把近代思想和民族运动的过程联系起来,可是只有民族运动过程才会提供说明近代思想特点的钥匙。譬如,作者再三提醒读者近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在法国的译介,先是比较零碎的片段翻译,远远落后于西方其他国家,也晚于中国其他几部名著。法国华裔翻译家李治华及其法籍夫人与法国著名汉学家安德烈?铎尔孟合译的《红楼梦》法文全译本是《红楼梦》在法国的第一个全译本,这部译著大大推动了这部名著在法国的接受与研究。《红楼梦》在法国的研究,促进了法国读者对《红楼梦》的接受,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中国的"红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藤湖南和魏斐德分别是日本和美国汉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与中国具有同源文化的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始终立足于中国,以中国为中心研究汉学;而美国汉学家魏斐德经历了从“西方中心观”到“中国中心观”的转变过程。本文就内藤湖南和魏斐德二者汉学观的不同,分析对比了他们的汉学背帚、学术背景和时代背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