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9-73
清乾隆时期举全国之力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成为我国目录学巅峰之作,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被众多学者视为治学门径。然因其规模宏大,书成众手,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前辈学者已多所订正。文章即笔者于平日翻检研读中所见其若干疏误及辨正。 相似文献
2.
周生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2)
《四库全书总目》补正周生春《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众多学者经常使用的一部重要工具书。然而,就在这样一部重要的著作中,又存在一些秕谬疏漏之处。为进一步提高此书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考证补订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为此,笔者特从其《史... 相似文献
3.
何振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6)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书籍万余种,清乾隆前中国古代重要书籍多已囊括其中,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极具价值.其所著录江西人著作甚多,然其讹误疏失亦在所不少,如<尚书纂传>、<江南野史>、<正思斋杂记>、<自堂存稿>诸书,于著者籍贯、字号、生平,或言之有误,或言之不详,或有疑问;以为宋刻本<集古录>篇目已无从核定;分析<洞麓堂集>、<华阳馆文集>之源流,或结论失误,或存有疑问.本文摭拾史志文献,略为考辨,凡七则. 相似文献
4.
张子开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4(2)
《四库全书总目》对后世学术思想的影响,大于名扬宇内的《四库全书》本身.然而,对《总目》的研究,还远不尽人意.本文对《总目》部序和小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概括其内容特点,指出其局限和地位,是目前对《总目》的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史秀莲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四库全书总目》订误一则史秀莲《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卷58《史部·传纪类》载:“《钦定蒙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体例与《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同。考今蒙古诸部,其人率元之部族,其地则辽之故疆。自辽初上溯于汉初,攻伐之事未... 相似文献
6.
7.
彭明哲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略彭明哲《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续目提要》),是1925年日本“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利用日本退还我国的“庚子赔款”,由其所属“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邀请我国部分著名学者,耗时十余年,仿照乾隆时《四库全书总目》,纂修... 相似文献
8.
杨海廷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78-80
《四库全书总目》历来被认为是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从史部类目中可以发现其中包含对史书内容的考订辩证,对版本的真伪鉴别,对体例的得失评价等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裕民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学术价值相当高的工具书,但它也有不少疏漏之处,余嘉锡曾作《四库提要辨证》,驳正其失。今就平时读书所得,仿余氏体例,订《提要》之误,共十八篇。一、通鉴外纪《提要》卷四十七云:“宋刘恕撰。恕字通原,其先世京兆万年人,祖受为临川令,葬于高安,因家焉。……恕……初授矩鹿主薄,寻迁知和州、翁源二县。会司马光受诏修《资治通鉴》,奏以恕同司编纂,转著作郎,熙宁四年,以忤王安石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的小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总目》的小说研究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关于小说的分类;关于小说的考证辨伪;关于小说内容的具体评论和裁断。这三个层面研究的成果颇丰,同时也存在偏颇之处,究其根源当与乾嘉学术思潮紧密相关。其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值得我们历史地逻辑地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1.
叶文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近两个世纪以来,学者们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大多只是将其看作一部目录学著作,其学术价值亦仅限于“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而对它的“议证之公平”和“瑕瑜不掩”则很少有人作过专门研究.其实,从文化史和思想史上看《总目》,便会发现,这是一部体系宏大而又精密的学术史著作,其收录或存目古代典籍,皆出于一定的学术旨趣,所体现的是当时文化界的贤达对几千年学术发展的总结与点评,其实质重在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2.
13.
《四库全书总目》一方面沿承《隋志》,重视总集的文学功用,但论述比《隋志》更为细致全面。一方面,《总目》更强调总集的学术功用,认为总集可保存文献,可为考证、校勘之资,为典故之薮,有存史之用;另一方面,《总目》也重视总集的现实功用,认为一些总集有益于现实、政治、风教,能够反映社会风习。《总目》最重总集的学术功用,较传统只强调总集的文学功用,其总集功用观有所拓展和转变,也更为系统、全面,是站在学术总结期的富有总结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泓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1):34-37
《四库全书总目》在对传统经学的梳理和总结过程中,对宋明理学作了大量貌似公正而实含褒贬的议论。《四库全书总目》对理学的批判,既和理学自身的弊端有关,也和明末清初社会思潮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受到统治者好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包春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56-58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典目录的集大成者.运用古典目录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将《总目》中著录的灾荒文献分类整理,有助于认识古代灾害应对思想的时代特点,同时也使得灾荒史研究在资料搜集方面呈现系统性.《总目》史部下始设“邦计”类,灾荒文献在这一类的著录最为具体;集部中的灾荒文献最为零散,且现今的灾害史研究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程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1)
本文基于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明代史评提要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述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史部设史评类,著录历代史评著述。明代史评收入正目仅有2部,而列入存目却多达61部。《提要》对明代史评的评论,既有对明代学风之批驳,又有对于明代学者史学素养之褒贬。《提要》对史评经典《史通》极为推崇,在对明代《史通》研究的批评中表达了对于明代史学研究的认识。对明代史评著述的评论中,反映着《提要》之史学观念与评论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收录了37种诗僧别集和四部僧诗总集,并对这些诗僧的品性、创作得失作了扼要评价。这些批评虽存在若干偏颇,但基本上能做到持平公允,考辨精微,代表了古人对诗僧创作的总体认识和估价。 相似文献
18.
王晋卿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本文提出《四库全书总目》虽未以目录学系统理论形态出现,但其所蕴含的目录学思想之丰涧,表现方法之多样,不逊于目录学理论专著《校仇通义》。文章从书目编制的三个重要环节:文献采录、提要撰写和类目设置上对此作了论述。最后指出:《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中国第一部集书目实践及其理论思想之大成的模式,于今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在文体学研究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作为一部官方组织、集体编纂、旨在对历代文化典籍作总结与批评的目录学著作,其考察视野之开阔,涉及问题之纷繁广博,是一般文体学专著所无法比拟的。《四库全书》对于图书的收录、编排以及《总目》所体现的文体批评观念,如文体谱系与文体分类、文体渊源与文体本色、骈文与散文文体、史传与小说文体等理论,都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清代前中期的文体学思想与认识水平,并对当时及后世的文体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胡露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34-136
前人针对《四库全书总目》所存在讹误、疏漏之订误补正,已卓有成就,但其中尚有未许多问题未能揭示.《总目》有关时间方面存在着不少讹误和疏漏,包括科第时间之误、任职时间之误、成书时间之误及其他错误,可补正若干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