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宏 《船山学刊》2019,(6):113-113
船山先生《示子侄》与历代家训迥异,该文从大处着眼,并从教育的关键处——立志与习惯养成切入,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文质兼美地彰显了船山先生之家风。记得年幼之时,父亲为我发蒙,拿出先祖船山先生《示子侄》家训碑文拓片,逐字逐句教我识读,并备齐文房四宝,手把手教我抄写。从习诵抄录《示子侄》家训开始,我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蒋鹿潭虽为道咸词家巨擘,但有关其事迹之记载及后人对其研究之工作均极少。国内学者周梦庄先生之先祖潇碧公与鹿潭结交,周梦庄于五十年代寓沪时辑有蒋鹿潭年谱,复为其词作疏证,后周梦庄移居台湾,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于1989年为周梦庄出版《水云楼词疏证》。又国内学者冯其庸先生亦醉心于水云楼词,撰有《蒋鹿潭年谱考略》及《水云楼诗词辑校》,1986年由山东齐鲁书社合并出版。除上述专著外,有关蒋氏研究之论文,计有张孟劬《近代词人逸事·蒋春霖遗事》(载《词学季刊》二卷四号,1935)、张孟劬《与龙榆生书》(《泰州文史资料》第一辑转载,1983)、吴眉孙《与龙榆生言蒋鹿潭遗事书》(载《同声月刊》一卷五号,1941)、谢孝苹《蒋鹿潭在泰州》(《泰州文史资料》第一辑,1983)及《读蒋鹿潭<水云楼词>札记》(《词学》第五辑,1986)等。本论文是目前研究蒋鹿潭较全面及较有系统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潘群 《文史哲》2011,(5):110-117
黄云眉先生师宗先祖黄宗羲浙东经世之学,融汇义理、考据、辞章三种学问途径,将文、史、哲结合在一起。以史学为中心,通过考辨突出表现其史学求真与史识创见兼具的治学特点,从而经世致用。二百余万言的巨著《明史考证》,积先生四十年之功,既是超越乾嘉的考据名作,又是一部明史研究的专门论著,更蕴含着先生强烈的民族情怀和经世追求,必将成为永传后世的不朽经典。黄云眉先生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程千帆、冯其庸、卞孝萱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皆为先生之高足。  相似文献   

4.
对《离骚》中屈原多次神游西方的动机和目的,历来众说纷纭。姜亮夫先生从民族起源学的角度提出的屈子西行周游是为了"追怀往迹"的观点,给屈原神游西方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屈原神游西方,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寻根追祖意识。其"追怀往迹",一是为了朝圣——朝觐先祖神灵;二是向先祖神灵哭诉苦衷,相当于"哭祖庙"。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河西走廊从上古时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楚先民的定居地和发祥地,其始祖传说和英雄传说在先民们的印记里通过代代口耳相传,最终演变成了神话。《离骚》中的"西游"情结,是楚民族关于其发祥起源的群体记忆和传统意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合州张森楷字式卿,先祖故人也。辛亥后旨趣不合,然不失为问学之友。式卿尝馆渭南严氏,为编藏书目,别辑《贲园书目辑略》一卷。式卿锐意欲校全史而家鲜藏书。某岁北来,欲假馆吾家,借校各史,先祖欣然许之。初至,先祖觞之百花村(天津饭庄名),命予侍坐,予时十许岁,课余好读《三国志演义》,且摹写其中绣象以为乐,先祖举似之,适所画为张任、冷苞拒刘先生故事,式卿笑曰:“张冷吾蜀人也。”时年垂七十,衣屦褴褛,终日伏案矻矻。  相似文献   

6.
朝鲜王朝的宗系辨诬和仁祖反正辨诬是明清时期中朝国交中的重要事件。前者缘起于《皇明祖训》对其先祖世系的误记,以更正《大明会典》中的相关内容为终结。后者以陈请纂修《明史》勿信野史讹传为开端,以强烈要求更正官修《明史》中的讹误记录为最终目标。两次辨诬之间的联系与反映出的文化心态折射出了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的错综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屈原《离骚》与司马迁《史记》皆谓“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帛书所记,近来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楚墓竹简中的卜筮祭祷记录,以及《国语·郑语》所载史伯之说,也都表明楚为祝融之后。是知羋姓熊氏楚人为华夏后裔,其先祖原在中原地区。《世本》谓“鬻  相似文献   

8.
墨子姓氏、先祖考略郭成智,张新河墨子到底姓什么,犹如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故里在什么地方一样,也诸说不一。由于姓氏是溯及一个人先祖和其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故探究墨子姓氏,也成了重要课题。本来,从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墨子为“墨翟”和《吕氏春秋》高诱...  相似文献   

9.
<正> 天地、君、亲、师并举,始自《荀子·礼论篇》。《礼论篇》云: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这里举出周代礼制的三本,首天地,次先祖,次君师。在自然方面,天地最尊重。所以,古代祭天地的礼,也是最尊重的。在家族方面,先祖最尊重。在国中,君、师最  相似文献   

10.
论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号寄簃,是近代中国法律文化史上的一位具有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法学巨擘和改革家。他是浙江湖州(原吴兴县)人,吴兴县清时为归安、乌程两县县治。李贵连先生在《沈家本与中国法律现代化》一书中有一段引自《沈氏家集》的叙述:“沈氏家族,世居浙江省湖州。先祖为明代秀才敬桥。敬桥之前,沈家居住在湖州城北朱洪村浒稍桥。敬桥迁居湖州郡城浮星桥。此后,沈家即世居此地”。据《吴兴沈公子惇墓志  相似文献   

11.
吴朝阳  晋文 《文史哲》2011,(1):164-168
东汉官宦多为单名,但平民阶层的"双名"也相当普遍。《张迁碑》碑阴题名存在着"双名"现象,与东汉民间社会的习俗相一致,足证其为东汉的"乡里刻碑"。碑文写入非张迁直系先祖的张氏名人,符合汉碑常例;对张迁官职的记载也符合汉代官制;至于用典中的错漏之处,恰恰证明其为东汉乡里俗儒所做之"乡里刻碑";明代赵均、都穆等金石名家对此碑也多有著录;可见其为真正的东汉碑绝无可疑。程章灿先生《读〈张迁碑〉志疑》将该碑断为伪碑的新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2.
金毓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东北史学科奠基人,为繁荣乡邦的文化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在国内外史学界享有很高的盛名。《渤海国志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先生一部较有影响的代表作,久为治渤海史者所珍爱和熟知。但是,当年先生撰写《长编》的始末,未必咸为人知。近读先生《静晤室日记》,得详其原委,颇受启迪与鼓舞。仅就日记所载,披露于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先秦楚人族姓应该有二,一为“学”,一为“熊”。《史记·楚世家》云:“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索隐》引《世本》也谓:“六曰季连,是为芈姓。季连者,楚是。”那么,楚的族姓应该是“芈”。然而楚的先世由穴熊(季连之孙)开始,姓名上都有“熊”字。除穴熊、(?)熊的“熊”字缀于后外,鬻熊子熊丽以下,都以“熊”冠于首。虽然《楚世家》特别声明熊绎(熊丽之孙)受周成王封于楚蛮,“姓芈氏”,但是由于楚的世系诸王一概称作“熊某”,所以后代学人有不少认为楚的族姓为“熊”。据李平心先生说,楚既为熊姓又为芈姓,因为“古代方国往往有两个以上姓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致刘英函,为未刊手稿。此函系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张难先先生于一九五六年赠送湖北图书馆之珍贵文物。全函精工装帧成册,凡二十页。其中有章太炎致刘英函十张笺纸,沈钧儒先生题签《太炎先生手迹》,张难先先生题签《章太炎先生覆刘英烈士书》;另附有一九五五  相似文献   

15.
【写作时间】《闲情赋》写于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陶渊明22岁。据丁洁然先生“《闲情赋》当作于《五柳先生传》以前,即21岁到28岁之间”之论(见《闲情赋》新探,载《江海学刊)1987年6期)。  相似文献   

16.
朱维之、赵澧两位先生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以下简称《简编》)于1980年出版以来,被众多高等院校采用为文科通用教材,比之另一部由杨周翰等三位先生主编的《欧洲文学史》,大有后来居上之势。1985年,《简编》出了修订本。1994年,《简编》...  相似文献   

17.
公刘迁出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大雅·公刘》是周人史诗之一,它叙述了周人先祖带领周民迁豳的史绩。诗中生动地描述了周人告别故地、沿途辗转、寻找、最后定居于豳的情景。但诗中并未明确交代迁出之地。自《诗毛传》以来,治《诗》者多主自邰迁出之说,然按诸史籍,殊为不符,故今为之考。公刘迁豳非自邰邰,是周的始祖后稷的封地,故址在今武功县境内。首倡迁由自邰说者为《诗毛传》。《公刘》第一章《毛传》:“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公刘乃辟中国之难,遂平西戎,而迁其邑于豳。”其后,治诗者多从其说。郑玄《诗·豳谱》、孔颖达《毛诗正义》、王先…  相似文献   

18.
新唯物论还是新儒学──与张立文先生再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写了与张立文先生商榷的《“新气学”辨正》①(以下简称《辨》文)之后.我很希望张立文先生能够作答,以纠正我文中可能有的错误或误解。最近.拜读了张立文先生的《超越与创新──答李存山先生》一文②(以下简称《答》文),于细心领教之后,仍觉大惑不解,故与张立文先生再商榷。  相似文献   

19.
清华简《楚居》和传世文献提供了楚先祖的年代信息。楚先祖在性质上是传说人物而非是历史人物。季连的年代上限为虞夏之时,下限为商代晚期,具体为武丁后期至祖庚、祖甲时期,考古年代大致为殷墟二期。穴熊的年代上限为廪辛、康丁时期,考古年代为殷墟三期,下限为帝乙时期或周文王早期,考古年代为殷墟四期偏早。丽季出现于穴熊晚期,与穴熊的时代有部分重合,约当殷墟三期偏晚,商武乙、文丁时期,其下限为周文王晚期或帝辛时期,考古年代为殷墟四期偏晚。熊狂的年代应为周初武、成之交。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小说《示众》引起我的注意,是受了钱理群、王得后两位先生的启发。他们认为:“《示众》是鲁迅对人生世界的客观把握与对心灵世界的主观体验二者的一种契合……我们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中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①我非常赞同两位先生的论述,但仔细推敲后疑问依然不少。其一,《示众》收入鲁迅小说集《彷徨》,写于1925年3月18日。除了《故事新编》,大部分“对《示众》进行生发与展开”的小说,都写于《示众》之前。那么,鲁迅为何还要特地写这篇以“示众”为惟一内容并以此命名的小说?其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