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昆德拉的小说诗学是一种审美存在论诗学,它具体包含了革新文体的形式诗学、探究存在的思辨诗学、剥离情节的历史诗学;小说存在的理由、存在的方式和未来发展命运,是昆德拉小说诗学所指向的核心.昆德拉小说诗学诗、思、史相结合的特质启示我们开放、对话、相对、多元、复调、杂语化及未完成性,不仅是叙事诗学的本质特征,而且也是小说文体谋求发展的一种基本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既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 ,也是一位有着明晰小说史观的批评家。本文分析了昆德拉在其小说与理论中表达的小说史观念。昆德拉认为 ,小说史不同于一般的历史 ;强调小说审美价值与小说发现精神的连续性 ,成为昆德拉小说史观的根本立场。这一立场具有二重含义 :其一 ,小说史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顺延性 ,现代小说因此而成为一个历时性艺术整体 ;其二 ,小说史具有空间上的扩展性、绵延性 ,“欧洲小说”由此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共时性艺术整体。昆德拉的小说史观 ,除了体现出他作为小说家特有的实践意识外 ,还与他对小说现状与命运的忧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政治与性爱是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基本题材,也是昆德拉作品屡遭误读和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图对政治与性爱在昆德拉作品中折射出的历史内涵以及昆德拉这一题材选择的"存在"动机作出分析和阐释.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为一、昆德拉为何选取政治与性爱题材作为进入历史之域、探索人性与存在的门径;二、政治、性爱题材表现与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结合,成为昆德拉反映特定历史情境中人类生态与心态的可靠手段;三、昆德拉对政治与性爱的不同处理,植根于更深刻地揭示"存在"的艺术动机;四、昆德拉借助于描写政治异化环境中的性爱,以反映极权制度下生活的荒谬本质;五、通过分析拉伯雷、卡夫卡对昆德拉艺术观念的影响,探讨昆德拉题材选择的历史渊源与存在意味.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早期的抒情小说在文化乌托邦建构、灵性维度的确立和诗化语言等方面表现出了与"京派小说"之间密切的艺术关联.这种艺术关联的存在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京派小说的创作理念就"安魂~移情"而言的确更易发挥文学的治疗功能;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艺术发展线索上去说明史铁生小说中宗教情结的缘起.  相似文献   

5.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既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有着明晰小说史观的小说批评家.本文分析了昆德拉在其小说与文论中表达的小说史理论,主要观点如下一、昆德拉认为,近四个世纪的欧洲小说史经历了类似干足球赛的上下半时,上半时的小说以想象力的创造为特征,下半时的小说以真实性的追求为特征;二、以卡夫卡、穆齐尔、布罗赫、贡布罗维茨等20世纪小说家开创的"第三时"小说美学,既对下半时的小说美学产生了反拨,又是对上半时小说美学传统的呼唤、回归和超越;三、昆德拉严格界定了真正的现代主义与形形式式"伪现代主义"的区别,强调前者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翻新,而且对既成思想有一种批判性的变革欲望;"反现代的现代主义"由此成为昆德拉小说创作的自觉追求.作者指出昆德拉的小说史论,除了体现出他作为小说家特有的实践意识外,还与他对小说现状与命运的忧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术语,"结构"与"隐喻"相结合所形成的结构隐喻,同题旨隐喻一样具有丰富的文学表达功用.本文分析了法籍捷裔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关于结构隐喻的种种观点,基此归纳了昆德拉小说中结构隐喻的四种主要形式数字结构、音乐结构、人物结构、梦幻结构,并结合昆德拉小说诸作对其结构隐喻诸形式分别作出阐释与界定.昆德拉的结构隐喻观及其影响下的种种形式实验,既深受其小说、音乐与哲学等多方面文化修养的影响,更得益于其独特的存在小说观;结构隐喻不仅是昆德拉小说形式之美的重要因素,还成为其存在题旨表达不可缺少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7.
吴登峰 《江淮论坛》2009,(4):130-134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新的叙事策略的发现,军事历史题材小说摆脱了宏大叙事解体后的合法性危机,重新进入繁荣时期。但是这种新的叙事策略,在市场消费的作用下被过度使用,使军事历史题材小说陷入了过度复制的隐忧。这种自我复制,源于一种战争文化心理的制约。战争文化心理作为一种历史积淀,与现代社会相应和,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迷思,从而大大制约了中国军事历史题材小说的经典化,并使小说出现严重的类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诗化叙事与人生救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传统中一直有一个"呼唤现代文明"式的历史主题,而在对现代小说的研究中也相应地存在一个中心价值——文学对历史进步主题的呼应。这一表现与评价模式同样规范着现代小说的体式。现代作家的诗化叙事正是逸出这种规范后的小说实践,其中也正蕴含着小说文体解放和生命自由的可能。"诗化小说"接续的更多的是王国维曾经实践过的现代性理路,既强调小说的审美特性,又不忘与人生"救赎"关联;而这种小说的拯救功能与强调"小说救世"的社会历史意义的不同在于,诗化小说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时不再需要经由"小说救世论"的认定方可获得自身的价值依据。诗化叙事有效地克服了心灵单一化、粗俗化所带来的叙事局限,在文体形式和文化理念上使小说叙事获得了双重解脱。  相似文献   

9.
颇具后现代颠覆与创新精神的纳博科夫将关于文学艺术的一切"先见"与"定见"悬置起来,对小说艺术的本质存在进行了无限度的"还原":首先,消解外在"异质价值"对艺术作品本质存在的遮蔽,将艺术作品中并列而置的"真、善、美"标准简化为"美(内蕴真与善)",即确立"美"(诗性)在艺术作品中的中心地位.第二,再一次"回溯":对小说"诗性"的本源问题进行还原性思考,他察觉到了艺术与自然之间天然的异质同构关系,从而有效消除传统摹仿论、唯美主义及现代文论中的某些理论缺陷,并从源头上保证小说艺术创新与发展的无限可能.纳氏艺术本质论不但为实验小说的大胆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小说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古小说是指汉唐这一历史时段中的文言小说,它是汉唐社会、文化的产物和表现,其文类特征具有一定的同一性,而与宋元小说的面貌大不相同。古小说名义、界限的确立以及相关理论的提出,不但可以为文言小说研究提供理论参照,也可以由此反思近百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以西律中。以西律中的古代小说研究造成了古代小说概念和观念的混乱,并建构了一个不符合古代实际的小说史。古小说研究倡导一种还原和贴近历史的小说研究,希望遵从古人的小说概念和观念,重新建立符合古人小说观念和历史真实的古小说史和古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11.
张松 《东岳论丛》2012,33(12):45-52
出于对存在论状态绝对个别化的人类此在的一种整体性结构的深刻洞察,海德格尔对政治国家的存在持有一种严肃的肯定态度,而这就让他及英思想与现代自由主义大众民主社会的基本精神处于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全面对立状态,因为后者始终具有一种压制国家及国家权力的“去政治化”态势.另一方面,也正是基于其所特有的存在论-现象学的深刻性,海德格尔首次在国家政治的衰落、“常人”亦即一般“公众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状况、技术统治以及极权主义之间,发现了一种存在论上的内在关联;而这一关联是自由主义大众民主社会出于其自身的特性而很难看到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史上,卢卡奇和巴赫金对小说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以小说理论为载体,思考人类在历史中的命运。于卢卡奇与巴赫金而言,小说理论是对现实的回应,一方面二者理论的不同源自他们所处时代与社会的差异,另一方面现实在不同的理论视野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二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建构方式,卢卡奇哲学地做诗学,他的小说理论以既定的哲学观念为方法,其小说理论贯穿着总体性思想;巴赫金诗学地做哲学,他不是将小说装入一个哲学的框架中,而是通过小说的文本阐释建构了自身的哲学体系,挖掘了诗学具有的哲学潜力。小说在认识论与存在论的视野里呈现出不同的面相,卢卡奇以认识论哲学建构了诗学认识论;而巴赫金的诗学则具有存在论的哲学内涵。小说理论在他们是回应现实社会的方式,理论建构中投射了他们对现实的强烈关怀,但从对小说理论研究的影响来说,巴赫金的小说理论因为具有存在论的内涵影响更大,对现实的介入性也更深。  相似文献   

13.
在后殖民语境中,主体性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根据黑格尔和萨特的定义,主体性在这里主要是指一种主导性的身份和地位,即一种主导性主体,而他者则主要是作为其对立面而存在.是其存在的基础.因此,后殖民语境中的主体性或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是后殖民理论家和所有后殖民作家谈论的主要话题.对在后殖民语境下所存在的主体性困境的关注则成为大多数后殖民小说不变的主题,它体现了后殖民小说家们对这种主体性困境的忧患意识.而当代著名南非白人流散作家库切及其小说在这方面无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以《金瓶梅》等为代表的明清家族小说代表了古代家族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们对现代家族小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后者对前者也并不只是简单地继承,而是结合自身的现代元素,吸纳熔铸古典元素,在现代语境下做了更深远的探索,从时间和进化论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上充分展示了家族小说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5.
在以《金瓶梅》、《红楼梦》为代表的长篇写实小说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建构形式:关联叙事。其特点是,通过事件的多重关系之间的交互联系和作用来呈现人物及其世界的意义。关联叙事体现了小说力图把握生活世界的差异和对立,具体而完整地认识人的形象的意识。关联叙事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形态,丰富和深化了小说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王萱 《东岳论丛》2002,23(6):132-134
林纾一生翻译外国文学作品 180余种 ,他对小说的见解多散见于他为自己翻译的小说所写的序跋中。林纾的小说理论主要有如下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 ;二是引进西方现代小说观念 ;三是比较西方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异同优劣 ;四是思考了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唐代,文言小说以传奇的形式达到高峰而后急剧衰落;宋代,白话小说以话本的形式兴起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时间上的前后性导致了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误解,认为文言传奇的退潮为白话话本的发展打开了空间。本文认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各有自己的发展脉络,二者本来就不存在于同一个空间,它们的兴衰受制于它们自身的内在机制,之间虽有一般意义上的影响但不存在前后的延续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杜慧敏 《北方论丛》2007,1(6):16-20
域外小说译介同晚清小说期刊的"短篇小说"之间的细节关联究竟如何;后者的出现是否是受了西方短篇小说的影响,其性质如何,到什么程度;这种状况又是怎样造成的。弄清这些问题,对于认识晚清中国小说的发展和中外文学关系都有个案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霆 《齐鲁学刊》2014,(2):143-146
在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中,土地革命以后的乡村变革主要体现为旧式乡村势力与新兴政治代表之间的权力斗争。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将农村新旧权力之争转换为两条道路之争,这一叙事方式是为增强政治话语的真实性、有效性而对特定的生活素材做出的意识形态化阐释。这种叙事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乡村权力书写范式,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当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确立了一个特定的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20.
赵雪  李冠廷 《兰州学刊》2013,(9):216-218
约翰·欧文是美国文坛上少有的怪异作家,他本人赞赏传统小说,抨击现代小说,而在创作中无不体现出元小说技巧.文章对欧文本人的小说观和小说实践的矛盾进行分析,深度挖掘矛盾产生的根源,展现欧文独特的美学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