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兵要地志是军队根据作战需要,对某一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因素的现实与历史情况及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进行综合论述和评价的一种参考资料。地方学者沈克尼在《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第2期撰文《我国兵要地志源流概说》认为,“兵要”一词最早见著于史籍的是《左传》,“地志”一词始于西汉。而“兵要地志”之称在我国的出现和使用则在民国初年。文章以“兵要”与“地志”的考论为始,叙述了我国兵要地志由明代军事要地志的雏形,发展到清代末年的“地理兵要”,直至现代的兵要地志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丽记》佚文是一份详细的军事地理报告。它不仅对东北亚历史地理、东北边疆史地、高句丽史地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在地名学研究方面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3.
《武经七书》(以下简称《七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从我国浩繁的兵书中选出,颁行于武学(军事学校)的七部兵书,包括《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和《唐李问对》。这些北宋以前军事代表作,是我国冷兵器时代战争指挥者智慧和经验的总结,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上都起过巨大的指导作用。重要的是,七书又是我国古代丰富管理思想的总汇,对研究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 管理是一个近代才有的概念,古代与它相应的是“治”,“官者,事之所主,为治之本也。”“治”就是管理,又称为“司牧”、“驭民”。本文试分析《七书》所提出的“算”、“道”、“利”这三个范畴,探讨《七书》管理思想与现代经营管理的结合点。 庙算运筹,多元决定  相似文献   

4.
《尉缭子》是“武经七书”里的一种,在我国传统兵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因为书中提出了“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的著名论断,被认为是在学术领域内最早对军事与政治关系作出理论概括的著作。其实,如果从兵学文化意识的观点研究,还有两个重要思想值得介绍,一是“兵胜于朝廷”;二是“战胜于外,备主于内”。这三个观点连在一起,对于军事、政治与经济三者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楚。今天读来,仍可以获得不少教益。一、尉缭和《尉缭子》《尉缭子》一书的作者是尉缭,尉缭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关于尉缭的活动年月及与此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最早的关于几何学及力学和光学方面的物理学著作是《墨经》,这是《墨子》书中的重要部分。作者是战国时期墨子后学。 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是《扁鹊内经》,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作者扁鹊,姓秦名越人。此书已佚,现存《难经》一书,是后人托名秦越人的著作。 我国最早的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是《禹贡》,《尚书》中的一篇,假托为夏禹治水后的作品。近人认为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 我国第一部用“地理”命名的地学著作,是《汉书·地理志》,作于公元一世纪,作者是班固(公元32——92年)。 我国第一部系统地描述全天星官的著作是《史记》中的《天官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相似文献   

6.
许建英 《西域研究》2012,(1):137-139,144
由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段金生博士所著的《调适与冲突——杨增新思想与治新实践研究》一书,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5月出版。正如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马大正先生在序言中所说:“该书是我国大陆学术界关于杨增新研究的较系统的学术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对于近代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邢润川、杨文衡《我国古代对煤的认识利用史略》一文说:“到了汉代,《汉书·地理志》则说:‘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见《学术研究》一九八二年第六期99页)但查遍《汉书·地理志》也找不到这句话。作者可能是误信了前人旧说而未加考辨.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余观前汉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清汪价《中州杂俎》卷二十物类十四沿袭朱弁之误说:“按《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生石可燃,为薪”。张萱《疑耀》卷二则全同《中州杂俎》。  相似文献   

8.
罗金斯基教授是波兰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1983年,以七十岁的高龄应邀重访中国(六十年代,他曾先后担任过波兰驻英大使和驻华大使),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术研究机关,与我国史学界人士进行过广泛的接触和座谈。他用英文写的《中国历史》一书(上下两卷,由英国珀加蒙出版社于1979年和1983年先后出版,其中近代部分的篇幅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在我国史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被评为“西方近年出版的最值得重视的中国近代通史著作之一”(余绳武:《评罗津斯基著〈中国历史〉》,见《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3期)。现将《中国历史》一书的第四十一章《五四运动——中国的新生之路》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周文顺 《学术研究》2002,(11):84-86
公元l624年 ,沈铁向福建巡抚提出《请建澎湖城堡置将屯兵永为重镇书》 ,堪称我国首篇专论澎湖地区国防建设之重要文献。沈铁的上书 ,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寓兵于民”、“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与明政府的消极“海禁”政策 ,形成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妇女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妇女史》评介李恒马庆存所著的《中国近代妇女史》一书,计25万字,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颇有分量的妇女史研究专著,概括起来,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科学性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妇女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中国近代妇女政治运动史、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自秦汉以下,基本上是土农工商与兵(军人社群)分立的二元社会结构,土为“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兵则连末也够不上,军人社群在正常情况下大都处于传统社会结构的边缘位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革,特别是近代军人社群的崛起和传统士人的边缘化,导致“土”与“兵”的角色的错动。近代军人进踞社会主干并扮演社会领导角色,通过兵与土农工商的社会契合,逐步形成了土农工商兵“五位一体”的社会新程序。这种深刻的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笔者就以晚清时期“兵”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科学革命”是对科学发展模式的概括,反映一种科学观。英国近代史学教授巴特菲尔德在1949年发表的《近代科学起源》一书中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1962年英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系统地论述科学革命的内含在学术界广泛流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下限问题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我国史学界一直把 184 0年至 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与 1919年至 194 9年的“中国现代史”分为两个学科。这种划分 ,只是为了某种政治效果 ,在学术上没有多少道理 ,专家们很早就提议把这堵墙拆了 ,并已达成共识。 1997年 ,在《近代史研究》杂志出满 10 0期的时候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作者、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胡绳先生重提“拆墙”的建议 ,他说 :“把 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 ,视为一个整体 ,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 ,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 ,有头有尾…  相似文献   

14.
在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中,唐甄(1630—1704年,今四川达县市人)是一位为革新政治以求生民、利民、富民而“尤长于言兵”,注重军事、研究兵学、深通兵术的著名军事思想家。他积三十年而成的《潜书》中,侧重论述兵学的有《全学》、《五形》、《审知》、《仁师》等篇章,足见其军事思想的丰富内容和独到见解。唐甄的兵学在当时是有其突出贡献的。唐甄的军事思想,如同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一样,至今仍有其精华可资吸取。兵者,国之大事,非学不可自宋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适  相似文献   

15.
“优时七上清帝书”著名的“公车上书”,是康有为七次上书中最富于戏剧性的,也是我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很精彩的一幕。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因在甲午中日海战中惨败,日本迫使李鸿章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款二万万两。消息传出,举国震怒。康有为正以举人身份在北京参加会试,对  相似文献   

16.
冯世明 《兰州学刊》2009,(7):207-209
《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永元二年(90年),“南部连获克纳降党众最盛,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七千三百,胜兵五万一百七十”。南匈奴胜兵的性质,是南匈奴社会发展状况很重要的一个体现,不正确地理解,就无法说明东汉南匈奴的发展程度。目前,林干先生的看法代表了学界的一般看法,也有不同的意见,④有梁景之《“胜兵”解析》,阿尔丁夫《“胜兵”果真是“常备兵”么?——兼谈几部辞书存在的问题》和张莉《南匈奴胜兵性质新解》,笔者试图在他们的基础上加强论证,来说明东汉南匈奴兵民合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吉林近代著名文人成多禄,一生专攻诗歌、书法,成就斐然。儒学大家王树枏赞道:“澹堪专力于诗,尤工书,得晋人笔法,名动一时”。《吉林乡土志》论为:“不独为地方之宿儒名笔,亦我国之书法家也”。《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2期发表刘志同志《澹盦居士成多禄  相似文献   

18.
《荀子》与《管子》、《晏子春秋》的关系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先秦时期集大成的儒家大师,《荀子》一书近年来已经被认作是荀子思想的实录。而《管子》、《晏子春秋》等书向来被学者们认为是比较复杂的作品。所以,近代以来将此二书判为“伪书”的情况是层出不穷的。《管子》、《晏子春秋》等书尽管成书比较复杂,但是却包含了诸多先秦时期的思想内容,是值得我们研究先秦思想史注意的重要资料。此外,《苟子》书中所见与此二书的相通相近的情况,也说明了苟子在先秦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孙膑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鄄地人(今山东省鄄城县,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详考),是我国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后世之孙。孙膑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主要功绩都在齐国,并且“以此明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孙膑兵法》也和春秋时期《孙武兵法》一样,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视,但是这一兵书在长期流传中不幸遗失,故埋没多  相似文献   

20.
“白艻子弟”考索─—兼论宋代乡兵的一个特例刘复生“白子弟”之名出现在北宋时期,有关宋代的主要史籍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宋史》等书中均见记载。本文通过对“白子弟”活动的考察,探索其性质和作用,同时对北宋川峡地区乡兵的一个特例进行扼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