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凝聚全球共识与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时代表征。它的建构与实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诉求,体现了中国大国外交政策和世界担当,为推进全球和平发展、建设美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建构、实现路径与时代意义,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的内在精神和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有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意蕴,其思想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等。从问题导向的视角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鲜明的生态问题指向,包括生态问题的全球化、全球生态正义问题等。从价值追求层面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生态方面的价值目标,即在建设生态共同体的基础上,实现全球生态正义并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新时代要着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必须要遵循其生态逻辑,具体包括形成全球性生态共识、发展共享性生态经济、实现协同性生态治理、共育和谐性生态文化、维护全球性生态正义、共担全球性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3.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存,实现义利兼得、义利共赢以及各国共同增进海洋福祉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关于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全球治理海洋的共同价值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存,还指明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创新的全球海洋治理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超越西方全球海洋治理的实践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意义,有利于维护海洋的和平与安宁,共同增进海洋福祉;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承担保护海洋、保护地球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创新成果,是建构中国理论、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展示中国道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深厚的创新意蕴。在理论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发展了世界历史理论、共同体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在话语上树立了传播中国声音的新典范,讲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在实践上开拓了完善全球治理的新路径,主张推进治理理念共识、拓展多边合作机制、强化全球治理制度保障;在伦理上彰显了国际道义力量的新优势,具有整合各国共同利益的大格局、贯通人类永续发展的大视野和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大情怀。深刻领会这些创新意蕴,对于全面准确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立场,充分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养料和理论精华,为人类的前途命运划定了时代新坐标,标注了历史新方位,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主要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形成的动力和源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原则;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深入探究并系统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这一世界方案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蕴,而且是引领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人类美好家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中,"共同体"在差异与冲突中不断被建构,这书写和表达人类发展依据和需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理论和经验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乎"人类命运发展"所构建的理念,它具备一定共识基础,其中"他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他者"在人类和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中,推动"类"意识和共同体生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他者"方式探讨和对比共同体的起源与人类的特性,可获得共同原则和合作意识,加速"他者"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人类共同价值观是以"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视野观照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基于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关切而提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其理据和意蕴之阐明,关乎实践中的构建和维系,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和文明走向。中国文化传统中蕴含的"协和万邦""恒产恒心""天下为公""忠恕之道""万物一体""义以为先""民为邦本""为仁由己"等思想资源和多重智慧,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观提供了意蕴和理据的深厚根基,其所具有的和平性、兼顾性、公正性、道义性和包容性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一种有别于西方“普世价值”的建构性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和平与发展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价值,是确保人类生存和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本前提;公平与正义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是推动国际关系良性互动的根本保障;民主与自由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价值,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各国自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将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才能真正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霸权政治祸心,推动人类社会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由话语到行动,由倡议到共识,由呼吁到引领,基于话语出场、话语丰富、话语深化三阶段,层层递进深化,逐步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丰富意涵。从话语意涵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诠释了中国对“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设想和伟大构想,体现为对话性和协商性、共建观和共享观、合作观和共赢观、交流性和互鉴性、绿色观和低碳观共5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从话语传播实践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主要面临文化思维差异与偏执、西方话语预设与框定、西方话语污化与扩散、话语权与话语体系薄弱等传播困境,须通过深化中国话语的学术研究,强化话语传播的顶层设计,扩展话语传播的平台渠道,构建话语传播的协同机制,做好话语传播的叙事融通,夯实话语传播的实力基础等举措来彰显中国话语深厚意蕴,增强中国话语国际声音,提升中国话语国际认同,推动中国话语落地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国内外重大场合阐发其命运共同体思想,相关论述已初步形成规范理论体系。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丰富,内容维度关涉利益、合作、责任的不同价值意蕴,空间维度统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大局,发展维度正视和平发展与安全威胁、现存国际治理秩序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深刻矛盾。在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方略层面,习近平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价值引领,强调推进"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追求打造协商、安全、发展、文明、生态的五位一体共同体格局。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其丰富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范畴,拓展了21世纪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