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思想界掀起了一股重建中国哲学的热潮,许多人都试图将他们所接受的外来学说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并建构新型的系统。其中,冯友兰和金岳霖是比较著名的两位,他们分别在《新理学》和《论道》中建构了一独立的形而上学体系。但是,由于两人共同的思想背景(均接受了本世纪初流行于英美的新实在论)及大致相同的思维路向(均服膺逻辑分析法并用它来重新解释、组织和发挥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和范畴),这两个系统通常被看作是十分近似甚至相同的。例如,贺麟在四十年代就认为:“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与金先生的《论道》,在基本概念上是相同的。冯先生所谓理,相当于金先生所谓式,冯先生所谓气,相当于金先生所谓能。由无极之气到太极之理,所谓‘无极而太极’的过程,形成‘流行’的实际事物的世界,两人的说法也是相同的。”再加上写作过程中冯金二人过从甚密,相互影响,这种说法更显得确凿无疑。如果事实真是  相似文献   

2.
王中江博士所著《理性与浪漫——金岳霖的生活及其哲学》一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12月出版。张岱年先生在该书《序》中肯定地指出;“这是一部学术史力作。”诚然,该书是研究金岳霖先生的一个重要新成果,具有许多特点,主要如下: 首先是全面性。正如该书副标题“金岳霖先生的生活及其哲学”所示,作者对金先生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并非像一股论者那样,或者只研究金先生的学术思想,甚至仅是研究金先生的某一个学术问题;或者只研究金先生的生平,甚至仅是回忆金先生的某些生活片断,该书兼而有之,比较全面系统地研  相似文献   

3.
论冯友兰《人生哲学》的主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冯友兰《人生哲学》的主旨刘长城冯友兰先生在其早期哲学著作《人生哲学》中,通过对中西哲学异同之比较,提出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共性”特征,即“打破所谓东西的界限。” ̄①这是冯先生深入系统地研究中西哲学文化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冯先生曾说:“当时我认为,...  相似文献   

4.
今年六月下旬,我们在上海拜访周谷城副委员长,谈起了冯友兰先生。周老说,在当代中国哲学界里,冯先生是最有学问、造诣最深的学者之一。 是的,冯友兰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已成为著名中外的哲学家。他是河南唐河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严格的家教,熟读诸子百家。一九一八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一九一九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留学,从业于实用主义哲学大家詹姆士、杜威等名师。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河南中州大学等校任哲学教授,一生从事哲学的教学、研究和著述工作。今年已届九十周岁高龄的冯先生,每天仍然读书、著述不辍。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先生是金应熙先生的师尊,金应熙先生的治学路子正是出于许地山先生的学术传承,金先生治比较宗教学,始终洋溢着许先生深深的学术影响;金应熙先生继承许地山先生研究宗教史的学术传统,首先表现在他是沿着许地山先生“比较宗教学”和“教义本体”的研究路子前行的;金应熙先生心仪许地山先生对道教的开创性研究,其表述与许先生的见解一脉相承;金先生对中国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具有世界性视野,也有在学术继续完成老师未竟之业的志向。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6,(6)
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新编》所作的《总结》,表现了一种由对哲学概念之形式与直觉内容的严格区分,到肯定"真正的哲学是理智与直觉的结合"的思想转变。这个转变的根据,乃是一种哲学观念上的变化,冯先生从早年对"形式性"观念的凸显,到后期对"内在关系论"哲学观念的肯定,其内在的机理,是由"分别"共殊到"超过"共殊,而建立"具体的共相"的思想。从西方哲学的影响来看,冯先生晚年思想之转变,是经由黑格尔而超越柏拉图、新实在论为思想契机的,其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亦有助缘的作用。冯先生前后期思想的变化,应可理解为一种思想之固有、潜在的意义的逐渐凸显和自觉,其间实有着内在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7.
袁彩云 《江汉论坛》2002,1(3):37-40
本文主要对金岳霖先生20世纪20—40年代逻辑思想进行较全面的研究。金岳霖对传统逻辑进行了创造性的介绍和深刻的批评;对罗素、怀特海《数学原理》的逻辑演算作了全面介绍;另外金先生深入思考逻辑哲学问题,精辟而系统讨论逻辑演算,在我国最早讨论了逻辑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独立性。金先生堪称我国现代逻辑和逻辑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8.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郭齐勇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生重建中国传统哲学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9.
论冯友兰先生后半生坎坷的哲学道路申正冯友兰先生75年哲学生涯,大体可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两条不同的哲学道路。前半生是一条道路,后半生是另一条道路。冯先生后半生哲学道路,可以说是在解放后的歌舞升平盛世度过的,外界看来,似乎稳定而平静,其实则不然,比起冯...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先生在五十年代就如何对待中国哲学遗产问题提出了被称为“抽象继承法”的观点,自这一观点提出至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起学术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从总体上看,对冯先生的这一观点基本上是否定的。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新的文化热潮,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冯先生的这一主张,而冯先生对自己的这一观点也进行反思,一方面承认其中有些提法欠妥,另一方面仍坚持这一基本主张。究竟怎样看待冯先生的这一主张?在现实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对这一观点进一步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易》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在这种形势下,金景芳先生最近推出了他的力作—《学易四种》与《周易讲座》。两部书分别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对《周易》研究无疑将起推动作用。金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易》学家。从30年代起就潜心于《周易》研究,现已86岁高龄,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从冯友兰先生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就学算起,直到1990年溘然长逝,他一生从事学术活动的时间就长达70多年。70多年间,他写了十几部书,发表了不少的文章。他所讨论的问题,笼统一点说,就是以哲学史为中心的东西文化问题。稍具体一点说,冯先生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哲学,一是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冯先生特别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广泛的解释和评论,而他对孔子的研究和评价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冯先生在不同时期对孔子的研究和评价作一评述。 一 冯友兰先生是1927年才正式开始研究和讲授中国哲学史的。他一边讲授,一边研究,一边撰文。在中国哲学史这片园地里,辛勤耕耘,硕果累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先生对于哲学及其方法有自己完整的见解,他的新理学是中国近现代哲学中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这个体系广泛地涉及了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方法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哲学的哲学或真正形上学的方法是。什么?这是冯先生比较关注并给出了自己完整见解的问  相似文献   

14.
在<新原人>中,冯友兰先生努力吸收西方现代性精神,将个人从传统儒家的群体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突出人在宇宙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冯先生对于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的主要观念,进行理性的认知和解释;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解读,明确肯定人生价值在于"觉解"的意义世界,从而将自己的人生境界说建立在现代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正是通过这样的建构,冯先生赋予了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以现代性的内容,实现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5.
冯天瑜先生<"封建"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下简称<考论>)一书足一部不囿旧说,充满创意,内容贯通占今中外的史学专著,充分体现了冯先生在文化史、政治史、思想史、学术史等众多领域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16.
冯玉祥的一席话1947年6月,我从纽约经三藩市搭船回国。路过三藩市的时候,专程去拜访了住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冯玉祥先生。冯先生是不久之前才从国内到美国来的。事先经过他的秘书赖兴治(即赖亚力同志)的特别介绍,承冯先生亲切接见,畅谈时局大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7.
冯契先生基本上没有写过专门讨论西方哲学的论著,唯一的例外大概是他为笔者和另一位作者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一书写的序言。然而,这并不等于他没有深入研究过西方哲学。冯先生多次谈到他跟金岳霖先生读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和布拉德雷的《现象与实在》的情形;他后来的著作——不管是构造他自己体系的三卷《智慧说》,还是系统反思中国哲学传统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都充分反映出作者在西方哲学方面的深刻造诣。当然,他研究西方哲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理解西方哲学本身,而在于把它当作与中国哲学进行比较的参照系、把它当作提出自己哲学观点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融中西古今哲学为一体,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种尝试。新理学以其广博的内容、严密的逻辑、庞大的体系独然卓立于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显赫于一时。新理学的基本思想渊源于中国的程朱理学和西方的新实在论,这是无庸置疑的。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联系吗?学者们对此的回答就不大一样了。 在四十年代,冯先生本人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多次讲,新理学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是程朱理学的重光。新理学主张彻底的实在论,运用了西方最新的逻辑分析法。冯先生并没有讲过,自己的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何瓜葛。 那时的马克思主义者普遍认为,新理学是一个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的保守的唯心论体系,因而对其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在这种情绪下,当然也就不会去注意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一冯友兰先生是属于本世纪在中国能够提出自己哲学体系的少数哲学家当中的一位。在从事学术活动近七十年的时间中,他一直艰辛耕耘,著述丰富,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建国前,冯先生的主要哲学论著有《人生哲学》、《中国哲学史》(两卷本)和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先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进行比较后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是把矛盾斗争放在第一位;而中国古典哲学则是把矛盾统一放在第一位。人是最聪明、最有理性的动物,人类社会未来所要走的道路,将会是"仇必和而解",而不会"仇必仇到底"的。本文就矛盾对立面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并且揭示出冯先生的矛盾观对于更好地理解与构建"和谐社会"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