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视角或逻辑常常与我们所习惯的审美经验颇不吻合,并且,日本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美意识又常常与佛教的无常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日本人的美意识,直接涉及日本人的价值观及其文化背景,对我们理解现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行为准则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飞花落叶'之美"、"不圆满的美"、"'侘'与'寂'之美"三个方面讨论了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孔学堂》2015,(2)
儒家的终极关切话语即为不朽的观念。其义有三:一是今世的作为不会随着个人的死亡而消失,在身后留下了传世的影响,个人生命就在绵长的历史记忆中获得了与日月同辉的不朽性,这是君子或圣贤追求的卓越人格。二是子子孙孙的生命延续突破个人生命的存在限度,实现千秋万代的家世承传,此为一切个人都享有的平实而基本的久远关怀。三是透过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的生存体会,超脱个体存在的有限束缚而进入无限自由之境,这彰显着亦人文亦宗教的性质。不朽作为借助于社会历史的途径而具有道德人文性,世代相传借助于宗法血缘而具有人伦自然性,天人合一通过生存之境的成就而具有审美存在性。  相似文献   

3.
百合系指女性之间的纯精神性爱恋,是日本动漫独有的题材,其渊源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的"物哀"与"知物哀"传统中。百合现象对"物哀"的契合与发扬可以从三方面论之:百合之爱是一种"本然的人情",虽有悖德之嫌,但符合"物哀"对自然本真感情的认可;百合之爱是纯精神性的灵之爱,发扬了"物哀"中重精神、轻肉体的一面;百合之爱既体现了"物之哀",也体现了"事之哀",符合"物哀"理论所提倡的双重审美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
大美朝阳     
在辽宁河北内蒙古交界处,有一方大美之地,名谓朝阳。"朝阳"之名,语出《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隽美的意蕴昭示了此方水土的卓而不凡。朝阳之美,在于周身散发的文化神彩。其中,牛河梁红山文化、古生物化石文化、佛教文化和三燕文化等历史精品文化最为绚丽多姿。举世瞩目的牛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东亚新格局与中日美关系国际研讨会设定了三个议题,集中研讨中日美三边关系以及与之关联的东亚格局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内容包括:从中美日的角度对日本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对未来中日美三边关系的基本态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对东亚合作与新格局的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邵晓舟 《求是学刊》2013,40(1):135-140
在泰州学派的美学中,"生"规定着美的特征。血肉之躯承载的生意淋漓的生命是"生"范畴的根本含义。美从一开始就与"生"不可分割,人之"生"作为具体而微的缩影,凝聚和赅备宇宙万物之"生"。"生性"、"好生"和"生机"三个层面,蕴藏着"生"的道德性、情感性和自由性的超越力量。人类日常生活实践千头万绪,能成其为美的,唯有符合"生"这一特征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现代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审美幻觉问题,它是比较中西方美学的重要尺度。从中西美学的基本思路的比较后得出结论:古希腊美学是包含着自我解构的可能性,而中国古典美学在理论上是浑然一体的;古希腊美学从自然哲学的角度思考美学问题,而中国美学是一种影像美学:西方美学与艺术较少对话.而中国古典美学与艺术有一种天然内在的联系。从中西艺术实践机制的比较中得出结论;艺术的文化载体有神话与寓言之别:艺术传递方式上有再现和表现之别;审美接受方面有移情和体验之别。这三方面影响和支配着中西艺术实践的一系列差别,构成了风格迥异的两个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8.
动画产业是一种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的创意产业,成功商业模式的确立对推动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从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商业模式的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1945年至1985年为探索期,从单纯模仿美国模式转向探讨适合本国国情的新模式;1985年至2003年为发展期,确立了目前占主流地位的制作委员会模式;2003年以后为变革期,开始针对制作委员会模式的一些弊端提出修正方案,引入有限责任合伙机制。日本动画商业模式的发展始终贯穿两条主线,即:不断降低参与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强化中小企业的分工与合作。这是其商业模式得以不断完善并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我国动画产业长期以来所忽视的部分,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侯敏 《学术交流》2004,(12):14-17
当代学界对牟宗三的哲学思想研究较多,但对其审美理论很少涉猎。牟宗三美学思想的特色在于:强调中国文化生命中有一种“综和的尽气精神”,即英雄的、艺术性精神。牟宗三用儒家的心性之学,改造了康德哲学美学,建立了自己的道德理想主义美学,认为审美固然是一种判断,但它更具品鉴或赏鉴性质。康德的审美判断理论既有洞见,又存在着矛盾。从中国美学角度来看,真、善、美虽各有其独立性,但三者合而为一,“即真即善即美”。三者合一的关键在于善,在于道德之心,即实践理性之心。道德实践之心是主导,是人们建体立极的纲维。牟宗三“消化康德而归于儒圣”的美学运思,有助于国人确立中国美学的独特品质,实现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0.
日本茶道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立 《日本学刊》2004,(5):91-103
古语云 :“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日本茶道虽源于中国茶文化 ,但它并非中国茶文化的简单翻版。日本茶道集固本之食道、长智之书画道、积勇之武道、增美之花道和清神之香道、乐道为一体 ,是日本独特的生活文化。自古以来 ,日本茶道人口分属的社会阶层就很广泛 ,既有皇室贵族政客大贾 ,更不乏地位低微的普通民众。众多的日本茶道修习者 ,或将茶道视为其不为无益事且度有生闲暇的娱乐手段 ,或将茶道视为创造交友之缘的工具 ,或将茶道视为修行得道的指月之指。总之 ,日本茶道一直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从茶道的角度研究日本文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