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陆续出现的审计失败事件引发了学者对审计质量的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问题是,客户集中度会影响企业的营运活动、成本结构和盈利水平等,这种关系是否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以及在不同的审计师特征下是否存在差异?以A股2007年至2019年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显著降低企业的审计质量,这种关系在“四大”审计师和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企业中有所缓解,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影响客户集中度与审计质量关系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3.
审计师声誉是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对于审计师的整体认知与评价,是审计服务质量的重要度量指标。从审计需求的两个基本理论--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和信息理论出发,分析审计师声誉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发现,审计需求会导致市场对审计师声誉的关注,高声誉的审计师可以限制机会主义行为,降低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事务所的做大做强策略可以提升审计师声誉,而审计师声誉的提升不仅对完善审计市场的良好运行有决定性作用,还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于媒体报道的本质是叙事,媒体报道的翻译本质就是再叙事.在翻译媒体报道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媒体报道的叙事内容和方式的特殊性,不仅要注意叙事内容,更要精心重构叙事方式,以便更好地实现在译入语媒体中的传播意图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企业选择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本文以2011—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审计师变更前后公司的代理成本、审计费用以及审计意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变更了审计师之后,代理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其次,经营业绩较好的公司倾向于更换品牌声誉更好的事务所。据此可以推断,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以及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的高品质信息应当是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重要动因。然而,与很多学者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我们并没有发现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审计师以获取满意审计意见的证据。也就是说,审计意见购买可能并不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行为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6.
以2011-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对媒体报道分别给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媒体报道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其影响程度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比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更显著,在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显著。为此,监管部门在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督时,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报道传递的信号,加强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管理和对市场违规行为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处置;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披露的信息,有效识别风险,及时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7.
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已成为我国学术界和政府监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建立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ISC)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形成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基于2015—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ISC网上行权对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被ISC网上行权后,外部审计师的审计收费更多,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具概率更高。机制检验表明,ISC网上行权通过影响被行权企业的监管风险和诉讼风险引致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ISC网上行权提高了相关企业外部审计师变更的概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和盈余质量。异质性分析显示,ISC网上行权对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投资者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明显。因此,政府应在立法层面上赋予ISC更多便利,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现代化,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8.
控制权性质如何影响审计定价是一个中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利用审计收费管制解除后2012-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控制权性质、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定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为国有的上市公司比非国有的支付了相对较低的审计费用,行业专长审计师比非行业专长审计师收取了相对较高的审计费用,支持了审计定价中存在风险溢价和行业专长溢价的观点。进一步的分组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按市场份额衡量的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按客户数量衡量的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微弱正相关;而在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两种方法衡量的审计师行业专长均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结果基本稳健。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2001~2004年中国深沪两股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3个模型,实证分析了在我国现有的制度安排和政府监管政策下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策略(变更抑或不变更)和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在此研究期间成功地利用事务所变更策略规避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7 年108 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关联方转移利益与审计意见、审计独立性的关系。实证发现:前任审计师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关联方利益转移正相关,独立性较强;后任审计师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关联方利益转移负相关,独立性较弱。建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禁止向客户提供的非审计服务范围,限制其向同一客户审计收费的最高比例,在财政部下设审计监督委员会,由其委托审计和支付费用,提高审计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新兴的审计业务。在自愿进行内部控制的审计背景下,以2011年我国深沪上市公司A股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意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研究结论为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有效执行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支持,本文以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意见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审计意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目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的因素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盈余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促进了华文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本文阐释了媒体融合下的华文网络媒体发展状况,界定和分析了华文网络媒体的概念和研究,剖析了华文网络媒体的舆论构建、舆论特征,对华文网络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2年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审计费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因素包括,审计费用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是否位于微利区间,没有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复杂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及位于“保配”区间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因素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舆论的民族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圈、民族圈和宗教圈的范围内形成,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与道德传统的印记。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与道德给我国舆论带来深远的影响。我国舆论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在现阶段,研究舆论的民族特性有助于推动建构一个成熟的公共领域,形成健全的舆论监督体制,进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审查和监督年度财务报告的编制及披露是审计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但到底什么样的审计委员会能有效地发挥治理效应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以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及时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审计报告时滞越短,审计报告越及时;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中会计专家董事的比例,以及会议次数与审计报告及时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环境给舆论表达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承担着舆论引导责任的主流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是其当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传统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的传统优势;新兴主流媒体不仅要占领好、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而且要培养意见领袖,打造专业微博群;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呼应机制;从现实角度和新媒体技术研发以及网络自身的制衡来优化网络舆论引导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作为国家审计组成部分的金融审计协同审计的发展历程看,发展初期的协同主要是纵向协同,体现在对行业性审计项目的统一指挥和上下联动方面。近年来的协同则是一条纵横结合的十字形发展路径,纵向有金融审计内部机构审计与业务审计的协同,业务审计与政策审计的协同,以及实体审计与虚拟审计的协同;横向是以金融领域为立足点的与其他专业审计的协同。在协同的趋势下,国家审计的协同应采取网络化的发展对策,不仅仅是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而是包括发展战略、审计计划、项目组织、审计与大数据技术、审计与专业研究的整体协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其工作代表和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法治社会的希望与理想,因而受到公众舆论的格外关注。然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普通市民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的同时,也使得涉检网络舆情监管越来越难。当下,我们应当从自媒体时代涉检网络舆情的特点着手,理性分析应对涉检网络舆情所面临的难题,从而建立一个集预警、研判、处置和防控为一体的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提高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和司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