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英的规模     
在研究农村问题时 ,“精英”这个概念使用的频率挺高。综合大家的各种分析 ,可以说农村精英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拥有的 (经济、权力或关系 )资源丰厚 ;个人能力较强 (这里的能力包括个人的知识、智慧、为人处世的技巧等 ) ;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村干部和其他选举时强有力的竞争者 ,学界同仁们往往将其称之为村庄的“权力精英”、“非治理精英” ,或统称为“政治精英”。我是以村民自治、村委会选举为楔入点进入农村问题研究的 ,对于包括村干部在内的选举中的风云人物 ,我习惯地称之为“选举精英” ,认为他们都具备了上述三个特征。一次在浙…  相似文献   

2.
村庄规则之治何以实现?——基于华北里村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规则之治是国家政权建设的要求,对基层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华北里村的考察表明:里村以村庄社会结构为基础,通过化私为公机制建立了村庄公共性,并且通过利益连带机制形成了维持村庄公共性的硬约束,使得村规民约成为硬规范,最终实现了村庄规则之治.村庄规则之治的关键在于村庄能够形成公共性,通过发挥村民自治的民主治理功能,逐步提高村庄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需要进一步理解规则之治,探索规则之治的有效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张丽琴 《社会工作》2011,(12):68-74
以村干部的立场为视角,本文试图探析当前村民自治运作的实际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样本来自华中地区某小镇的12个村庄。这些村庄的经验表明,经历环境变迁和政策调整之后,村民自治主要是围绕着计划生育、维持社会稳定、上传下达与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开展的。转移支付不足以应付村组运作,农民难以整合以及实际运作中严重的形式主义是困扰村民自治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丽琴 《社会工作》2011,(24):68-74
以村干部的立场为视角,本文试图探析当前村民自治运作的实际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样本来自华中地区某小镇的12个村庄。这些村庄的经验表明,经历环境变迁和政策调整之后,村民自治主要是围绕着计划生育、维持社会稳定、上传下达与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开展的。转移支付不足以应付村组运作,农民难以整合以及实际运作中严重的形式主义是困扰村民自治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村组织是体制性宅基地治理单位,其与宅基地资源治理单位边界的不重合,埋下了宅基地取得过程中权力寻租的萌芽.一方面,乡村经济发展带来宅基地强财产属性;另一方面,村民自治制度实践存在瑕疵,乡镇一级具有强烈的地利谋取冲动,宅基地有偿取得成为乡村治理主线.乡村组织与富裕阶层结成土地分利集团,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宅基地分利秩序.这带来村庄权力结构的不稳定,挤压了中下层村民的居住权益.无权者为争取生存尊严"出气"式维权,带来了乡村的再政治化及深刻的治理危机.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决策应正视和保障大众的居住利益.  相似文献   

6.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一项伟大创举,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利益。县、乡、村三级基层社会治理中,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二者的有效结合,不但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而且使得村民自治以及乡镇治理更加合理化、程序化、规范化。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结合,促使基层党政干部明确了工作宗旨和工作目的,从而有利于协调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高招之一 :抓认识 ,统一思想在开展民主选举过程中 ,不少人对村委会的性质、职责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一些镇、村干部对实行村民自治 ,普遍存在“三怕” :怕农民文化素质低 ,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难以适应村民自治工作因而信心不足 ;怕政府加大指导力度会干预村民自治 ,工作束手束脚 ,有的甚至撒手不管 ;怕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定为指导关系之后 ,村干部不听指挥 ,农民不服从领导 ,税收、计生、殡改等任务难以完成 ,思想不通。如何尽快统一思想 ,形成共识 ,克服认识上的偏差 ,这是选举工作完成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为确保思想归…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村利益共同体的变迁及其影响——由均势到非均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农业税前,乡镇政权和村干部因为有着共同的汲取要求而相互支持,构成了中国乡村的均势利益共同体.取消农业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村干部的报酬和工作资源都依赖和受控于乡镇政权,利益共同体由"均势"转变为"非均势".这个转变,有着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方面.但也有着乡镇政权过于强势和挤压村民自治制度空阃的不利方面.因此,要加快乡镇政权的职能转变步伐和加强对乡镇政权的监督力度,以确保村民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和村庄治理面临的种种困境需要寻求新的组织资源以保证村民自治的价值理念在农村中落实。村庄次组织的发育和成长,不仅不会取代村委会组织,成为村委会功能发挥的障碍,相反,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民主合作体制,有利于基层群众建立基层政权民主制衡机制,保证村委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村委会组织向村民自治精神回归,村民自治的成长空间在这种民主合作中也得以拓展。同时,还有利于更好地为村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农民维权提供制度化的渠道和组织化的力量,促进村民利益最大化,实现村庄善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的特定条件决定了村庄内生秩序的重要性。村庄秩序能否内生,不仅与村庄之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治理制度安排(如村民自治制度)有关,而且与村庄内部结构状况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村庄社区记忆和经济社会分层的考察,对村庄做了类型学的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对村庄内部结构展开了分析。我们的结论是,在那些传统关系网络瓦解的村庄,难以通过村民自治的方式获得秩序。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精英来治理的。由精英主导村庄治理,并不与“村民当家作主”有必然的矛盾,相反,村治精英引导了村庄民主的发展,而村庄民主实践也为精英的培养提供了舞台。民主的要义并不在于由谁来掌握权力,而在于权力是否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制约。因此,要保证精英主导下的村庄治理的民主取向,需要构建起村干部、草根志愿性组织以及村民“三位一体”的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村干部扮演的角色及其行为模式,对乡村治理状况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要理解村干部的行为模式,就必须理解村干部行为的动力机制.村干部虽然是自上而下行政建制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但其本身并没有被纳入行政体制进行管理,也不构成自上而下官僚体制的内在部分,而属于村民自治这一社会性建制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基层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失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用凯 《社会》2003,(1):36-39
“乡政村治”是目前农村实行的一 项以乡镇管理为关键,以村民自治为 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模式。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4.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村级治理中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核心。正是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构成了特定的村庄基础。只有通过制度建设使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提供给村民和村干部的收益大于建设所需的成本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才有良性发展的希望 ,其效能也会因此增强。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6,(3):46-51
农村社区自治是现阶段我国大规模村庄合并后出现的新的治理方式。它超越了地域边界为基础的村治模式,是以社区居民生活为基础形成的全体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自治模式。在治理方式转变过程中,产生了社区性质职能定位、民主选举、社区自组织发展、资产合并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村庄合并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变"村民自治"为真正的"社区自治",对适应农村社会变迁、探索农村社会自治实现形式、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它是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的,但必须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是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制订的方针、政策的桥梁和纽带。根据《福建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村民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至二名,委员若干名,经村民采取差额和无记名投票的方法直接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村庄治理中面临着“两委矛盾”、村委与村民矛盾以及乡村矛盾的多重困境,从而使村庄难以实现有效治理,其主要原因是村庄治理中的体制不合理、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传统政治文化惯性与村民的公民意识欠缺。因此,发展草根组织,使村庄向理性公民社会靠拢,从而建立一种以草根组织为纽带的草根组织、村“两委”以及乡镇政权组织的民主合作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村治困境的解决,以期实现村庄善治。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社科纵横》2002,17(5):28-30
村民自治有利于基层民主建设 ,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但是 ,我国村民自治和固有的乡镇政权却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因此 ,一方面要加大乡镇政权建设的力度 ,以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 ;另一方面村民自治本身要进行制度创新 ,以实现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乡镇是我国纵向权力结构的最基础部分,在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构建乡村治理的新格局,不仅牵涉乡村基层社区的体制安排,尤其与中央和地方关系相关联。乡域自治理想样本能否真正实现,最终取决于政府间宪政性的地方自治分权改革。我国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实行村民自治;第二步,充实完善村民自治,逐步实行乡镇社区自治;第三步,巩固提高乡镇社区自治,最终实行乡镇地方自治。  相似文献   

20.
论村民自治背景下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的协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村民自治背景下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的协调徐勇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便成为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机制之一。而这一机制的有效运作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沿续并居主导地位的党组织和直接民主基础上产生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