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行为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青少年问题也日益凸显,状况令人忧虑。导致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误区、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原因,但其中家庭的因素被列为首位,家庭系统对青少年个体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王广州  王军 《社会》2013,33(6):139-160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是“家本位”,测量家庭幸福感在中国具有特殊意义。为克服家庭幸福感测量中存在的自评异质性问题,本文采用全国范围有代表性的概率样本调查数据,引入“测量锚点”和“等比例方法”对家庭幸福感评分进行标准化,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家庭幸福感自评异质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测量的评分差异,从而揭示以往主观评价变量非标准化测量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以社区融合状况对居民家庭幸福感的影响为例,通过分层线性回归模型比较了家庭幸福感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测量在研究结论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郅玉玲 《社会工作》2014,(4):135-142
本文对被征地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传统社会的家庭代际关系和现代社会的家庭代际关系特点。结合杭州市实证调查资料,对被征地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应从经济互动、生活照料、情感慰藉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在校园生活中,中学生之间的言语欺凌行为并不罕见,在某种程度上,言语欺凌行为对中学生带来的伤害并不比肢体欺凌的小,甚至会留下永久的心理阴影,对其今后的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就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的现状来看,言语欺凌行为既受社会认知、个体情绪、人格特征等个体因素的制约,也受家庭、校园、社会以及情境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个案工作方法中的行为治疗模式对预防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元  丁彩红 《社会工作》2009,(12):34-37
在校园生活中,中学生之间的言语欺凌行为并不罕见,在某种程度上,言语欺凌行为对中学生带来的伤害并不比肢体欺凌的小,甚至会留下永久的心理阴影,对其今后的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就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的现状来看,言语欺凌行为既受社会认知、个体情绪、人格特征等个体因素的制约,也受家庭、校园、社会以及情境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个案工作方法中的行为治疗模式对预防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用对中国三个最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2974位居民抽样调查的资料(1991年)来考察西方有关工作与家庭角色压力的模型。研究中的应变量是经修正后的精神抑郁症量表,工作压力与家庭压力为二维用于指证精神抑郁的主要自变量,同时控制了社会人口因素和调查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方工作与家庭角色压力模型可以用来研究非西方与发展中国家的精神幸福状况。  相似文献   

7.
邢朝国 《社会》2017,37(5):165-192
当前中国家庭研究范式出现了从"家族主义"到"个体家庭"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家庭经济生活角度切入,通过勾勒农村居民评价私房钱的道德框架,讨论中国农村家庭仍然是在"核心化"轨迹上还是走向了"个体化"。研究发现,私房钱的来源、数额及用途,家庭经济控制情况和亲密关系状况是村民评价私房钱道德与否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都被包含在"个体/家庭"框架下,其中是否影响核心家庭的财产安全和生计安全构成私房钱道德评价的核心标准。研究认为,中国农村家庭的发展轨迹仍然是"核心化"而非"个体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徽省阜阳市的调查,我们发现城市"流动学生"受家庭流动性、非熟人环境缺乏监督性、教育场所不固定性、社会环境净化不力等因素影响,学习心诚浮躁,敷衍了事;生活无规律,卫生意识差;性格孤僻,心理承受力弱;甚至发生校园暴力和越轨行为."流动学生"行为失范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基于此,必须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取得政府、社会、社区和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有条件的地域,可利用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引导"流动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心理行为习惯,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刘文佳 《探求》2022,(5):41-50
社区融合问题是“广东特色”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命题,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合发展,城市、产业空间重构,人口职住关系重新调整。本文通过对1724位新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从社区融合的视角探讨了社区参与、共同体意识和社区认同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各变量对社区认同发挥作用的路径及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社区参与对共同体意识和社区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共同体意识在社区参与对社区认同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住房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人最关注的话题,住房资源也被视为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志。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对城市青年住房分层的影响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上,先赋因素对城市青年住房分层的影响大于自致因素,前者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2)先赋因素中,家乡在一般县市的青年、来自北京本地的青年、家庭经济状况好的青年具有明显的住房获得优势;(3)自致因素中,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对青年住房阶层跃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两代人的职业对住房分层影响差异体现了时代烙印;(5)社会阶层固化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政府为提升社会流动性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