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秦的法律和制度,影响是深远的。清代学者孙楷曾经指出:秦虽然立法过于严峻,但“自汉以来递相沿袭,群以为治天下之具,无外于此”。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秦的法律制度的内容究竟如何?有那些特点?许多著作讲得都比较抽象。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的十一号秦墓中发现了大批记载秦的法律材料的竹简。从简文分析,这些法律,虽远非秦律的全部,但仍然是我们研究秦的法律制度的极其珍贵的实证材料。本文试图就这些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对秦的法律制度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浅析日本《劳务派遣法》的沿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日本<劳务派遣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日本雇佣制度的影响.<劳务派遣法>从最初的立法到后来的大幅度修改,是立法者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顺应了日本社会对雇佣制度的改革要求.据此形成的劳务派遣制度使日本传统雇佣制度即"终身雇佣制"得以维持的同时,促进了其向"组合雇佣制"的演进,也给日本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造成了新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田祖"与"田畯"多次出现在<诗经>和<周礼>中,古今学者多认为田祖是先啬、神农,田畯是后稷.然而,根据周代祭礼的种类和祭祀的严格等级制度,田祖应是<山海经>中的叔均.从"畯"的字形来看,甲骨文和古金文从允,允象人著高冠之形,而人带着高帽子应与官职有关.由此推知,"田畯"最初是人名,是一个种田能手,后被选为田官.再结合周代礼乐制度中有关祭祀时让尸高兴,尸出入时演奏的音乐和职官可担任尸的情况,可知,在祭祀田祖叔均时,作为田官的田畯临时充当为田祖的尸.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8,(3):154-164
思想家、史学家贾谊的"过秦"论,是汉初"过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贾谊"过秦"论的历史视角分为"攻"与"守"两个阶段,具体分析了秦之兴亡的原因,得出了"攻守势异"的历史认识;贾谊"过秦"论的目的是为西汉皇朝的政治统治提供历史借鉴,由此提出了具体的仁义治国理论。同时,贾谊是汉初"六经"的重要传人。其"六经"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特别是荀子的思想,并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天道观上作出了论证。在此基础上,贾谊具体阐述了"六经"经传内蕴的仁爱、礼治思想。这些"六经"之论,成为其"过秦"历史总结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段贞锋 《社科纵横》2012,27(12):82-84
尽管《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了法律化,但其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资质规定过宽、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责任分担模糊不清、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弹性过大、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依然存在种种缺陷.为保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应对《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改进,确立完善的劳务派遣制度.  相似文献   

6.
2009年5月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银川市金凤区黄河街道办事处魏家桥村隆重举行了高龄老人津贴发放启动仪式,宣布在全区建立"8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这是对传统意义上社会福利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全国第一个建立普惠性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的省区.  相似文献   

7.
秦俑是"兵"还是"郎"?——一个貌似学术性的常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学理 《唐都学刊》2009,25(4):42-56
秦俑坑同始皇陵园内外诸多地下设施一样,都是"从葬坑"(称"陪葬坑"是一种错误概念,因为只有埋人才称得上是"陪葬").这些统统都属于陵园建制的一部分,是墓主生前生活内容的反映.坑中俑群是秦代官兵的艺术形象,其排列为体现秦代军事生活的主要场景,选择了阵、营、战、墓等四种方式来表现,从整体上就构成了一幅"秦代的陈兵图".模拟军队从葬,是秦统一战争接近胜利之时新增的陵园工程项目,体现着秦始皇军队的情愫.这一属性,就决定了它不是拱卫咸阳东门的"三军"布阵,也不是"陛戟"殿下的"郎",更纳入不了什么"郎系统".  相似文献   

8.
"轻食"一说,最早是从欧洲而来的。在法国,午餐"Lunch"正具有轻食的意味;此外,常被解释为餐饮店中快速、简单食物的"Snack",也是轻食的代表字眼之一。广东人的"饮茶"、欧洲人的"下午茶"这些可以在非正餐时间享用的少量食物都可以叫做轻食。  相似文献   

9.
李巍 《社会福利》2003,(2):52-54
法国是一个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发达国家。目前法国人均月收入1.3万法郎(约合1857欧元)。政府专门设有社会福利局,全国有120个社会福利中心。这些社会福利中心负责向法国公民发放福利金,管理公民的最低工资,同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绩效评估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锐 《学术交流》2013,(2):30-33
所谓政府绩效评估,是指依据政府绩效目标,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对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公务人员履行职能职责的结果进行考量,划分出绩效等级,并通过评估结果督促其绩效不断提升的活动过程。尽管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诸多差异,但由追求效率转向追求效能却是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其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呈现为:评估的价值取向由政府本位转向社会本位;评估的定位目标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问责;评估内容由工作导向转向职能导向;评估方式由"运动式"、"自发式"转向"规范性"、"自觉性"。把握这一系列的新转向,对建立中国特色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