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世纪在法国形成的冉森派运动是天主教反改革运动中重要的宗教运动.在神恩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这一神学问题上,冉森派对莫里尼主义和耶稣会神学家提出了批评.这一批评延续了贯穿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的奥古斯丁主义对佩拉纠主义的批判.然而,这一批判不仅仅是基督教神学内部的对话,而且体现了冉森派对现代性的拒绝.由此,冉森派的影响超出了神学和宗教层面,推动了反绝对主义王权的政治话语的形成,在旧制度后期法国的政治运动中产生重大影响.对17世纪冉森派的神学和政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基督教和现代性的复杂关系和法国现代政治中的反宗教倾向.  相似文献   

2.
王齐 《浙江学刊》2003,(2):16-26
克尔凯郭尔借助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对19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以及它在宗教信仰领域中所带来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把造成信仰危机的根源归结为哲学理性在信仰领域中的泛滥。为了纠正这种精神领域中的“贫血症”,他首先展开了对自然神学思路的批判,其中重新提及并讨论了贯穿在整个基督教哲学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奥古斯丁主义的一致性。但是在他从宗教虔敬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人当以“单一者”的形象、以内在的激情去追求“上帝”的时候,他把信仰变成一个永无终结的纯粹的个体性行为,这里他的思想表现出了相当的现代性,而且在其内里即有解构神学意义上的信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王腾 《社科纵横》2013,(5):118-124
与基督教哲学一样,基督教道德哲学是道德哲学与基督宗教相遇的必然结果。奥古斯丁"爱"的理论是在基督教道德哲学架构下被阐明的。上帝的一切诫命都是围绕着"爱",换言之,"爱"是每条诫命之依归。在奥古斯丁思想体系中,"爱"与"秩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秩序"是"爱"的前提。奥古斯丁的"爱"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属天之爱;二是属地之爱。在严格意义上,奥古斯丁的"爱"意指"属天之爱"。因"属地之爱"纯粹爱自己而被排除在爱的情感之外。但,奥古斯丁又没有完全否定"爱自己"。在爱的秩序中,爱上帝,爱邻人,爱自己各得其所。"爱自己"和"爱邻人"以"爱上帝"为前提。奥古斯丁将不同等级的"爱"安置于以"爱上帝"为中心的秩序框架里。  相似文献   

4.
好的受造物为什么会堕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上帝是至善,上帝所造的整个世界是好的,那么为何有恶?恶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是奥古斯丁一直思考的问题.恶的来源与"虚无"有关.奥古斯丁吸收了新柏拉图主义的"恶是善的缺乏"的观点,认为上帝所造的一切受造物都是好的,没有本性即恶的实体,恶来自于意志的错误的运动.但这带来一个问题,即为何上帝所造的好的意志,会发生错误的运动呢?对此奥古斯丁提供了几种答案.一是因为受造物是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因此有可能堕落.一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是不能知道答案的,要知道其答案,就好像要"听见寂静"或"看见黑暗"一样.奥古斯丁的"虚无"说会进一步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既然受造物必定是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那它们是不是必然会堕落呢?理性的受造物(天使和人)还要不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本文考察了奥古斯丁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索与解答,并分析了在奥古斯丁的神学哲学中,人的堕落所带来的后果及其与原罪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带着神学、哲学的问题意识,作者试图思考应如何改变传统的神学、哲学思维方式以适应世纪末的大转变。认为在新的时代,应该抛弃过去那种狭隘的民族的国家的观点,代之以将整个地球作为一个统一的框架进行思考。为此,就需要改变现有的绝对主义的神的概念,克眼固定不变的真理观,扬弃绝对的宇宙观,抛弃传统的个人中心主义,将现代西方的自我哲学与佛教的无我哲学建设性地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6.
原罪与自由意志--论奥古斯丁的罪-责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不仅开辟了哲学的新维度,而且首先为伦理学奠定了新的基础,使伦理学不再仅限于充当"生活指南",而是承担起确立人的绝对罪责、绝对权利和绝对尊严的根据这一使命的学问,开始了伦理学的历史性转向.而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则完全是出于他对基督教"原罪说"的信仰和理解.如果说对自由意志的追问是对人的自由存在的觉识,那么对自由的这种觉识首先是哲学从基督教信仰开显出来的.对人的自由的全面自觉是近代启蒙哲学的核心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遥远地召唤了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科学文化中,狭隘的真理观导致了真理与民主的对立.在绝对主义真理观的影响下,某些极端的技治主义者为保证科学研究的效率,极力反对科学的民主化,但这不仅无助于文化的多元发展,而且削弱了科学的发展动力.在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影响下,某些极端的后现代主义者为倡导科学的民主化,极力消解科学的真理,但这又为"庸俗的民主"洞开了大门.实用主义真理观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偏颇,在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等方面保持了必要的张力,揭示了科学真理与商谈民主之间交融互补的深刻关联,从而为科学文化的建构提供了一条颇具启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形成的比较研究,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汇合。公元一世纪前后在东方兴起的基督教及其典籍《新约》的某些篇章的撰写,是受到柏拉图主义等希腊哲学影响的。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是基督教神学有机结构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念—“逻各斯”—神创论、时间、三位一体说的比较,认为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构成为基督教神学的核心,至今仍对基督教神学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9.
过程哲学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论,其时实在的全新理解必然导致对基督教传统教义的改造.而在过程神学中,上帝不再是绝对的控制力量,而是创造性的、回应性的爱;上帝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人承担道德责任的行动中.过程神学对宗教生活的阐释凸出了宗教性方面而不是教义方面,这一点对我们在正确理解儒家宗教性的基础上思考儒家学说如何适应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真理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真理的标准是同客观现实相一致;另一种认为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恩格斯和列宁持第一种态度,青年马克思主张第二种看法。这两种看法在伦理学的真理问题上产生不同的后果。(一)第一种是描写主义的看法,其含义是:假定对事实(行为)的描述只起道德语言的语义作用,那么当他们如实地描述事实时,道德判断才是真实的,否则就是虚假的。描写主义分为自然主义和直观主义。自然主义认为,作为道德判断所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