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拿破仑战争的发生有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造成这个历史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旨在从传统和现实两个方面探讨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原因.就传统而言,主要是战争伦理、政治传统和民族观念的影响,这些构成了拿破仑战争浓厚的战争背景;就现实而言,则是法国国内的矛盾与需要、欧洲封建国家的武力挑衅以及各国内部尖锐的阶级与民族矛盾,成为战争发生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2.
拿破仑帝国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在法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起了积极作用,从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的关系看,拿破仑帝国与法国大革命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拿破仑帝国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拿破仑帝国完成了巩固革命成果,确立资本主义秩序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1792年3月,吉伦特派代表法国正式向奥地利宣战。这场战争的目的在于捍卫大革命的果实,并抵御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对法国革命的干涉。吉伦派的主战动机主要在于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希望借助战争消灭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把他们的革命信条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场战争客观上粉碎了欧洲君主制国家对革命的干涉和在法国复辟君主制的企图,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但对奥宣战过于鲁莽仓促,加上吉伦特派行动上的不果断,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河西 《社区》2010,(5):44-44
拿破仑是位非常注重节约的帝王(有时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小气),到了他当皇帝的那一年,他穿的鞋依然是他在军校读书时为他做鞋的鞋匠做的。他的心腹侍从孔斯坦觉得这也忒寒碜点了。就叫来鞋匠给他做双新的。拿破仑问鞋匠:“做一双鞋要多少钱?”“十八法郎,陛下。”鞋匠毕恭毕敬地答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热月政变及热月党人政策的分析,认为热月政变并不是法国大革命的结束,而是使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后再通过对拿破仑执政后的对内政策以及对外政策的分析,提出革命不仅应包括夺取政权,而且也应包含夺取政权后初期的巩固。并进而认为不应将拿破仑帝国排除在法国大革命进程之外,拿破仑帝国是法国大革命的最后阶段,即巩固阶段。  相似文献   

6.
法国大革命中的君主立宪派是处于上升时期的、自我意识与使命感极强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 ,其理想具有双重性 ,应该据此来评价其历史地位。本文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 ,客观分析其理想行动对革命深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商界拿破仑     
成磊 《21世纪》2010,(4):18-19
据说他是一个让人疯狂的人。他每年会在全球10所大学演讲,他曾在哈佛讲台上与诺基亚总裁激烈辩论,最终赢得了台下1000多名听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相似文献   

8.
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问题是评价拿破仑的实质性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史学界对这个问题仍在继续探讨。本文试就拿破仑对意大利战争的进程作一具体考察剖析,以期对于拿破仑对外战争性质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由于视角、立场和心境的变化,普希金先后为拿破仑描绘出三副不同的面孔:“人间的灾星”、“伟大的人物明星”和“世上奇异的过客”。对拿破仑评判态度的变迁折射出普希金从激情到沉静,从沉静到超然物外的思想历程,也呈现出普希金多重和多变的身份:俄国人、历史学家、诗人和哲人。  相似文献   

10.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有其历史必然性。本文从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发展、其近代的政权结构和“七·七事变”前后的有关历史论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必然的,而并不像日本某些人所说是“突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塔列朗是法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人们对他背叛拿破仑、埋葬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行为指责颇多。本文则从外交政策方面分析了塔列朗背叛拿破仑的原因,并从国家利益的角度阐述了塔列朗背叛拿破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繁荣抗战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源泉;开拓民间外交,为抗战胜利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有助于深刻领会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在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13.
试论辛亥革命时期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的意义体现在思想文化方面 ,是对固有封建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追求。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族制度、宗法制度、伦理纲常。辛亥革命者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但革命者并未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其意义是开创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文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14.
农民问题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种改革上的进步性和保守性,也表现出政治革命中的革命性和保守性.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法国农民在物质生产能力和商品交换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向现代人转变.这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年的歌德明确表达了对拿破仑的敬仰和崇拜,塑造出一个“乌托邦化”的拿破仑形象,其原因首先在于拿破仑对歌德有着“知遇之恩”;其次在于拿破仑是个天才,而歌德恰恰推崇天才;再次在于歌德将拿破仑当作批判德国现实、建构德国未来的一面镜子;最后在于歌德是一个世界主义者,反对民族仇恨,呼吁用世界性的眼光看待世界。透过歌德塑造拿破仑形象的四种动机,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他身上“庸人”和“天才”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6.
理想主义往往让人联想到伦理学的至善,但理想主义者却往往由于对自己理论和道德的过分自信、对理想社会的过分执著而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宽容,从而演化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暴力事实。法国大革命和德国纳粹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案例来思考二者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括了《聊斋志异》中悲剧性结局的柔弱女子的 4种生存环境 ,一是丧失劳动权 ;二是女性丧失管理权和财产权 ;第 3种情况是在婚姻中没有自主权 ;第 4种状况是女性的心理优势逐渐弱化乃至丧失。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前中期极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但清政府对外方面依然固守天朝外交原则,统治集团依然执行封闭的外交政策.这种状况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慢慢改变.中国外交逐步走出了中世纪的封闭.开始具有近代外交的气息.但这种打破并不意味着中国封闭心态的结束,在这以后,统治集团内部时不时还会冒出自我封闭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文本依据;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政治保证;意识形态领域的全胜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说服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舆论保证。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的教授政治参与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教授的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发展,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授政治参与效能仍比较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