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桂琼 《社区》2012,(3):53-53
很少有年轻人会想自己衰老之后是什么样子,也极少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当中国已向老龄化社会迈进这个现实摆在人们面前时,大家不再无动于衷,关心老人,已是个越唱越响的社会旋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老年人最需要什么。 北京玉蜓桥畔的松堂临终关怀医院里,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刚入院时,神思恍惚,嘴里经常语无伦次地嘟哝着什么。院长李伟经过反复琢磨,方知老人很喜欢小孩,家中新添了一个小外孙后,老人想尽一份力照看小孩。可家人特别是孩子的母亲生怕老人年老体弱,会摔伤孩子,坚决不许老人接触小孩。  相似文献   

2.
韦桂琼 《社区》2012,(2):53
很少有年轻人会想自己衰老之后是什么样子,也极少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当中国已向老龄化社会迈进这个现实摆在人们面前时,大家不再无动于衷,关心老人,已是个越唱越响的社会旋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老年人最需要什么。北京玉蜓桥畔的松堂临终关怀医院里,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刚入院时,神思恍惚,嘴里经常语无伦次地嘟哝着什么。院长李伟经过反复琢磨,方知老人很喜欢小孩,家中新添了一个小外孙后,老人想尽一份力照看小孩。可家人特别是孩子的母亲生怕老人年老体弱,会摔  相似文献   

3.
一、忆--哪个小伙伴“我“最喜欢呢?   1、创设情境,谈一谈.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木船>的故事,好吗?……   师:谁来说说,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或感受?   生:……(自由地谈谈感想或感受)   师:是呀,在童年生活中,不仅是小作者,你也可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有的是同学,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友的孩子……那么,你是不是也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做过的事是不是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也来讲讲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4.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5.
本期话题和以往有所不同,内容选自西安美院艺术研究所佟玉洁女士出版的《龙说·说龙》图书中的文字和图片。这么做原因有二:一是六月刊我们通常要做一期有关儿童画的专题;二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位艺术批评家,不但文笔优美,更主要的是作者以一个母亲的眼光在关心孩子成长的同时,还用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关注孩子对艺术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以其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孩子的作品,真切而有意味。如今这两个孩子都成了大男孩,考入了美国大学在读研究生,相信儿时的想象与涂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未来的艺术学习与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6.
<正> 沈从文短篇小说集《月下小景》,题为集名的那篇作品依据于黄罗寨的故事,其他八篇均取材于《法苑珠林》中所引各种经典.笔者认为,要揭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奥秘,如不指明在素材处理方面——关心什么,有什么创新——只是单纯地就素材的生发敷衍详加分析,那是不可能搞清楚的.此外,他在1932、33年间写过一些取材于佛教故事的小说,其中有的只不过是把文字译成现代白话.这些作品的写作动机是什么,思想倾向是什么,共同的主题是什么,曾经依据什么传说,联系同时期写的其他作品,很好地研究一番,发表自己的看法,便是本文的写作意图.《月下小景》最初的设想,是写成象《天方夜谭》式或《十日谈》式的百篇故事.但“由于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现  相似文献   

7.
《北方人》2006,(3)
给母亲打电话的时候,我听出来母亲的声音很不自然,好像是在极力控制着不让自己哭。但最终她还是哭了出来:“回来看看吧,孩子。和自己的父亲有什么深仇大恨呢?你惩罚了他五年还不够吗?”五年了,一转限就五年了。五年前离家出走的那一幕一直在我脑海中闪现。1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大学,也没有找到工作,一直在家里闲着,偶尔还  相似文献   

8.
9月1日上午,我院举行了1988级开学典礼。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复三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首先代表胡绳院长向新入学的研究生表示亲切的问候和祝贺。他语重心长地说,大家到研究生院来,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很有意义。在当前社会上出现经商、从政、“洋插队”等几股热潮的情况下,你们是为什么到研究生院来的,对自己的前途有些什么考虑,怎样才能使得在校这几年不至于白白过去?赵复三同志要求同学们都能用马克  相似文献   

9.
舒婷是我国诗坛上新涌现出来的青年女诗人,她以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特色的诗篇打动了读者的心灵,特别是她善于细致地观察客观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并融进了自己主观的思想感情,通过艺术创造展现出诗的意象。诗集《双桅船》正是这样的作品,它的一个特色是作者善于选择独特的艺术形象展现意象,如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这一寓意形象来表达内心对已离开了人世的母亲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之情。(《啊,母亲》)又如:“夜,藏进了你的身影象坟墓也象摇篮/风,掩没了你的足迹象送丧也象吹号。”(《心愿》)寄托了一种在磨难中  相似文献   

10.
现在对培育孩子感到苦恼、失去自信的父母正在增加。参加育儿讨论的母亲们诉说着孩子虽然很可爱,可培育孩子却是件烦事儿。她们对育儿不仅丧失了自信,而且还很焦虑。 作为慈爱的象征和能包容一切的温暖,母亲向来被喻为“大地”和“海洋”。可是近来却常常见到对培育孩子感到困惑,为此叫苦,甚至偶尔对孩子作出轻率言行的母亲,这样一来,孩子要得到大地般的安全感是困难的。近来的母亲常被指责为“丧失了母性”。但我认为,把对育儿感到困惑的母亲指责为“丧失了母性”是不妥当的,我想指出的是:如此的母亲观在社会上的蔓延才是逼迫母…  相似文献   

11.
漫谈治学     
同学们要我谈谈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写论文的问题。接到这个题目,很踌躇。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好的经验,也没有写出过好的论文。实在要讲,就谈谈前辈的治学经验吧!当然其中也包含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骆统     
骆统小时候,有一年闹饥荒,乡里的和逃难的人没粮食吃,饿得浑身无力。骆统见了,吃得也一天比一天少。姐姐见他总是难过的样子,就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说:"看到大家连糟糠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吃饱呢?"姐姐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自己一个人吃苦呀!"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粮食交给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夸儿子懂事。骆统把余粮分给了挨饿的人。  相似文献   

13.
开学第一天     
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了,因为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要是在平日,我一定还在睡梦中呢!吃过早饭,我就和奶奶一起乘上公交车出发了。一路上,想象着马上就要见到分别两个月的老师和同学了,心里美滋滋的。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学校了。校门口人真多啊!好多同学早已到了,还有好多送孩子的家长,简直成了人的海洋。开校门的时间一到,大家就像潮水一般一拥而进。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班级,一看,门口牌子上写着“206班”,我马上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同学们也陆续到教室了,大家脸上都笑眯眯的,一看到老同学,都激动地说起话来,你一句,我一句,说也说…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雅克·巴赞在他一九四五年所著的《美国教师》一书中主张,为了鼓励年轻人阅读,应该允许他们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他还说即使是劣等怍品也是好的。此话也许有道理,但在很多情况下,向年轻的读者介绍一位象海明威那样身分的作家,对他们阅读的开始阶段会有更好的影响。海明威大概是世界范围内作品流传最广、最受尊敬的二三位作家之一,把他的作品作为阅读的起点,可谓终身的乐趣和享受。结合以下五个方面对海明威的介绍,初读者可以加深对他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不幸在比尔还没出生时就发生了。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就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而去世了。幸运的是他有一位慈爱和坚强的母亲。本来应该是父亲给予他的,母亲都尽力给予。尽管他失去了父亲,但和别的孩子比,比尔并不觉得自己缺少父爱。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人对美国人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美国人到了18岁就将孩子扫地出门,什么也不管;美国孩子没大没小,还叫父母的小名等等。我不能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过,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美国的孩子叫自己父亲小名的。  相似文献   

18.
昱琨 《社区》2009,(18):4-4
有一类孩子,他们的家长即使动用了自己毕生的社会关系也很难让孩子入托——只因为孩子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的一位同事孩子在3岁时他就为孩子入托的事四处“奔走找关系”,如今孩子6岁了,还是没有一个幼儿园愿意收他人园。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了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人”。有一次,单位组织春游,这位同事带来自己的小孩,这个小孩听到别的孩子在讲幼儿园里事情时,眼里有泪光,我当场看了,也禁不住想哭。  相似文献   

19.
低年的小朋友,刚接触句段训练,常不知写些什么。其实,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总会有可写的东西的。孟郊的《游子吟》大家都读过。这首诗就写了自己要出远门前,母亲为他缝衣服的一件事。就这么一  相似文献   

20.
<正>“同学们,学校要举办一次摄影展,大家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最美画面拍下来,看谁的作品能入展。同时把拍摄感受写下来交给我,完成一次作文训练。”斑马老师说道。“拍什么内容有要求吗?”大嘴兔子问。“没有特别的要求。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风云雨雪,只要选好角度,体现美就行。”斑马老师说。胖胖熊挠着脑袋,犯起愁来:“拍点儿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