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生育习俗中的性别偏好倾向较浓,这种历史的文化惰性至今仍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生育心理及其行为习惯,成为现代文化建设中亟待克服的消极因素。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文明意识、确立文明进步的现代妇女观;推动广大农村居民经济、生活水平来改变传统的生育习俗。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生性别比与生育观念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出生性别比偏高是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现的人口问题之一。它反映出我国农村地区人们生育观从整体上看还需要进一步地继续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哈尼族生育习俗对妇女康复利弊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哈尼族妇女卫生保健意识及现状,为妇女保健、增强体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重视子嗣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中心所在,对中国古代乃至现当代的社会生活都有很大影响。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对古人生育情况却知之甚少。试图通过分析史实,来考察汉代的生育习俗,以期对汉代的社会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徐州市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该市已持续多年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并具有偏高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和各孩次出生性别比都偏高的特征。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主要是偏紧生育政策挤压、现实生活需要以及违法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检测手段等原因所致。治理这种失衡应从提供政策和机制保障解决群众现实需要、调整监控重心、建立双向处罚制度、加强部门和区域协作、加大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和打击“两非”行为力度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生育文明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文化与文明、生育文化与生育文明的概念,人们就会发现: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不文明生育文化及行为造成的。倡导生育文明、构建性别和谐社会,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且持续偏高,一般认为,这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何者为主要因素却有很大的分歧。笔者认为,虽然影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因素的,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仅与出生性别比偏高直接相关,而且是诸多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偏严的生育政策是中国出生性别比长期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近二十多年来,各种产前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不断普及为选择性人工流产、引产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在作用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诸因素中,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生育是其直接原因,它主要表现为一胎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二胎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0.
低生育水平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后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 8 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出生性别比出现了明显偏高且持续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与担心。文章分析了低生育水平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 ,并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婚姻后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预测 ,从而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与认识。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现象分析认为,在我国,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直接原因是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的存在,深层次原因则是源于农村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由此引起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国家在倡导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由此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制定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相关政策、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等应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江苏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趋势.方法:通过政府官方网站以及计生委获取江苏省人口性别比基本情况.结果:江苏省出生性别比偏高;13市之间存在差异;城乡差异显著;生育政策影响出生性别比.结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不利于构建稳固的家庭,不利于家庭的和睦稳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宁,不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生育政策、经济状况对农村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幅度大、增长快是19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对生育政策、经济状况与出生性别比相关关系的分析,得出:(1)以生育政策率为1.5~2.0作为分界线,生育政策率等于该值时,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出现偏高的态势;高于或者低于该值时,逐渐趋于正常值域。(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处于3 000元时,出生性别比最高;低于该值时逐渐上升;高于该值时逐渐出现下降的态势,并趋于正常值域。(3)生育政策、经济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有限,出生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状及失衡程度入手,对以往研究出生性别比失衡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反向影响出生性别比;地区间的农民纯收入、文盲人口比例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也较大,并且通过与总和生育率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影响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   

15.
汉字承载着深厚的生育文化。"生、后、育、毓、身、孕、娠、好",积淀了古人的生殖崇拜意识;"弃、名、保、射、冠",蕴涵着古人的生育习俗;"孙、男、女",表现传统的生育观念。  相似文献   

16.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影响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性别失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基于重大攻关课题“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成果,以中国性别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与政策创新、人口性别结构研究为切入点,提出了研究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框架,系统分析了性别结构失衡产生的社会风险,研究了性别失衡对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等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影响,对性别失衡及其后果的综合治理进行深入系统的制度分析与战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前瞻性的政策建议,从而有效减缓和预防性别失衡及其一系列的社会人口后果,降低社会风险、有力促进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将社会变迁的视角引入性别失衡转变的宏观机理研究,构建了社会变迁影响性别失衡演化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中国30年来的社会变迁和性别失衡转变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生性别结构失衡的发展态势既非天然线性下降也非缓慢衰减,而是取决于未来社会环境多因素的互动,直接决定性别结构变动的环境因素转换符合短板理论;中国性别失衡的演变过程呈现阶段性特征:在制度改革探索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和新技术引进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经济发展阶段,人口流动和家庭体系瓦解弱化了男孩偏好;社会结构转变阶段,阶层分化与贫富差异扩大使得男孩偏好获得了新的支撑;指出如果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持续恶化,那么性别失衡的转变过程会比学界预想得更为复杂和曲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疆跨越式的发展,政府政策、社会经济、就业等因素使少数民族人口和生育观有了新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变化,推动少数民族人口生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文章对新疆少数民族生育观念发生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只有坚持过去的成功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的文化素质培育,加快新疆城市化建设,才能实现新疆人口、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对湖北鄂州、黄石、仙桃三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育龄妇女生育性别偏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育龄妇女仍存在一定的男孩偏好;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和“传统文化”为性别偏好两大主要影响因素;育龄妇女文化程度越高越不会具有男孩偏好;受“传统文化”影响越深的育龄妇女越具有强烈的男孩偏好。据此,从弱化生育性别偏好角度探讨了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系统分析性别结构失衡及其产生的社会风险,研究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对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影响,探讨促进性别平等、改善人口性别结构、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和战略,以人口性别结构为切入点,提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框架。首先讨论中国性别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其次简要评述国内外性别失衡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再次基于对性别失衡问题复杂性的认识,引入新的研究视角,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框架;最后展望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