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版权保护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保护发明者的权利,激励发明创造,在这同时却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知识的传播;所以在另一方面,它要关心发明的作品被生产出来以后的社会福利问题。以往对版权的经济学研究,多是侧重前者;本文通过评述国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版权社会福利问题的研究,对版权的社会福利问题作了一个概览。  相似文献   

2.
郭创锐 《理论界》2009,(3):102-103
互联网下版权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一个可多元解读的命题.网络作品的传播特点要求在网络环境中构建新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而网络服务商有着天然的网络版权管理优势,本文设想在网络服务商协会基础上构建一个网络版权管理组织,同时对其相关支撑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版权问题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著作已开创了署名权的先河 ,标志着我国版权观念的萌芽。但完整意义上的版权问题是商业性出版业发展的产物 ,宋代印刷出版业的发达和盗版现象的严重 ,促进了版权意识的觉醒和版权保护的出现。宋代的版权意识和版权保护尽管还处于雏形阶段 ,但却标志着我国版权发展的进步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贡献  相似文献   

4.
版权产品作为一种产业或产品形态,集中体现了这一业态经济性质,版权(产业)既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版权产品的财富属性、产品属性和高附加值属性,说明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和基本资源,已经成为版权相关产业群存在的前提。从广东的版权产业结构及其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来看,有信心断言:版权经济将成为未来广东乃至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形态,它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框架。有必要提升版权管理与服务水平,以打造广东为全国版权经济重地为目标,整体提升相关部门的版权经济研究与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版权引进对于优化出版结构、树立图书品牌、创造良好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出版界在版权引进方面存在诸多非理性现象,重参展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重大社轻小社,重引进轻翻译,重签约轻反馈,这些现象严重地制约版权引进的健康发展。版权引进作为出版的独特形式,它应遵循编辑主体原则、效益原则和品牌原则。要对版权引进的价值做出科学分析,就必然要解决版权引进的价值评价问题。人们对版权引进的价值评价,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思想价值标准,二是文化价值标准,三是市场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6.
版权贸易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目前的版权贸易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通过构建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指标可刻画版权引进和版权输出的贸易地理集中度,通过贸易地理集中度可分析我国版权贸易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版权法的效率和公平价值冲突体现了作者私权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对峙。版权法通过合理使用制度来维持版权体系中利益格局的动态平衡。现在,数字技术的发展冲击了版权法的利益平衡体系,进而质疑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价值。而从经济学和版权法自我发展两个角度分析,网络时代版权合理使用制度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应该应网络时代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数字内容资产的版权定价必须依据顾客的感知价值来确定。对于数字内容资产的版权定价策略,可以借鉴经济学中的卡尔多一希克斯补偿理论,即在售卖方和用户的利益之间难以实现“双赢”时,允许以牺牲一方的利益来实现一种较优的暂时平衡。实际应用中具体的版权定价策略可以按多重定价、捆绑定价、渗透定价等进行细分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在使人们更为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版权问题.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的部分之一,所牵涉的不单单是法律本身,更需要从技术、市场等多方面进行思考.新媒体版权独有的开放性、综合性、多元性无疑是对于立法、执法、守法等各个方面更大的挑战.本文拟通过对新媒体版权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提出些许肤浅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版权制度的完善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目前,版权技术措施的保护模式倾向于版权法模式,即赋予版权技术措施准版权的法律地位,权利人既可以禁止他人实施规避,亦可以禁止生产、销售主要用于规避行为的装置或部件,全面控制他人对作品的接触和使用.这种立法取向违背了版权技术措施的内在要求,难以平衡版权垄断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实质上,版权技术保护措施与版权原理是相互背离的,而与刑法的本质特征是契合的,它的调控模式与刑法的调控模式相一致,因而,构建版权技术措施的立法保护应以刑法的调控模式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失衡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令人担忧的数量、省区、区域和内容等失衡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和海外传播,妨碍了文化软实力的体系建构和实力提升,阻滞了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结构重塑和系统完善。政府主管部门、出版行业协会和图书出版企业共同构建的"三位一体"式的策略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版权既是重要的法律权利,也是名副其实的经济资源。本文从解读版权的经济价值属性入手,探讨作为市场资源的版权在开发管理中三种不同的路径选择,并重点分析包括开发理念、开发流程及开发格局在内的版权开发策略的转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版权既是重要的法律权利,也是名副其实的经济资源。本文从解读版权的经济价值属性入手,探讨作为市场资源的版权在开发管理中三种不同的路径选择,并重点分析包括开发理念、开发流程及开发格局在内的版权开发策略的转向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时代,由于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版权的生产和传播形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中国版权制度应进行改革,即建立更为有效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合理的版权终止制度、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消除版权产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社会第三部门的作用,使用新的版权授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左祥宾 《南方论刊》2013,(6):55-56,103
日益蓬勃发展的云存储服务是云计算当前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云存储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给对云存储环境下的版权侵权理论提出了挑战。云存储环境下有很多方面和网络环境下版权侵权理论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云存储环境下的版权侵权的特殊性也不可忽视。云存储环境下的版权侵权具有其一定的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复制方式、管辖权确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图书版权代理一向被认为是成熟图书出版市场的必备环节。随着国际版权贸易的纵深推进,国外版权代理机构在中国迅猛发展,在对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将我国图书版权代理推向了国际竞争舞台。在图书版权代理方面,我国需要规避的不仅仅是代理机构的规模化扩张,而是要思考如何培育版权贸易的内生机制,及时调整结构布局,促进中国版权贸易健康协调发展,以此应对来自国际版权贸易巨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版权贸易是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图书版权贸易在整个版权贸易活动中居于关键地位.中国与美国对双边图书版权贸易状态的认知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即中国统计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在双边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而美国统计数据分析的结果也显示美国在双边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中关图书版权贸易平衡性"悖论"的适用性解释:加工贸易在中美图书版权贸易中的表现形式;转口贸易对中关图书版权贸易的适用性;统计方法对中关图书版权贸易平衡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王建中 《理论界》2004,(4):105-107,96
随着网络版权侵权问题的日益增多,版权人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如何在信息时代保护版权人和其他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已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于网络版权的保护,人们通常采取两种措施。一是法律措施,即通过加强立法,完善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使网上行为有法可依;同时加大司法处理力度,制裁侵权行为。二是技术措施,即版权人主动采取技术手段,在网络上建筑防御工事,阻挡他人的侵权行为。很明显,前一种措施侧重于来自  相似文献   

19.
版权贸易日益频繁,使得国际版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倍受法学界的关注。面对版权的法律冲突,国际版权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属地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充满了越来越多的不稳定因素。为了平衡各国的贸易利益,我国和国际立法大多采用了以“分割论”为基础的法律适用模式。此外,在关注传统的版权保护法律适用问题时,规制“版权滥用”的法律适用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版权法作为典型的私法,是法律被动移植的产物。法律移植虽然可行,但在多数情况下,移植的法律制度有时会与本土的法律文化出现相冲突的问题。当前我国版权法实施面临的一些障碍,应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思考版权侵权的深层次原因,通过考察社会对版权侵权的态度和版权法治的文化背景、传统情结,来解决版权侵权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