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军涛  王新娜 《城市》2008,(4):38-41
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全球化本身具有深刻的内涵、宽泛的外延以及众多的表现形式.包括资本的跨国流动(国际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技术与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国际贸易、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全球分工体系的建立等,它们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区域经济.乃至一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2008年下半年随着雷曼兄弟银行的破产,开始进入新世纪第一个冰冷的严寒时期。但对于中国乳品产业来说,这个冬天似乎来得更早。从去年9月乳业大佬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开始,高速发展的中国乳品产业就开始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隆冬。  相似文献   

3.
孙可娜 《城市》2010,(12):33-35
一、城市转型背景下的金融发展取向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经济运行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特征。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全球经济构成了重大影响。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城市及城市区域也出现了明显的整合趋势:一是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世界范围内的功能性城市系统逐步形成,并由不同等级和不同功能的城市组成;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从欧、美、日垄断全球经济的格局转变成一个新的、不平衡的全球三角经济结构,这一经济格局现已难以为继。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为上海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参考和吸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上海重点发展的"十二个中心或产业",以此为转型的目标,将其放入国际第一梯队的城市序列中进行比较,明确目前的现状水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金融海啸从华尔街引爆,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显现,全球经济开始衰退,从欧美到亚洲,从金融、房地行业到汽车制造、饮食服务、互联网等其他行业,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的经济层面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市场亦不能独善其身,从珠三角到长三角,许多企业陆续死亡。企业纷纷节省开支,精细运作,寻求自保。全球失业率攀升,裁员热潮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6.
王家庭  赵亮 《城市》2008,(1):15-19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区域化发展在各国兴盛起来。发展至今,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已从较为单纯的政策性因素形成的优势主导型.转变为综合环境因素形成的优势主导型.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综合经济环境的竞争.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尤其软环境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已越来越睨显。所谓软环境,  相似文献   

7.
战争与美国     
美国建国200多年来,参与战争和对外军事行动达200多次。从1945年到1990年,美国对外较大规模战争或军事干预共124次,年均约2.8次;从1991年到2003年,美国进行40多次海外战争或军事干预,年均约4次。美国的领土扩张、势力范围扩大和从全球获利,多与美国对外战争或军事干预有密切关系。通过战争或军事干预,美国不仅扩大了领土面积和势力范围,而且从全球获得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8.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港航经济是关联产业,是以港航及相关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经济。同时,港航经济是流量经济,它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交流、处理、交易的重要场所,这些资源的流动促进了港口经济的发展。此外,港航经济还是开放经济,它港口经济不但成为国内与国外经济的交汇点,而且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文化的交汇点,进而也就为特色产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如此界定港航经济:以港口、航运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航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关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或者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9.
王东 《科学发展》2012,(4):10-17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日益加深,近一段时期关于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许多需要探索的命题摆在了中国和世界面前。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需要准确把握未来中国的国家和国际定位,绸缪未来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让世界进一步了解未来中国进一步发展对世界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减少对中国崛起的误解和误判,避免带来更多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这其中包括四个相关命题:怎样看待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崛起意味着什么?一个21世纪的中国将如何在世界民族之林崛起?中国在应对全球挑战和全球治理中又将如何定位?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和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0.
肖欣 《老年人》2008,(11):14-15
2007年初以来,随着一些大型房贷及金融机构纷纷出现问题和申请破产,美国房屋次贷市场出现强烈动荡。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标志着潜伏多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其影响不仅迅速从金融市场扩大到整个美国经济,还逐渐波及到全球其它大部分国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全球经济的波动,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11.
王星 《职业时空》2005,(14):68-69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主要内容。从地区经济资源和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结构来看,在所有潜在和现实的区域经济合作中,东北亚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资源禀赋差异分析东北亚区域确切地说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蒙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联合体,经济手段是欧盟参与中东事务的主要方式。冷战结束以来,欧盟在中东地区的主要政策就是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对于欧盟来说,此举主要是为了促进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提高民众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从而达到保持中东地区社会稳定,减少经济难民,消除恐怖主义根源,维护欧盟地缘战略安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五个渐进性的长期趋势:(1)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供给革命正在向全球扩散,纳米技术革命开始崭露头角,中国经济面临生产力革命的考验;(2)中国劳动力供给在2014年到达顶峰后下降,人口红利退色,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中国人口的中位年龄将从2008年的平均33岁逐渐增长到2049年的近45岁,中华民族整体创造力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丰富的全球经济治理内涵。伊斯兰大国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国家和中国参与沿线地区经济治理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新生的战略依托,中国与伊斯兰大国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具有坚实的双边关系、利益交汇与合作机制基础。中国应将伊斯兰大国作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合作对象,在现有机制之外开辟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合作机制,结合各自优势与需求重点从一个区域、三个层面、八个方面构建治理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水平。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双方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应以沿线地区为重点,以能源、贸易、基础设施与发展等议题为突破口,以新型伙伴关系与渐进式实践提升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本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件大事和整个东亚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巳在东亚及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众多新闻媒体.政府官员以及知名人士纷纷就这一事件发表看法。从这些报道中.人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经济崛起在当今区域经济合作及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罗问  李南菲 《城市》2010,(10):65-68
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转移按照划分标准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转移主体的性质、转移的内在机理的差别,区域产业转移划分为市场扩展型与成本节约型;根据转移的客体差别,产业转移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相似文献   

17.
除了新兴市场国家之外,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都无一例外地承受着次贷危机所造成的灼痛与损伤步入到了2008年,加之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人们已经很少听到国际社会对2008年经济发展前景的乐观估计。因此,对于全球经济肌体而言,2008年也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字关口——在风险中历练得更加坚强或失去自救的力量而只能匍匐挣扎。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我们将迎来共和国60华诞;这一年,经济危机已从虚拟经济进入到实体经济的危机中。在这个年份召开的中国“两会”,强烈吸引了世界的关注目光。通过5000多位代表委员、3000多名海内外记者,在2009年3月之春召开的中国“两会”,向各界传递了我国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19.
郑连虎  秦洁 《城市》2004,(5):13-15
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由相对封闭型经济到开放型经济并融入WTO体制,中国沿海城市的地位日益重要.到21世纪初,达到了一个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沿海城市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区域、中国产业提升的关键区域、中国参与全球角逐的主力区域.从开放到积极参与新的经济全球化,随着对这一新背景和转折认识的逐步清醒,有关城市先后开始了气魄宏大的战略规划和实施,"以港兴市"观念深入人心,大力发展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共识,其探索有益于沿海城市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个现代产业形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实力、城市功能、消费水平和创意意识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志。近年来,随着上海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城市功能的日趋完善,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上海的创意产业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大力推动下,如同踩上了“风火轮”,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