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军 《理论界》2006,(2):149-150
以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物质与文化产品的数量与质量等指标综合评价生活质量,以科学的生活质量评价体系为指导发展经济,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家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及其综合评价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 《青海社会科学》2008,(6):44-47,101
建立反映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有利于研究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总体特征和数量关系,了解和掌握城市居家老人的生存状态及困难需求,对探索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界定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概念和分析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了评估我国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层次分析理论模型。这个生活质量评价模型包含六个维度,即经济状况与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与家庭设施、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闲暇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GDP不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多数的OECD国家生活质量稳定且较高,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生活质量与其GDP并不匹配。在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方面,OECD等发达国家已走在前列,并构建了涵盖面广、科学性高的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因此我们建议:加快构建科学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并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人民群众需要统筹考虑社会发展,而不单单是经济增长。要弱化GDP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研究者对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研究提出了诸多的理论学说和评价指标。本文基于罗儒国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力求较为系统地表述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评价维度。  相似文献   

5.
康君  刘珍 《东岳论丛》2013,(6):71-76
近年来,一些荷兰生活质量研究者从新的角度来理解生活质量,这种视角已经为政府所接受并付诸实践。他们认为生活质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假定的"生活质量,另一种是"真实的"生活质量。相应地,评价生活质量的途径也有两种:一种是输入型指标,另一种是输出型指标。这些荷兰学者在测量生活质量时以输出型指标为基础,构建相应的概念框架,这一新的研究取向值得我们加以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乡生活质量差距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生活质量概念的讨论,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核心涵义应包含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考察区域城乡生活质量差距评价的主观和客观指标,以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物质文化生活、家庭生活质量、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政府的管理理念及社会安全的差距,为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作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陆汉文 《学术论坛》2005,(11):109-114
传统中国社会将个人生活世界横向压缩为聚焦社会秩序的一维伦理世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则将个人生活世界纵向抽象化成注重客观性的一元理性世界。生活质量研究的兴起代表了重构人类生活世界的一种自觉,其测量与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对生活世界完整内涵的把握之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青年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焦亚波 《兰州学刊》2009,(6):117-119
青年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融入城市过程中遇到重重阻碍,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值得社会关注。文章基于2006年上海浦东新区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数据,运用满意度测量工具对青年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37.0%的青年农民工对自己的总体生活质量表示满意,青年农民工的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和居住类型因素对其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亦使农民生活上了新的台阶。随着二十一世纪行将到来,人们对实现小康这一宏伟目标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江苏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对于农民生活能否提前实现小康目标,人们尤为关注。因此,对江苏农民生活质量变化的历史过程及现状进行评价与比较.客观认识江苏农民生活现状,分析农民生活质量的差距,探求江苏农民生活质量的发展前景,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山西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是对人们生活的全面评价,它不但反映人们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方面情况特征,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活质量的研究既包括生活的客观方面,也包括主观方面。为改善山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应采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关注影响居民幸福的因素、改变城乡居民子女教育观念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小康指标体系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为基础,构建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质量评价模型Q=Ni=1CiXi和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数H=Ni=1CiSi.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出发,对丽江市古城区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做了评价.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在生活质量指数得分低的层面同样在幸福感量表中的得分也低;古城区居民总体主观幸福感指数很高,其中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高于城镇居民的幸福指数,表明人们是否幸福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古城区现在应该大力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提高卫生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世界120个国家的生活质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生活质量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本文建立了一种生活质量评价模型,并对120个国家1980~2003年的生活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生活质量排世界前10名的国家是:瑞典、丹麦、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荷兰、德国和瑞士;2003年中国生活质量指数为37.6,在120个国家中排名第72位。1980~2003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年均增长率为1.031%,按这个速度计算,中国需要80年左右才能赶上2003年的发达国家水平。改善和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应该成为国家政策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1.从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关注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就其最基本的方面来说,主要包括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同时涉及环境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等。人的需求“是形成人的利益要求、价值取向、自由向往和理想追求的内在根据,也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力”1。人的需求及其满意程度,可从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两个基本方面加以测量。生活水平可从收入水平以及可支配收入在物质、文化、劳务消费等实现方面进行动态考察和比较。考察生活质量,通常要借助于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因而比对生活水…  相似文献   

14.
徐绍琛 《学术探索》2013,(7):136-139
居民幸福指数是衡量和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广受重视。本文以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视角,提出了评价幸福昆明的44个指标,其中“城市最低工资水平”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对幸福昆明建设影响最大,并分析了近年来幸福昆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如何。生活质量是生活标准的衍生物,其关键的要素就是收入和财富。生活质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后所带来的社会各个群体实际获得的财富如何。在过去的25年,俄罗斯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同时各个族群之间收入显著分化。收入分化现象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时期生活质量分化的指标之一和先决条件。生活质量范畴不同于生活标准。生活标准并不把不同群体的详细的生活标准考虑在内进行比较。生活质量意味着人们对于他的或她的生活总的和个别方面的满意度,是基于他的或她的个人评价的主观表达。我建议利用生活标准(福利待遇)、最接近的社会环境质量、环境条件的质量、社会福祉四个要素来分析人们生活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德国和瑞典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质量指标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基本的框架 ,从宏观层面而言 ,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能测量社会总体状况或社会结构变迁 ;从微观层面而言 ,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能测量个体的生活质量或某些特殊社会问题。德国和瑞典都是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 ,指标体系的内容丰富而全面 ,并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分析与评价德国和瑞典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以促进我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生活质量"一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富裕社会》一书中提出的,他定义说生活质量是人们对生活水平的全面评价。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生活条件的优劣程度"的共性认识。加尔布雷斯认为,任何国家或地区在任何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生活质量问题,提高人口质量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社会凝聚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生活质量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念,加拿大、欧盟、新西兰等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都专门编制了社会凝聚的评价指标。社会凝聚包括社会排斥、社会资本等内容,可以从一定意义上体现社会包容程度,是民众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国外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中有关社会凝聚内容的研究和归纳,发掘社会凝聚的内涵,并对生活质量视角下我国社会凝聚的研究做出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民精神健康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居民精神健康问题的研究,是探讨城市生活质量问题的重点之一。它通过城市居民从个体感受上所萌生的一种社会评价,来观察、评估城市生活的实际状况。本文根据我们对上海市区居民的生活调查,试从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城市居民精神健康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口生活质量是社会提供国民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它有宏观人口生活质量和个体人口生活质量之分,在内涵上又可以分为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两个层面。人口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归结为3个阶段:在前现代化阶段,客观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至关重要意义,主观生活质量则处于极次要的地位;在现代化阶段,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处于同时并举的位置;在后现代化阶段,客观生活质量的提高处于次要位置,主观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