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典籍分类与晚清知识系统之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图书分类法,始于古希腊时代,基本上是按照图书性质进行分类的.对此,近代目录学家王云五说:"外国图书按性质的分类,可说是发源于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主张把学问分为历史、哲学、文学三大类."①近代以后,随着知识分化及分工发达,学术分类更加细密,逐渐形成了西方近代意义上的图书分类.与希腊时代的学术分类相比,西方近代图书分类"其原则大概相同,不过分类的细目和方法各有不同罢了".这种图书分类法,与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和学术分类有很大差别.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虽似按"性质"的分类法,但细加研究,多少还是倾向于"形式的分类法",而不是近代意义上的以学科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被引概况分析——基于CSSCI数据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对被引图书的处理方法,探讨了图书在CSSCI中的被引用状况,制定了各学科最有学术影响力图书的入选标准,提出了以图书类别分类方式来解析不同类别的图书在学术研究中的不同作用,最后还给出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前5名国内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3.
四部分类与近代中国学术分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初年以来 ,不少学者将中国古代图书文献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视为中国传统的学术分类。然而从学术史和图书分类学双向角度具体考察从近代西方分科概念传入后中国人对自身的学术分科的认识 ,并通过分析一些学者以四部为学术分类的实例 ,可以发现以四部之名来确定学科的勉强之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目录学的文化品格及其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献分类具有弘道设教、崇经重儒等超文本的道德劝戒和伦理教化的功能,在目录分类的表象背后蕴含着适应专制统治的政教人伦观念.二是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认知思想.考辨学术派别及源流是古代目录学家最看重的目录功用之一,图书的分类与流变反映的是学术的分野和衍化,目录学担当着学术史的重任.三是具有损益旧制、另开新篇的批判创新意识.传统目录学家不断反思前人目录分类的利弊得失,根据文献及学术发展的不同特点和规律在分类与著录方面进行变革,在学术演进的整体框架中推论图书要旨.总之,传统目录学触及了文献背后的文化意蕴,展示了文献背后所蕴含的政治观、伦理观和学术观.  相似文献   

5.
从学术史、图书分类的角度看"国学是通学",博通的综合与专精的分析,两者并存于一体,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只是因时因人而异,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学是通学"不仅与中国古代史不符,与现代学术发展趋势相悖,更与中国传统图书分类方法大相径庭.主张国学是通学,虽然有克服学术分科过于狭窄的意愿.但实际上在国学研究领域很难真正做到.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我国禁书史上的重要时期 ,禁书类型多样 ,其中 ,道学图书之禁是能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禁书类型之一。宋代禁止道学图书主要在北宋末、南宋初和南宋后期三个时期。考察其背景、原因和始末 ,可以明显看出宋代禁道学书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 ,因党争而引起党禁 ,因党禁而引发书禁 ,禁书与禁学合而为一 ,这是宋代道学图书之禁最显著的特点。此外禁道学书与道学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影响也密切相关。不过就禁书的最终结果而言 ,禁书并未被彻底禁绝 ,但它确实对道学在宋代的发展和传播构成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中国学术明显受到西潮的影响 ,以西学分科为基准来认识和调整既存中国学问 ,是许多学人遵循的主流取向。一些人在回向中国传统寻找分类体系时误将图书四部分类视为学术分类 ,实则中国学界在学术分科上对西学冲击的早期回应更多体现在清末办理各类新学中的学科分类。清季学人曾据“学”与“术”分的传统观念将学问分为“学理”和“致用”两大类 ,但以 (日本式 )西学分类来规范中国学术的方式最后得到确立并基本维持到今日。不过 ,向不提倡分科的中学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系统 ,在不少地方与西学并不能充分吻合。“国学”在新的分类中究属何类即困扰了民初许多学人 ,实际也影响到今日学者对“汉学”学科定位的思考和争议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考据学发展的兴盛时代,考据学作为宋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学术史上据有一席之地.其间宋代学者还撰写了一系列考据笔记.笔记因创作形式具有体例随意、不拘篇幅大小的特点,受到宋代知识分子的欢迎而被广泛采用,作为记录学术成果的载体.宋代考据笔记具有考证繁杂、不只专注于经史、考证中夹杂议论、考据与实证相结合、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相互之间多有学术共鸣与争鸣等特点.宋代考据笔记对中国古代考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考据笔记之先河.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媒介融合日益深入。这一趋势既为学术图书出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对学术图书的内容生产、销售平台进行考察可见,出版社要做好把关人,对学术图书内容进行有效筛选,尽量避免无价值学术图书的生产。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平台聚合变得低廉和容易,为学术图书实现精准销售、减少浪费提供了可能性。媒介融合的深入呼唤着学术图书实现产品升级,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附加属性。  相似文献   

10.
范仲淹解<易>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推究经典本义,对传统注疏持温和的批评态度;兼采象数和义理派义例;解经从大处着眼,不作过多琐碎分析.范仲淹对<周易>的诠释具有汉儒象数派向宋儒义理派过渡的特色,对后来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宋代学术传承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宏 《船山学刊》2009,(2):63-65
夏秋曝晒图书,以去蠹防虫蛀霉变,是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的保护图书的方法。至宋代。由君臣们去馆阁观书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有组织的“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谏官、御史及待制以上官毕赴”的曝书会,成为图书展览会性质的文化盛会。从一个侧面使我们看到宋代文化形态的绚丽斑斓、丰富多彩,感受到宋代社会浓厚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宋代法制文明研究>是一部结集出版的法史专著,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比较突出.该书对宋代职官与管理、行政与监察、权力与运作、法制与思想等宋代法制文明方面的重要问题作了探索性、开拓性研究,反映出作者求实、求真的学术理性和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同类书的区分,是在图书分类的基础上,依据其它标准对图书进行的再区分。其目的是为了使同类的各种图书和每一种图书具有自己的特殊标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同类书的区分,实际上是图书分类的延续是图书分类的深化。同类书的排列是书码中在分类号码确定以后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到对同类书进行科学有序的排  相似文献   

14.
图书館学专家杜定友先生在1962年先后发表的《科学分类与图书分类》(《光明日报》1962年4月23日)、《图书分类法的路向》(《图书館》1962年第二期)、《图书分类主詞目录的建議》(《学术研究》1962年第三期)等三篇論文提出了图书分类采用分类主詞目录的主张。归納起来是:(1)图书分类目录与主詞目录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一般认为宋代史学和文献学并不发达,宋代的学术乃是以理学为中心,主要是空谈心性。其实不然,有宋一代,是中国史学的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修史制度之严、历史学家之众、官私史书之多是过去各朝所不能比拟的。诚如张舜徽先生所言:“宋代学者气象博大,学术途径至广,治学方法至密,凡举清代朴学家所矜为条理缜密、义据湛深的整理旧学的方式与方法,悉不能超越宋代学者治学的范围,并且每门学问的讲求,都已由宋代学者创辟了途径,准备了条件。宋代学者这种功绩,应该在中国学术史上大书特书,而不容忽视或湮没的。”①王应麟正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优秀史学家及文献学家的一位代表。然而学术界有关其人其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宋代民俗文化是指宋代人民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民俗事象,集中反映了宋代人民的审美习惯及文化特质.文章研究了宋代民俗文化的生成、审美表现及功能,并从实现宋代民俗文化审美内涵及视觉重构、注重宋代民俗文化审美的再生产与再消费两大方面讨论了宋代民俗文化的现代意义转换.  相似文献   

17.
陈乐素先生一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70年,其中57年主要从事宋史研究,是我国有成就有影响的老一辈宋史专家。他的宋史研究,注重对宋代重要典籍及作者的考订、研究,其论断多成定论,为人首肯。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的分类级次及检索级次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 ,把图书馆藏书予以一一揭示 ,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手段 ,对图书进行分类后 ,才能对藏书实行分类排架和编制图书分类目录  相似文献   

19.
宋代舞蹈是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加强了故事情节 ,丰富了内容和抒情性。宋代舞蹈从宫庭走向民间 ,促进了民间舞蹈的繁荣和发展 ,“勾栏”“瓦子”的出现 ,使舞蹈走向商业化 ,表演形式多样 ,内容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在舞蹈动作方面 ,宋代宫庭舞温婉细腻 ,民间舞蹈活泼诙谐  相似文献   

20.
宋代尤其是南宋刻书业之盛,远超过今人的想象。随着宋代印刷技术的里程碑式进步和完善,图书进入了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模式。宋版书成为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完美结合的标志性产物。南宋刻书之多,质量之精,价格之低,令人赞叹。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其一,宋代刻书业的成本、销售价格、利润;其二,南宋利用废旧公文纸印书以降低成本及此类公文纸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