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提出了认知语境观。该语境观不同于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动态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理解不同话语所需的语境因素各异。听话人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为不同话语构建和选择不同语境。文章探讨了关联理论下影响认知语境选择与构建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2.
吴越 《兰州学刊》2003,(5):167-168
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 ,是以相关为前提对认知语境要素不断进行选择而获得理解的动态过程。认知语境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静态语境观的概念 ,本文拟从认知语境对话语理解的解释力出发探讨它对话语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制约着对语言的理解。本文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认知语境与话语理解之间的关系及其制约作用,指出动态性和可选择性是认知语境最基本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4.
误解产生的根源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而语境因其在对话语理解方面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亦受到学界持久、普遍的关注.话语具有动态发展性和认知参与性,可以分为语言语境、交际语境、文化语境、认知语境.话语误解的语境成因在于语境信息缺乏、语境信息凸显、认知语境差异、文化语境差异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语用模糊是话语在特定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或传达数种言外之力的语言现象。在此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语用模糊的产生和释义主要取决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参与,认知语境、认知能力的不同就会导致语用模糊。受话人在释义中,通过语境推理和优化关联原则对话语进行信息加工来达到最佳释义,从而完成语用模糊的交际认知互动。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突显了语境的重要性,为探讨语言形式与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根据该理论,从话语生成与理解的认知性解释可以看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也就是说话语的生成与理解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刘澍心 《云梦学刊》2006,27(3):139-141
言语交际的过程从实质上是通过话语信息传递与理解交际意图认知过程。说话人话语与意图合作是普遍的语用原则。但由于语言本质上的不确定性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话语和意图的关系经常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合作与分离。听话人在领会意图过程中自然感到的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显示着话语与意图之间的距离,也决定着话语所表达的是规约含意还是非规约含意。  相似文献   

8.
元话语是学术讲座中常见的话语形式之一.讲座人寻找关联性并选择元话语的过程可以通过三对概念进行衡量,即语境效果/加工努力、明示/暗含、以及概念意义/程序意义.这个动态的过程也同样制约着听众对讲座人交际意图的理解,因而听众应该在考察讲座人所使用的元话语与语境假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寻求最佳关联,以便获得最大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9.
孙毅 《江西社会科学》2007,(12):145-148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语境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的是一个心理构成,是听话者对整个世界认知的一组假设,而非客观世界本身制约着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因此,语境不局限于整个上下文,它是多元的,包括对未来的期待、科学猜想、传教信仰、记忆和文化知识等,进而分析多元语境下的英语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是中国社会政治话语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党的核心革命话语建构是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而生,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展开多层次的理解与诠释.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手段、目标、前途等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话语认知.此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知,逐步勾勒出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的雏形.以概念史为视角深度挖掘建党初期党的核心革命话语建构,探寻党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语境与时代特征,梳理党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贡献与不足,可更好地为当前党的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基本经验遵循与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1.
解读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关联的过程。但是关联理论只是说信息与听者的认知语境关联得上就能理解话语含义,但是如何关联,关联的内部机制是什么,关联理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我们认为认知语境的建立过程就是产生关联的过程,通过对诗歌文本解读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认知语境的建立(关联机制)是一个不断的“激活—合成—优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话语的理解方面,语境识别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语境框架中的逻辑层、心理层和背景层三个平面来探讨话语的语境意义及其动态特征。通过语境化参照框架的建立,以促进学习者话语理解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的动态语境观认为,语境是由一系列认知假设构成的,语境的改变会使同一话语产生不同的含义。这一观点给笑话的幽默效果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笑话利用特殊的话语信息的输入方式来改变听话者的语境,使话语具有特定的含义进而实现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4.
间接性指责话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Searle的ISA理论在阐释间接性话语时忽略了S和H的个人认知语境,不能解释S为什么绕圈子指责H以及H如何推理等问题。文章运用关联理论的重要观点即明示一推理过程、认知语境、语境效果和最佳关联等来分析间接性指责言语行为,旨在证明关联理论的阐释力强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关联理论框架内,从幽默话语理解的关联语境的意义特征出发,力图探索幽默的语用语义形式特征。指出:与日常会话理解不同,幽默话语的关联语境的最重要特点是二重错接性,由此概括出五种错接类型并进行了语境推导。  相似文献   

16.
在此试对语境研究在国内外的起源和发展进程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沿着现代语言学发展的轨迹,对语境研究的发展阶段进行概括和总结,将其分为文化、情景语境,修辞、语篇语境,心理、认知语境,建构、动态语境和跨文化交际语境研究阶段,并对各阶段研究进行简评,说明语境在理解话语、分析篇章、成功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地位。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对确定语境研究的角度和检验标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境与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听者对于世界的一系列假设。认知语境具有动态性、模糊性和解释制约性,认知语境在语言、情景、文化方面影响着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18.
语境是认知心理的产物,也是认知推理的基础。它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变化,具有移位性。本文认为,言语交际中的认知理解是语境移位与认知推理相结合的过程。语境移位是交际者根据自己的心理图式寻找最佳关联点进行有效认知推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认知理解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辩论话语不仅存在于辩论赛当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当人们需要表达观点时,往往就需要用到辩论的手法。而隐喻也常常被运用于辩论话语当中,因为隐喻可以让辩论话语变得更加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在传统的语言认知中,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在现代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一个认知手段。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隐喻在辩论话语当中的意义,分析了隐喻是如何从思维、情感、体验的层面影响人们认知的过程,并试图通过研究结果来找到提高话语说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用学为话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本文运用认知语境的四大要素(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背景知识和社会表征)来解释其对手机短信人际交流的影响,从而得出这四大要素是如何参与短信话语含义的推导以及其动态的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