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大字典》问世已整十年了.这部大字典和以往的辞书相比,许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体例完善,分三段(上古、中古、现代)注音,依次排列各阶段汉字形体,释义以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为序.所选古文字形体颇具代表性,能反映汉字形体演变过程.引书解释字形精确,义项确立妥善而完备.释义准确,书证丰富且排列先后有序,就总体而论,汉语大字典具备了上述优点.因此,它的问世,对于我们民族科学文化事业无疑有着相当大的贡献.这是编纂人员历经十年之久的艰辛、付出巨大劳动而取得的成果.!当然,任何辞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汉语大字典》也难免有不足之处.笔者在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汉语词义的外部表现形式,词义是汉字形体具体体现的内容。词义的发展会推动汉字字形的发展。字形发展的一个很重要途径是形体的分化,这种分化同时又是汉字系统内部的协调和发展。汉字字形分化有异体字分工和造分化字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说文通训定声》是第一部对词义做全面探究的专著,朱骏声在书中明确提出“别义”概念,将“别义”和“引申义”“假借义”并列起来作为独立的义类进行说解并且使之系统化。朱骏声所界定的“别义:’义项的性质非常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词义系统内部的混乱。朱书“别义”有的属于连绵词的意义,有的与本义实为同一义项,有的实为同形字的意义,有的实为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等等。  相似文献   

4.
谢序华 《北方论丛》2020,(3):94-101
学界一般认为,汉字的假借是通过借字表达词音("依声托事"或"借字表词")来实现假借的目的,但事实上假借是汉字所兼有的一种表达职能,只有形义统一、以形别(表)义的汉字才具有假借的职能;而汉语单音节词自身不能独立地区别(表达)一定的概念,又不能区别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因此汉语的词是不具有假借职能的。所以,汉字的假借,既不是"依声托事",也不是"借字表词(音)",而是"依形托事"。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语中,复合词的词根义以成词词根义居多,不成词的词根义较少。古成词根义在现代不同地域的汉语系统一部分仍保持旧有的成词性质,另一部分则变成了不成词词根义。不能明确区分词根义的成词与否往往会导致把不成词义当作成词义单用的错误和单字义释注的欠缺。词根义进入具体的复合词结构时,有的仍保持原本的状态,有的却会发生一些类似音位的条件交体一样的变化。对词根的固定义和变义性质认识的不足导致同一部辞书内义项建立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类异体字是由两个不同的字合并而成的,这就是合成异体字.合成异体字可以分为同音合成异体字和异音合成异体字两种类型.字形相近、词义近似、词性相同,是形成合成异体字的主要原因.<现代汉语词典>在正字和异体字的取舍中采用的方法有三一是所取之字的声旁要与正字的读音近同;二是所取之字的偏旁要与正字所表达的义项相合;三是所取之字原来所用的义项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合.对于读音不同的合成异体字,其字音的选择和淘汰,不以正字为标准,而由所用词义与语音的历史联系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汉语大词典》中“封”字条释义的考察与分析,发现《大词典》对“封”各义项的设立、分合、归并不尽合理。从“封”字的古文字字形的比照和前人对“封”义注释的分析来看,“封”的本义当是“聚土植树以为地界”这一动词义,而不是《大词典》中列于第一个义项的“疆域、分界”这一名词义;同时,在《大词典》“封”的诸多义项的释义中,存在着引文注语与义项不能完全对应的矛盾;此外还讨论了“封”跟“丰、堂、葑、窆”等诸字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义项精准与例证恰当是编著字典辞书的基本原则,但因编著者和词义特性及相关文献的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历代辞书皆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照不同辞书,不难发现各家对某些词语的义项关系及其例证的认识存在不少分歧,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以"眇"为典型,通过对不同辞书中"眇"例证问题的解析和借助认知语言学对其义项关系的厘清,探讨辞书中此类问题的形成原因:对义项的关系认识不明;将据形分析的结果直接植入语境;词义的历史性及模糊性的影响以及占有文献不够充分等。  相似文献   

9.
金双平 《兰州学刊》2012,(10):172-176
采用排比归纳、破除假借、考察词义构成及产生年代、分析内部结构等方法,对《四分律》中的"返"、"正尔"、"简集"、"牛迹水"等俗语词做了考释并加以探源,对大型辞书的释义有所补正,对汉语词汇史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义项划分是释义的重要内容,前些年辞书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多探讨,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无疑对词典编写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谁也未提出过可行的、编者可借此为依据的权威标准,因此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近几年辞书的大量出版,特别是《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这些大型辞书的陆续出版,又为这种探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任渭分明的,常常有一种过渡阶段,在这种过渡阶段,则是亦此亦彼,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就给多义词义项的划分造成了困难。笔者认…  相似文献   

11.
汉语字词历时"感染--替换"是指在语言文字长期使用和发展过程中,一些词(字)的音、义等要素由于相同相近或相关而发生了相互感染,使感染后的字词的读音、意义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同现象,在以后的使用中,人们重新约定,从历时的角度看,就是被其他词(字)所替代.这种替代不同于"假借"、"引申"、"孳乳"、"变异"等变化模式,我们把这种语言文字演变方式叫做"感染--替换".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源于表意文字体系的书面符号系统 ,字形与汉字所记录的语素或词之间在字源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理据性联系 ,并且这样的联系早已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形义相关的思维定式。但是文字所记录的词义或语素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形义关系也就不能总是维持在造字初期的原始状态。为使形义关系保持动态平衡 ,就要在字量和字形方面做出牺牲 :一方面汉字字符数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字形外观不断进行调整。这样调整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汉字形体在实际使用及发展演变中表现出变异性的特点。这在甲骨、金文等古文字阶段更是如此。汉字形体在共时应用及历…  相似文献   

13.
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实为传统词义研究的集大成者。朱氏以《说文》所释本义为依托,成功构建了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词义系统。朱氏通过分析本义内部构成要素的变化而对词义引申过程和理据所作的深入探求与阐释,实已蕴含着义素分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钟焓 《西域研究》2005,(1):60-64
本文对见于《明实录》和《高昌馆译语》中的“阿鲁骨马”一词在当时的含义进行了考察 ,对李盖提给出的“纯种汗血马”释义提出辩驳 ,依据汉文记载并结合语言分析指出 ,它的词根是突厥语arγu -,原义是指混血马 ,与早先见于辞书的阿尔浑马词义近似。而所谓“纯种汗血马”之义纯属晚出义项 ,与明代的实际情况不符。文章还附带论述了它在蒙古语 -满语中的传播及词义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语词意义的本质和逻辑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词的意义 (“词义”)是语词符号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的观念信息 ,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物性词义和物性照应性词义。语词 ,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 ,既有形式意义又有内容意义 ;本质上 ,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西方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的理解往往失之片面。词义由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三部分构成。概念义不等于“科学概念”或所谓的“概念 (词项 )的内涵”。意象义是一种基本义、理性义。在语用世界 ,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在整个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比重 )会因语词使用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繄”字的训释自古以来就有歧义,其根源是未能分清假借与通用这两个文字词汇学上的概念义界,以致说解多带有随遇性和片面性。本文确立了“繄”的四个假借义项,并且在严格定义假借和通用的基础上概括出通用字的四项训诂条例。认为语音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史上的原因,是通用字的启用和废置的制约因素,而训诂条例则是通用字解读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词语训诂,文化义的解释与描写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构成训诂释义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这些文化义通过训释部分——释义元语言表达出来。释义元语言中的文化内容,大概包括文化的形态、文化的来源、文化的依据等。元语言训释文化义具有以下特点:名物性、材料的广泛性、情节性、层次性等。这些分析,有利于廓清文化义训诂的面貌,也对汉语词义学、训诂学、语文辞书的编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琼州学院学报》2015,(1):90-94
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从造字伊始便反映了汉民族古人的思维图式,汉字与汉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字形上分析,"诗"字左边为"言";右边上半部分为"之",下半部分为"寸",其本义是祭祀礼仪主持者在祭祀时使用的祀辞。随着词义的发展变化,"诗"逐渐开始表达"志"的各种义项,并与其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是人们情感的内蕴,而诗是人们情感的外化,诗歌是民族文化的记录者,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和灵魂,"诗言志",便也奠定了整个中国诗学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汉字的形义关系是一种动态结构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形体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人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很有意识地利用汉字的形体来说明其意义了,《左传广止戈为武”、“反正为乏”、“血虫为蛊’诸说开启其端,此后这种传统绵延不断、世代相传.对汉字学和汉字文化学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书籍中,只要涉及到汉字的话题,都特别注重对汉字形义的分析。由于文字学和文化学的共同关注,汉字的形义关系变得相当复杂,有时候一个字形如何体现字又.往往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武”字,楚庄王…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假借字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英 《殷都学刊》2009,(2):116-120
商代甲骨文中假借字占很大比重,可分为专名假借字和一般假借字.假借字不仅是构成商代汉字体系的重要成分,而且是形声字产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试从各个方面对甲骨文中的假借字加以探析,以企对卜辞中假借字以及商代文字体系的性质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