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核心建立的,而清朝统治的社会基础是由多民族构成的,而当时的满族人数很少,在客观上限制了其统治的社会基础,这就决定了清朝统治者必须有意识、有日的地协调好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断扩大其统治的社会基础.蒙古族、汉族、藏族在清朝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突出而又广泛的作用,因此,满族与蒙古族、汉族、藏族等民族的关系成为清朝民族关系格局的主干层次.而满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蒙古族和藏族)、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等则成为清朝民族关系格局的非主干层次,这是由不同民族关系在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近三百年,其统治民族为满族(清代称满洲)。满族是女真(亦为女直)的后裔,而女真的前身为肃慎、挹娄、勿吉、靺辐等。满族在清代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称满语满文。满语由女真语演变而来,系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属拼音文字,已有400年历史,初创于1599  相似文献   

3.
有清一代,伴随着中华世界秩序的崩溃和满族统治者对"中国"认同的加强,东北地方在清朝的疆域构造中经历了由中心到边缘的变化;近代以降,西方列强的入侵从内部、外部两个层面侵蚀着中国传统国家认同,传统国家认同趋于瓦解。为达到统合东北边疆、重建民众国家认同的目的,清王朝采取了变革东北地方政制的办法,其中包括变革官制,实行地方自治,变革财政、教育体系等内容。综合来看,东北政制变革是清朝重新建构或修补自己的以民族为界的多元型帝国构造、确认主权领域范围的重要举措,是清朝再次界定旗人与民人的关系、抛弃以往让各族群互相牵制的政治体制和统治策略、彻底放弃"满洲"民族政权性质的标志,最能够体现清王朝再建国家认同、强化疆域统合的意图。  相似文献   

4.
16世纪末 ,满族崛起于我国东北白山黑水间 ,其经历 60余年 ,由小变大 ,由弱变强的发展和壮大的历史 ,一般称之为清朝开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满族历史 ,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进程 ,产生了重大影响 ,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总结和探索。因此清朝开国史的研究 ,素为学术界所关注。李鸿彬先生致力于清史 ,尤其对清朝开国史研究有年 ,潜心治学 ,用志不纷 ,终于写出这部《清朝开国史略》 (以下简称《史略》) ,1997年由齐鲁书社出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特邀请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学者与本所专家学者一起 ,召开李鸿彬教授《清朝开…  相似文献   

5.
清朝统治者们始终都非常重视对蒙古族等制驭统治政策的经营。他们在认真研究总结历代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经略制驭政策得失的基础上,早在后金政权初创之际,就十分注意按照蒙古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等特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蒙政策。其后在实施中经过不断充实、调整、完善,使其成为清朝统治蒙古的主要法规,在有清一代延续近三百年贯彻始终。清朝统治者经历了一百余年时间,才逐渐完成了统一蒙古各部的大业。为此,他们对蒙古实行的统治策略是:既要使其永远不能成为威胁清朝统治地位的北部边患势力,又要通过怀柔笼络蒙古封建主,令其有效地控制蒙古的铁骑劲旅,使其成为清朝统治中国各族人民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进而使蒙古成为清朝帝国北部疆域“不设边防以蒙古为屏藩”的忠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而在历史上作为统一时期的执政民族,当然可以是汉族,也可以是少数民族。中国历史上,在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前,还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或其建立的王朝能够统一全国。元朝的肇基,元朝的一整套统治方式制度,对后来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建立的清朝,在巩固和发展对全国的统一事业方面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阐明这一历史现象,除了从元朝本身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来理解外,还应该追溯到元朝建立以前的宋、辽、金时期。这里仅从宋、辽、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来研讨与元朝统一有关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清朝统治在全国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机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有的同志认为,明朝末年,清王朝统治在全国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我看未必尽然。当时,国内主要有三股政治势力,即明王朝,李自成农民军的大顺政权和满族贵族的清政权。已经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明王朝,代表着一股腐朽势力,它将被新的政治力量所代替。而李自成的农民军和满族贵族的清政权,各代表着一股新的政治势力,当时它们都有取代明朝建立全国统治的条件和可能。因而不能说,明末清初,清王朝在全国建立统治,已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16世纪末,满族崛起于我国东北白山黑水间,经历60余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其发展和壮大的历史,一般称之为清朝开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满族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哲理极为深邃,以及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总结和探索,深...  相似文献   

9.
清代满族第一位用汉文书写的诗人鄂貌图,其诗歌反映出思想的矛盾性,表现为:沉郁悲壮中的愁情;客观上反映了清朝建立初期,连年的征戮,带给渴望用儒术统治天下的像鄂貌图这样的士人无限苦闷和终生难以排遣的抑郁;自信乐观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他的诗歌,反映出北方诗派雄浑豪放的特点,体现了清初蓬勃的上升气息。  相似文献   

10.
王记录 《河北学刊》2007,27(6):99-102
清朝是由崛起于东北一隅的满族贵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少数民族的特殊身份,使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问题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故而,清朝历任帝王都把民族问题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1.
郑成功收复台湾作为抗清根据地,一批注重汉民族气节的仁人志士跟随明郑政权东渡台湾,形成台湾明朝遗民群体.他们坚持汉族"华夷之辨"的儒家正统观念,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在明郑政权在同清朝政府的斗争中,又产生分据台湾对抗清朝的本土意识.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明朝遗民对抗满族统治的民族精神,在避居台湾后转化成热爱台湾这块不受清朝统治土地的本土意识.这种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的并存与互动,构成台湾汉族民众反抗清朝满族统治的两个思想层面.  相似文献   

12.
清朝前中期,团练、宗族、盗匪、会党等群体以及平民百姓私人掌握了大量火铳、鸟枪、抬枪、火炮等火器。对民间火器,清朝法律都予以禁止、限制。但在一定情况下,又希望民间武力补助国家武力之不足。清皇朝对民间火器一直在严厉禁止和适当限制之间摇摆不定,其主旨都是为了维护清皇朝的统治秩序。清朝禁止、限制民间武器的法律,实际上并未得到贯彻执行。清朝前中期民间武器流散的格局以及清廷的政策,到晚清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近代史上的伟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政府,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推动我国各族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对我国满族来说也毫不例外。这次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满族贵族对广大满族人民的封建特权,埋葬了腐朽的八旗制度,对于推动满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过去流传着一些错误的说法,如“辛亥革命是满汉民族矛盾的结果”;“辛亥革命是满族没落的开始”:“满族在辛亥革命后走下坡路了”,等等。这是无视这次革命的伟大影响和把少数没落贵族看成为满族代表的偏见。为了正确评价辛亥革命对满族发展的影响,这里我们打算考察一下清末满族的社会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自清朝入关到清帝逊位,满族的民族性呈现出一个显著的演变过程。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满族从一个帝国时代的政治民族迅速演变成民国之后的文化族群,而这种演变不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缩影,也塑造出当代中国社会满族成员独特的族群认同特点。文章系统地回溯了满族在东北地区的兴起、入关后处理满汉关系的政治谋略,结合民族理论和民族话语解读满族在认同意识方面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5.
旗人,是宁夏地区对清代八旗驻防军及其后裔的俗称。辛亥革命后乃至三十年代中期,他们大部分聚居于今银川市迤西十五里的新城,故也称之为“新城人”、“满城人”或“满人”,也就是现在通称的满族。其实,他们不全是满族,其中一部分是当年被清朝编入八旗的蒙古族,属于八旗蒙古。由干与同赴该地戍边长达二百年之久的满族人同聚一城,共同生活和斗争,久而久之,在被当地回、汉人民统视之为“旗人”的情况下,自己也以满族自居了。  相似文献   

16.
柴文华  周璇 《天府新论》2006,2(5):28-34
日本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及所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的主权让与日本,开始了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北人营,袭击沈阳。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  相似文献   

17.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能歌擅舞的古老民族。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的舞乐,时至今日还有深远影响,并且在中国舞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高句丽舞乐的历史地位 熟悉高句丽历史的人,都知道高句丽民族喜歌擅舞,高句丽舞乐已经成为其民族性格的代表。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三: 其一:作为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标志。犹如汉民族使用汉文字,蒙古族使用蒙文一样,都是以语言文字为核心,形成本民族特定的文化。但是高句丽民族却使用汉字。据考古资料证明,高句丽民族通行汉文,它的一些重要活动和历史典籍都是用汉文记叙的。…  相似文献   

18.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他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继承雍正掌握政柄之后,直到嘉庆四年(1796年)正月寿终正寝,操纵清朝统治机器达六十余年之久,是历史上一个颇为著名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内,清王朝彻底统一了全国,并且达到了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的顶峰,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空前巩固和发展。同时,也就在他统治的时期内,清王朝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巨大历史转折,乾隆死后仅四十年,中国就被英国侵略者的枪炮砸开了大门,逐步沉向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朝统治的腐朽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导致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停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有鉴于此,力图阐述中国体育在国际竞争中的由衰到强的转变并分析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些有所作为的君主和政治家都是重视吏治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封建王朝的统治能否相对稳定的根本问题。清朝顺治年间,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顺治帝福临吸取明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懂得要统一中国,“君临天下",其中一个重要的迫切的问题,就是要极力改革明末弊政,注重吏治。他们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措施来整顿吏治,曾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 清统治者把“定国安民”、“乱中求治”,作为首要的政务。但是,满族贵族集团毕竟只有统治中国局部地区的经验,而缺乏统治疆域辽阔的整个中国的经验,加上明末腐败的官场习气所表现出来的因循守旧、浮泛空言,以及明统治者所造成的视言路为畏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