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王希天同志牺牲至今已经五十八年了,但他那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和为华工英勇奋斗的高贵品质,却以其不灭的光辉载入了史册。王希天,原名王熙敬,吉林省长春人。一八九六年八月生于长春县、(今长春市)城东三道街一个开皮铺的家庭里。一九○八年,希天同志入小学,因成绩优秀,不久升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一九一二年在吉林省第一中学校肄业,一九一四年转入奉天铁路学校。一九一五年官费赴日本留学,一九一七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一九一九年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毕业,转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一九二一年因病退学,赴长岗养病。在此期间,从事华工救济事业,曾任中华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在为中国革命英勇奋斗的十多年中 ,表现出忘我献身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四大精神特征。他在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工作期间 ,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勇于探索、坚持和发展真理 ,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1960年北京市成立历史学会,当时会长是吴晗,赵征夫(北京市委党校校长)和廖沫沙先后任党组书记,邓拓是市委管文教和意识形态的书记.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该会当秘书.由于历史学会始终只有一名专职干部,工作关系就使我和邓拓、吴晗、廖沫沙都有过较多的联系.文化大革命初期,我被当成"三家村的伙计"批判过.邓拓同志含冤去世的消息是从市委发工资时没有邓拓的名字才猜到的.当时我正在受批判,心里很难过,总希望这个猜想是错误的,邓拓也许是被弄到别的地方去了,他没有死.然而,慢慢地传闻多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国哲学界对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所以长期争论不休,得不到一个较为一致的意见,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没有从分析认识的本质、真理的本质、把真理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的角度,来探讨真理是否有阶级性问题.为了使讨论深入一步,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省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会議,已經胜利開幕了。会議期間 很多代表作了发言,畅談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經驗。后面发表的一組文章,就是这些发言的一小部分。我們建議讀者,好好地讀一讀职工們写的文章。这些文章以非常朴素的語言再一次表明:毛主席著作是革命工作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哪里学习得好那里的工作就一定做得很出色。这些文章也以十分生动的事例,再一次証实:学习毛主席著作并没有什么祕訣,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9月13日,天津社联组织召开“学习贯彻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繁荣发展社会科学”座谈会。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部分发言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默而索是阿尔贝·加缪代表作《局外人》的主人公,他平静冷漠,行事违背伦理常规,“局外人”般游离于社会道德藩篱之外,最终因杀人而被判处死刑.这个世俗眼中的离经叛道者只是个被误读的正常人,有着健全的心智和人性;他是加缪“荒诞”思想的最佳诠释,在深刻认识到现实的荒诞后决意听从内心的指引,将生活绝对真实化,冷漠而又蕴涵深刻激情,义无反顾地执著于自己的选择;较之“多余人”,他超越了形而上的精神困境,在被社会抛离的同时也将整个荒诞世界抛了出去;他比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利要清醒超脱,以对生存自由毫不妥协的选择获得了作为“人”的尊严和胜利.  相似文献   

8.
自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对真理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在我国一直未停止过,其收获和意义不可低估。但在真理的诸多问题上目前仍然聚讼纷纭,特别是在真理的涵义、标准以及实践究竟属于检验真理的途径标准还是其他,是唯一标准还是其中  相似文献   

9.
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自然科学领域,大家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持真理有阶级性观点的同志坚持认为,既然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0.
高庚献身艺术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他本来是一位银行家。可他偏要放弃这种富裕的生活,宁愿过乞丐一样的生活,而去学画。而且年龄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也不怕。甚至自己没有绘画天才,或者将来能否成名,他都不在乎。就是一心要画画儿。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不要了。主动离开繁华的巴黎,到偏远的蓬塔旺和马提尼岛去写生。1891年,他竟然远涉重洋,只身来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塔布提岛,安家落户,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瘦得皮  相似文献   

11.
葛兆光 《东岳论丛》2004,25(4):5-15
南宋学者陆九渊关于“东海西海 ,心同理同”这一具有普遍主义意味的观念 ,在南宋时代、明中后期以及晚清民初这三个不同时期 ,都曾经被人们热烈地引用、阐述和发挥 ,但是 ,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 ,这一观念的意旨与重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通过对这一观念在历史中的考察旅行 ,以讨论一种观念史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由对海德格尔艺术真理观的几篇批评文章谈起,在澄清了对海德格尔的某些误解之后,将问题引向"作品中的世界"与"作品的世界"的矛盾关系.本文认为,海德格尔的最大失误,在于他没有放弃将个别审美行为视为孤立的启示性事件的模式,他眼中只看到单个作品,一方面阐发对艺术普遍本质的理解,一方面赋予眼前的作品以杰作的地位,把这当成是原初真理自行显现的超越性时刻,中间不需要经过作为整体的艺术世界.事实上,在作品中可以看到的只是作为"形式之意味"的"真理",这种"真理"可能出错,对它的阐释也可能出错,只有那个与艺术作品的整体相关的真理并不出错,因为艺术正是以其整体参与到澄明与遮蔽的永恒争执之中.  相似文献   

13.
从互见法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韩信的谋反,我们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即韩信谋反之罪是刘邦、吕后忌惮其能的结果。从互见法的角度分析薄太后为周勃的辩护、彭越的冤案、萧何的遭遇等,可以证明韩信的清白。韩信谋反案在档案文书中早有记载,司马迁作为汉朝史官,只能按照爰书叙史,这其实是另一种意义的实录。对于韩信的悲惨遭遇,司马迁有自己的评判,司马迁通过多处互见法的灵活运用透露出了许多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环境伦理学“真理化”批判及其对环境法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学为环境时代人类建构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有益视角。但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哲学思潮,环境伦理学在具体内容上争议频仍,在哲学立场、思维方式、论证逻辑、现实意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和知识精英趋向的信仰,反映的是西方文化传统下知识阶层对环境问题的特定理解,不具有普适性。中国环境法学研究应慎重对待环境伦理学,注意伦理基础的本土化和研究的现实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王士禃、赵执信交恶真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士禃是清初诗坛领袖,其诗歌刨作和诗学理论影响巨大,被奉为康熙诗坛的"一代正宗".赵执信是王士禃甥婿,他著<谈龙录>攻讦王士旗,遂使"王、赵之争"演为清代诗学一大公案.前人对"王、赵交恶"多有探讨,但歧说纷纭,莫衷一是.依据新发现的<赵执信与王渔洋信札>,可以考知"王、赵交恶"真相,结合这封信读<谈龙录>,能够使人更准确地理解赵执信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中庸"之道,认为"允执其中"、"时中"、"权",这是高明的统治者把权力运用得恰到好处的一个"政治秘诀","无过无不及"的主张充分显示了政治策略上的辩证法思想,而"致中和"则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总体思维.当然像"明哲保身"之类的训务,则反映了"中庸"之道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7.
"理解"作为对事物的认识,是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对理解的真理性的探讨,是在认识论的视野中的探讨。"理解"作为对文本意义的把握,是解释学的研究对象,对理解真理性的探讨是在解释学的视野中的探讨。解释学与认识论是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视野,在不同的学科视野中,"理解的真理性"有不同的意义。在解释学的视野中,"理解的真理性"问题有:解释学是否应关注理解的真理性?理解是否具有真理性即理解是否有正确与错误?衡量、检验理解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解释学作为对文本意义理解的研究,应当关注理解的真理性问题。理解的真理性,就是理解的正确性,理解与文本意义的同一性。人类全部理解实践证明,正确理解是可能的,误解也是存在的。检验理解正确与否的标准只能是作为理解对象的文本或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杰 《文史哲》2007,(1):79-86
孟子与保罗代表着两个性质迥异的文化传统,一个是以人为本的儒家哲学传统(纯粹的思想史传统),一个是以神为中心的基督教信仰传统(“先知-使徒”传统);在这两种异质的文化传统中,存在着儒学与基督教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言说;如果我们能给予这两种传统以同等程度的重视,想必就会开启探索真理问题的更加广泛的视域,从而为儒学与基督教的会通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和国家永葆生机和活力、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实现新世纪的新任务,更需要坚持这一思想路线。要反对教条主义,进一步端正学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对实际问题进行新的理论思考和概括;要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实现新飞跃;要健全党内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为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真理观中矛盾运动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认为真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即抽象和具体的统一、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由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性质,他的辩证法仍有很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