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人族源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古代巴人的族属,历来各家之说相去甚远,但这个问题又是治巴史的人必须弄清楚的。如果大略地归纳一下,从前有关巴人族属或族源的说法约有以下数种: 一、徐松石在《粤江流域人民史》中,认为巴是壮泰系民族的先民。①二、丁辅在《西南民族考释之二》中,认为巴是苗瑶系民族的先民。②三、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一书中,认为巴族的一部份成为后来僮傣语族诸族先民集团之一,另一部份成为后来的苗瑶语族诸族先民集团之一了。③  相似文献   

2.
湘西瓦乡人是湖南西部的一个边缘族群,瓦乡人在族源、语言、民俗文化等方面保留着自己的特色,然而置身于苗族、土家族和汉族等族群之间的湘西瓦乡人在民族识别中经历过曲折,族属争议延至当下,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实绩,也呈现出许多有待进一步探究的论题。  相似文献   

3.
霍尔与土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一九五四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成立后,土族族源或族属这个问题,便成为历史学者和民族学者们所探讨的一个新课题。《土族简史简志合编》这部有关土族的开创性的著作,初步归纳了这一阶段中有关土族族源探讨的成果,有:(一)源于蒙古族说;(二)源于吐谷浑族说;(三)源于沙陀突厥说等几种主张。其中蒙古人与当地霍尔人在婚媾后形成今日的土族一说,在该书中颇具倾向性,并在互助土族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楚辞》中的《九歌》,缥缈缠绵,千古绝唱,但对其源流却历来聚讼纷坛,莫衷一是。本文拟从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宗教等角度入手,探讨《九歌》之源。 一、楚国的民族结构、思想和文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九歌》诞生于楚国,要弄清《九歌》的源流,首先就要对楚国的族属、思想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学术界就楚族的族属问题主要有“汉族”和“少数民族”(苗族或黎族)二说。若依前说,则《九歌》何以要描写南方少数民族民间宗教活动的问题就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5.
潮汕地区先民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潮汕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学术水平之提高,潮汕文化已被更多人所关注.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弘扬潮汕文化,自然而然地会对其先民加以追溯.潮汕地区古代土著属于哪一种民族?自来说法不一,要言之有俚族说,畲族说,越族说,莫衷一是.而且在已有的成说中,往往不是失之过简,论点缺乏证据,就是泛泛谈论,难以令人信服.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潮汕地区先民族属问题,发表一点不成熟意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白马藏人"族源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识别问题影响到我们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团结。“白马藏人”的族属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广泛争议。本文对该民族的地域分布、语言、姓名、社会经济、风俗习惯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 ,并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白马氐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7.
哀牢族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哀牢族的族属问题,史学界前后提出过三种主张:一种意见认为哀牢属于濮人,哀牢王国是濮人所建;一种意见则认为哀牢国为百越系统的越人所建,其族属于百越;而目前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哀牢为“昆明”族说。这种意见认为,哀牢是西汉初年滇西“昆明”部落  相似文献   

8.
俫话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俫人自称[pu? li:u?]。据统计,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有106户,702人;西林县境内有13户,80人,合计119户,782人。俫人与苗、壮、彝、仡佬、汉等民族杂居。俫人之间讲俫话,对外交往则讲苗话,或壮话、汉话。俫话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与俫人长期杂居、频繁交往的苗、壮、彝、仡佬、汉等族群众,普遍听不懂俫话。 我们先后记录了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公社亩子生产队、德峨公社常么大队常么生产队俫人的语音材料,对西林县八达公社文亚大队喊撒生产队俫人的语音也作了调查比较。在此基础上,将调查到的材料进行初步整理,写成此文,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探讨天鹅处女型故事类型为何被布里亚特蒙古人当作族源传说的原因。文章认为人与动物婚配的异类婚故事在一些民族中被提升为建国神话或族源传说,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故事类型满足了建国神话和族源传说叙述模式的需要。而包括布里亚特蒙古人在内的北方古代民族的萨满教可以将异类婚故事中的动物配偶纳入到自己的神灵体系当中,从而在部落祖先和天神之间建立血缘纽带。  相似文献   

10.
“罗罗”原意龙虎,是一个美好的语汇。彝族族源是多元的,元代设立罗罗斯宣慰司,标志着彝族族源另一元的成立。元 代开始,罗罗成为彝族先民的概称。用大量文献史料,从“罗罗摩”到“罗罗斯宣慰司”的追溯中,论述了彝族族源的形成与发展 的过程,提出了彝族族源的多元论以及罗罗为彝族先民的改称,并分析了“罗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多年从事东南史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中外文献资料,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滇越”的族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否定了史学界通常采用的观点,得出“滇越”并不是傣掸民族先民建立的国家,“滇越”与傣掸民族历史没有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白马”藏族族源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马”藏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平武县白马、木座,南坪县草地、勿角、马家以及甘肃省文县的铁楼、石鸡坝等乡。约九千四百余人,其中白马乡是最大的聚居区。近年来随着民族研究的不断深化,许多学者对生活在白水江、白马河流域的白马藏族族源和族属提出质疑而产生“氐源”说,至今悬而未决。笔者对此问题的讨论也很感兴趣,曾于一九八四年五月间前去甘肃武都的文县、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乡的岔路大队等地作了实地调查。根据自已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分析,“白马”藏族并非氐族,而是藏族的一个支系。这仅仅是一管之见,旨在求教于热爱民族事业的同志。下面我们从“白马”藏族的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民族识别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进行的民族识别工作,并讨论语言、民族和认同的关系。经过这次民族识别,中国民族最终形成1(主体民族汉族)+55(少数民族)的定局。一个民族中的多数成员能否使用自己的母语,是语言与民族属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语言与民族之间大致存在三种对应关系:第一种,“一族一语”,这是一种基本的、稳定的、主要的语言民族对应,属于这类对应的民族,占我国民族总数的70%。第二种“一族多语”和第三种“多族一语”对应,体现了语言、民族和民族认同之间的变异性或不一致性,它们是次生的、变化的、非主流的对应,属于这类对应的民族占中国民族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14.
骠人族属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至10世纪间现在缅甸境内曾有骠人建立的骠国。中国史籍中曾有若干有关记述。缅甸考古发掘也已发现骠人三城遗址。但早已消亡的骠人族属和骠人突然“消亡”问题一直是各国人类学和民族学者们瞩目的问题。对骠人族属问题先后出现过种种观点,众说纷纭,但仍有不少疑点。本文从历史上的对应和经济状况、日常习俗、信仰禁忌、语言文字等四方面的对比入手,论证骠族与白族系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两个支系  相似文献   

15.
半个世纪以来,有开傣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一般说来有如下三种观点:一日单元族源论。即认为傣族只有一个族源,其原始先民属百越族群凑越支系的复裔,由於这些原始先民是从古代吴越居住的沿海一带还徒而来,因而这种观点又可称之为外迁论。二曰双重族源论。即认为傣族先民有两个源头,一是来自百越族群,是百越族群的後裔;二是来自早就在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和元江流域一带生息繁衍的土著居民。因而这种观点又可称为融合族源论。三曰多元族源论。即认为傣族先民有三个来源,除了百越族群和云南的土著居民外,还有来…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五胡”内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以来,居住在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五族,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关于内迁各族的族源、族属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史学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滇和昆明人的族属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兹将其争论中的几种观点简述如下。 关于滇人族属的争论 1 百濮说 汪宁生在《晋宁石寨山青铜器图象所见古代民族考》(《民族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一文中认为:“滇”人及其他椎髻民族是西南的土著居民,他们应属于“百濮”之  相似文献   

18.
克木人的自我认同建立在原先长期以来处于主导地位的傣泰族群对其“认异”的历史记忆上,其族群边界在自我认同——被认异——强化认同的过程中建立并得到强化.突如其来的“归族识别”的强势介入赋予了克木人一个新的族属:布朗族.这一新族属在政策语境中与自我认同和社会定义间互动博弈,给克木人带来了身份认同与发展的双重困惑.随着特殊扶持政策的推进,“我们是谁”成为克木人在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绕不开的心结.而“族”的隐喻与“人”的发展将在多大程度上得以统一?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和合"是纳西族古代先民提出的思想,它主张人与人要相亲相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各民族之间要彼此平等、和平共处等,对于纳西族社会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哀牢夷是两汉时代西南夷中一大族团,共族属是个长期争议不决的问题。自明以来,关于哀牢夷族属之说不下个余种。一曰濮人说。此说又分两种:一是蒲蛮说,明人董难云:“哀牢即今永昌,濮人即今顺宁所名蒲蛮者是也。”朱希祖认为濮水即为澜沧江,因濮族得名,“哀牢为濮族之大宗。”方国瑜说:“哀牢为濮族,后称为蒲蛮,即今布朗、布龙、布饶诸族古代的部落组织。”一是濮越说,其代表为罗香林。二曰泰人说。这也分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