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四三三三”工程是在我校“四三”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四三”工程的深化与拓展 ,它是我校育人工作的系统工程。包括“四育人”、“三联系”、“三自”活动、“三长制”。四育人指教育育人、管理有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三联系指校领导联系一个系 ,中层领导联系一个班 ,一般干部联系一个寝室。深入学生 ,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 ,使学生教育与管理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三自活动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三长制指文建部长、班长、寝室长负责制。文建部长对校 (系 )文明建设负责 ,班长对本班的文明、卫生、纪律负责 ,寝室长对寝室的文明、卫生、纪律负责。  相似文献   

2.
“科研育人”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高校的育人方式,目前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主要有“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种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科研育人”的提出,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科研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影响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4.增强学生识假辨伪、反对迷信愚昧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6.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国内外的一些高校已在科研育人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学习.“科研育人”应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需要学校、社会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应当建立健全学生的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这都表明党和国家不仅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还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做好新时代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和生活的经济压力、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更重要的是要坚持育人的导向,培育资助育人文化,促进受助学生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中宣部、司法部第五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及省、市“四五”普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启动社区“四五”普法工作,四川省绵阳市剑南路西段第二社区居委会与绵阳市蜀仁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了“四五”普法、律师进社区活动。  相似文献   

5.
宗璞忆父亲冯友兰,提起冯老的口吃与他的哲学成就一样有名.冯先生说“顾颉刚”的名字时,“咕叽咕叽”良久而念不出“刚”字;念“墨索里尼”,也必“摸索摸索”许久.冯先生在清华开“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课,首次听讲者达四五百人,第二周减到百余人,第三周只余二三十人,四五周后竟只有四五人听讲,因为他的口才不堪卒听,一句“学而时习之”的“而”字,要“而”一分多钟.然而,冯先生把他的口吃转化成一个有用的演讲办法.  相似文献   

6.
工程人员时时面临死亡风险.工科学生数量众多,大力开展工科学生死亡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工科学生对于未来职业死亡风险呈现“四不”状态:不知道工程中的死亡风险层出不穷、不畏惧工程建造中的死亡事件给工程师带来愧疚感、不理解工程服役时的死亡灾难不易引发工程师的道德反省、不忧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令工程师陷入“过劳死”的累积风险.“四不”状态揭示了工科学生死亡教育缺失的特殊成因:学生不懂得死亡的遍在性,易于接受“技术至上论”,工科教学缺失“问题解决”范式,学生在校期间比进入职场后更易获得情感性支持.因此,应施行“四个回归”之应对策略:一是回归工程,找准专业教育与死亡教育的契合点;二是回归教育,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之“育人为本”;三是回归学生,将改革重心落在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四是回归生活,提升学生对“生死互渗”与“向死而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全面认识我国孔孟儒学“八日”育人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现代育人工程,就很有必要对邓小平“四有”育才观与孔孟儒学“八日”育人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孔孟儒学“八目”育人观与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之间的民族文化联系,有助于加深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本文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文化的承接作了探讨:认为邓小平育人观将孔孟儒学育人观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行透析和诠释。本文从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度,为高校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10,(23):I0004-I0005
中国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党委,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从浦镇公司实际出发,推出了创先争优“先锋先行”三项工程即:“精益示工程”、“质量工程”和“育人工程”。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需求尤为迫切,传统育人观念显露问题.新时期高校必须转变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提升我国公民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校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和文化育人的双重内核,对立德树人和文化引领有着特殊的功用。以文化育人为主线,围绕高校思政工作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新理念,紧扣“文化自信”文化观,研究高校校史教育新视野、新任务和新语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提供了基本理念和行动指南.教育创新的动力之源在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昭示了教育创新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则规定了教育创新的价值标准.因此,教育创新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才能完成为社会提供创新性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发展 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本文根据美国AECT组织1994年提出的定义分析了教育技术的内涵;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对高师院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以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论"贫困综合症"与西部教育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西部“贫困综合症”之症解 ,西部教育资源开发与西部经济发展相结合 ,并提出了西部教育资源开发中要更新观念 ,进行结构调整 ,培养更多西部开发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以民为本"思想新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民为本”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新民本观的核心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人民是国家主人、向人民负责、关心人民群众生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是构成毛泽东“以民为本”思想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固有特点,要求,"两课"教育观念发生转变."两课"教育的创新,首先应当是"两课"教育观念的创新,"两课"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两课"与时俱进及创新的具体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课"教育观念的转变应具体体现在"战略型"德育观的确立,"以受教育者为本"教育观的形成,"健全品质、完整人格"教育观的树立,以及"系统开放型"教育观的推崇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尊重的教育”是 2 1世纪人类教育理念的新选择。它体现出人类教育活动的发展从“神化”教育到“物化”教育进而走向“人化”教育的过程 ,反映出人类教育理念的发展从“崇拜的教育”转向“占有的教育”进而选择“尊重的教育”的逻辑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谐的民主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是 2 1世纪人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教育知识基础观可分为"外在基础观"与"内在基础观"。在我国教育知识生产中,外在基础观因难以克服"教育知识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而招致诘难,内在基础观的具体类型主要有常识基础观、逻辑基础观以及学科基础观,三者的生产实践也问题重重。已有基础观难以维续教育知识生产,新基础观根据"基础"含义取以"教育经典"为教育知识基础,属于内在基础观。贯彻这一基础观亟须以蕴于教育现实的时代精神诠释教育经典,赓续其"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论文收费”现象愈演愈烈,教育期刊也“跟风”了多年,其直接后果是滋生了“枪手”,浪费社会资源,生产文化垃圾,导致学术腐败;其间接后果就是道德沦丧,败坏社会风气。教育期刊的从业者们应率先承担起社会责任,把这个“热市场”冷下来。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特别是老少边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河北科盟远程教育扶贫网"的建成,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在贫困地区的形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研究"的一个丰硕成果."扶贫网"的意义决不仅仅限于教育,更不仅仅限于扶贫,而是建造了教育、科技、经济相互结盟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