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空产业发展特色与现实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临空产业已经具备了主导产业的特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类临空产业与机场的联系紧密程度不同,在机场周边的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区位选择和特点。伴随着临空经济在我国的兴起,各地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机场地位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优先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2.
临空经济区是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利器。近年来,我国各地临空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如何开展临空经济区建设上,地方政府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引进临空产业、直接创造税收上,而对临空经济区所要临的"空"着墨不足,特别是对开通国际长航线、构建航空枢纽、发挥主导航空公司作用等方面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出现了无"空"可临的窘境。引入"源创新"理论,对成熟临空经济区进行全面分析归纳,对内地临空经济区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以重庆临空经济区建设为案例进行剖析,指出建设好内陆临空经济区必须选择、培育主导航空公司,推动其扎实建设航空枢纽、积极开辟国际长航线,使临空经济区有"空"可临,进而建好航空大都市,实现地区经济"走出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机场是旅游城市依托临空经济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核心载体。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014年中国旅游城市总收入排行榜"前100名城市中66个样本城市机场运营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指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87.88%的机场处于非DEA有效状态,但整体规模效率达到81.4%,说明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导致大部分机场运营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江苏民航产业竞争力弱的原因在于江苏民航市场所处环境竞争激烈,且自身市场开发不足;江苏内部各地区民航市场发展不均衡,二级城市机场生产规模落后;江苏民航机场布局不合理,现有机场覆盖能力较弱;江苏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机场集疏运网络不够完善。发展江苏民航市场的战略构想为:加强机场建设,整合地面资源;加强航线建设,整合空域资源;审时度势,客货并举;发展临空经济,加快空港产业发展;加快民航人才培养和软件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5.
结合上海具备航运中心、航空枢纽双重建设目标,及其作为全国唯一"一市两场"的城市发展临空经济的构想,提出上海临空经济发展应做到促进临空经济与上海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临空经济区的产业规划。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逐步演变,自由贸易区正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向内陆延伸,形成内陆空港自贸区。成都拥有枢纽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区位优势,新兴高端产业也初具规模,因此,成都应积极探索政府职能改革,发挥临空经济区位和资源禀赋以及独特的平台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建设内陆自由贸易区,发展IT、电子商务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相似文献   

7.
临空经济发展使得空港城市成为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承载地,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2004—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分别探讨临空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作用显著,航空货流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且最显著;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其中对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最大;航空客流引发的高端人才流动是高技术产业内部集聚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8.
戴华杰 《金陵瞭望》2006,(19):26-27
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尽快开辟新航线,占领新市场.早日形成覆盖江苏和安徽的区域性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南京禄口机场“十一五”规划(草案)确定的战略定位为“中国大型枢纽机场、航空货运和快件集散中心”。相关专家对江宁区临空产业的选择和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后认为.临空产业的确是一个值得培育的新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正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该研究选取2004~2018年中国37个大型空港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考察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创新在临空经济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不同规模的临空经济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区域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有所差异,大型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其区域创新的中介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0.
广州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广州临空经济的特点、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广州临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发展提出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运输方式的变迁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临空为指向的各种产业不断聚集,形成了众多临空经济区。将源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共生理论引入临空经济问题研究,从临空经济区共生单元的互动机制、共生模式的进化机制和共生界面的媒介机制三个方面,剖析基于共生理论的临空经济发展机理,并通过各要素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临空经济区发展机理模型。在临空经济区内共生关系、共生能力与共生界面以创新能力为中介,促进临空经济区内各产业协调发展,各要素融合时产生的共生效应共同推动临空经济区实现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使现有的空中通道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于是各城市纷纷申请建设机场,一时间,"机场热"成为人们的焦点话题,然而机场的建设到底能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福音呢?本文将从机场建设有利于地方经济的良性循环、快速运行和竞争能力的增强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2013年,随着郑州航空港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航空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成为引领河南乃至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其实质仍是航空经济的"郑州模式"。因此,研究航空港经济仍然依托于航空经济。航空经济相关概念种类繁多,亟需运用概念分析方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在经济转型、结构升级以及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辨析航空经济和临空经济这两种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于航空港建设实践的推进以及航空港经济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联邦快递入驻花都将以其强大的物流引擎效应,带动花都临空经济发展,改善花都的投资环境,推动花都成为广州经济增长极,增强广州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花都应把握机遇,引领趋势,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以敢于把区属经济转变为区域经济的胆略和思路,主动融入珠三角/泛珠三角经济发展之中,全面提升花都整体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循环经济是21 世纪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把循环经济的理论运用于机场的建设规划尧运营中去。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其次对机场循环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最后通过对机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指导机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构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传媒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鼓"与"呼",并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不断推进传媒经济的发展,从而开辟了新闻传媒的现代化发展进路.新闻传媒是现代经济伴生的产物,经济发展与新闻传媒的发展是共生互动的.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传媒要在服务经济发展中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互相促进,推进传媒经济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厦门临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厦门临空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基础环境,以供应链QR理论为指导,提出建立航空物流产业链、汽车制造产业链等十大临空产业链,并阐述了厦门临空经济发展的三个演进阶段。提出需通过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建立高效海关监管政策等措施,以保障厦门临空产业的发展。研究结果对指导厦门发展临空产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趋势,反过来城镇化又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必然选择。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区域间各领域合作的深入,机场作为高速交通体系中重要的节点之一,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这里选取特殊的例子,跨城市建设的非枢纽机场——扬泰机场,探讨扬泰机场建设与苏中区域城镇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与一般非枢纽机场依赖所在区域发展不同,扬泰机场运营与苏中区域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连通性的不断加强和航空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规模经济的进一步认识和重视,全球各国对于建设全球型航空枢纽的想法越来越坚决,在探索和建设航空枢纽过程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定位不清和盲目跟风会为机场建设带来很多战略性错误和后期发展隐患.为此重新定义“枢纽”一词,基于源矩阵,深入探索全球顶尖大型航空枢纽分类和共有规律,为枢纽机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剖析"社会诚信缺失"现象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浪费,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社会诚信程度、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财富、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社会诚信的"增长"必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建设诚信社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