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元曲乃中国古代文园艺苑中的一株奇葩,至今魅力犹存,以致被公认为“一代之文学”。然亦有未识见者,今试择其一二略作阐述,庶几愚者一得也。 一治元曲者极少不注意王国维的一段名言。这位誉满中外的本世纪初学坛巨率,在其所著《宋元戏曲史》序言中如此写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骄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氏这里将元曲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并列,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之代表文学,可见推崇之高。然而,就立论时代而言,王国维并非最早将元曲与唐诗…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研究《西厢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部作品本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序里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一代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是由次要的、末等作家决定的,而是由优秀作家群的创作决定的。王实甫正是元代优秀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就单个作品而言,在元杂剧中,没有一部能与《西厢记》相匹敌。所以,对《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充分的科学的评价,是评价元代文学,元曲历史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元人“元曲”观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曲”之谓始出明人之口。如茅一相《题词评〈曲藻〉后》云:“夫一代之兴必生妙才,一代之才必有绝艺:春秋之辞命、战国之纵横,以至汉之文、晋之字、宋之词、元之曲”。明人的这一声口,也仿佛开了王国维“一代皆有一代之文学”的先声。今人视与唐诗、宋词并称之“元曲”,主要指元杂剧,兼也包括散曲,即以杂剧为主、散曲为宾;甚或径以“元曲”指元杂剧。无论如何,这更是后起的文学观念了。文学史事实和文学接受史的价值评判并非一回事,故而元人自己眼中的“元曲”究竟如何不能不加以辨析,谨从以下三个方面撮述之: (一)元人从…  相似文献   

4.
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文体的嬗变是重要的现象之一。一种文体往往于特定的时段,在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取得辉煌成就,从而成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式。对此,前贤早有论述,如清人焦循在其《易余龠录》卷十五中说:“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余尝自楚骚以下至明八股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明专录其八股,一代还其一代之所胜。”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序》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而今日,即便是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提到古代文学时亦可脱口说出“楚…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曲论与梁廷楠《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曾推重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说:“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的确,以《宋元戏曲考》为代表的王国维的曲论应当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成就何以取得?研究者大都笼统地复述陈寅恪所下的结论:“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结果,几  相似文献   

6.
杨镰 《殷都学刊》2002,(3):56-58
20世纪的元代文学研究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元代文学文献的发现与研究。元曲是 2 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显学。元曲文献陆续复现于世 ,又是学科人才辈出、成果卓著的推动因素。《孤本元明杂剧》、《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录鬼簿》(天一阁蓝格抄本 )、《笔花集》、《小山乐府》……这一系列珍本秘籍的发现 ,以及大型文献集成《古本戏曲丛刊》等的影印出版 ,是《宋元戏曲考》、《元曲家考略》、《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史》等著作的催生剂。隋树林《全元散曲》是第一部元人作品的全集 ,而《元曲选外编》则接续了明人臧懋循的工…  相似文献   

7.
张晓兰 《殷都学刊》2013,34(2):59-63
王国维是清末民初的学术大师,他不但在戏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同时也是戏曲“尊体论”的有力推动者,他借用西方之文学观点,论证戏曲为“真正之文学”,戏曲家为“专门之诗人”,并将元曲视为“一代之文学”,使之获得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地位.同时他全方位研究戏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旧曲学的集大成者和新曲学的开山者.王国维通过以上角度不遗余力地推尊曲体,使得戏曲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品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科.  相似文献   

8.
说传奇     
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比“传奇”一词用的再乱了,自从晚唐裴铏作《传奇》一书开始,“传奇”一词的涵义已几经变化。《辞源》“传奇”条注及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余论》均有解释,但都不够系统和全面。而且,随着社会及文学的发展,“传奇”这一概念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它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究竟有那些涵义,这些涵义之间有无联系等等这些问题,今天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时代,同时,元代文学也有迥然不同于其它时代文学的独特风貌。本文试对元代文学的独特风貌作一粗线条的描述。文体变革与俗文学的兴盛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元曲自有其历史地位。然而从文学体裁演变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元曲的地位似乎较之唐诗宋词更为重要。元以前的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作为表情达意的基本媒介,语言的构成形式在诗歌创作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一大主流的诗歌,其语言形式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孽生与演变,并逐渐形成诗、词、曲、赋等丰富多彩的体裁形式,从而极大地充实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内涵。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精辟地道出了中国诗歌(文学)体裁发展嬗递的基本过程。在此过程中,从诗歌语言形式的角度看,屈原,宋玉等人“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继《诗经》那种成熟的四言诗体之后,另辟一境,开创了具有崭新特征的“楚辞”新诗体,为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观众走进剧场,自然是为了看戏。何谓“戏”?近代学界巨掌王国维先生早先的定义是:“谓台歌舞演故事也”(《戏曲考原》)。在后来的《宋元戏曲考》中,他又对此作了修正。他认为,“戏剧”至少有这样三类:一类是“古剧”,即“宋金以前杂剧院本”;另一类是“今日流传之古剧”,即他所能见到剧本的古剧(主要指金元杂剧);再一类是“后代之戏剧”,即他所处时代流行的戏剧艺术,亦即当代戏曲。请注意该书中这样一段文字:后代之戏剧,必会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显然,从“谓台歌舞…  相似文献   

12.
唐代小说嬗变的成因探讨程国赋唐代小说“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宋洪迈《容斋随笔》语),它以其卓绝的艺术成就受到后世文人的高度重视 ̄①。宋元明清诗词、小说、戏曲、讲唱文学诸种文学体裁,往往根据唐代小说进行改编、加工。汪辟疆先生指出:“唐人小说,元明人多取...  相似文献   

13.
从北齐的歌舞戏,唐代的参军戏、傀儡戏,到元、宋杂剧,明传奇,古典戏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元代的钟嗣成的《录鬼簿》开始为元杂剧家立传,讲求剧作的关目、词章、音律、提倡新奇,为后世戏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之后,相继出现了许多戏曲方面的著作,明徐渭的《南词叙录》批判了从《香囊记》以来“以时文为南曲”的倾向,要求戏曲能“感发人心,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臧懋循在《元曲选后序》中推崇“随所妆演,无不拟摹曲尽”的“行家”,认为“出入乐府,文采焕然”的“名家”不足贵。王骥德的《曲律》不仅在音律、作家作品等方面提出宝贵论点,而且较系统地论述了戏曲创作的各个方面,如“本色当行论”;同时李贽的“化工说”、汤显祖的“言情说”也多结合作品、人物、关目、曲白。清代关于戏曲理论的著作也很多,然而多集中在韵律、词藻、本事考证等方面。真正对戏曲进行全新改革的是我国古典戏曲理论和戏曲美学的集大成者李渔,他禀承公安、竞陵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遗风,好为率真之言,以“不佞半世操触,不攘他人一字”的独立性格而自负,将倚声填词的小道,一变而为市民社会心爱之物,成为明末清初剧坛领袖,他的《闲情偶寄》称得上是戏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戏曲专著,特别是他的结构论,已考  相似文献   

14.
自从焦循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并对元曲作出了较高评价之后,到了近代,王国维再次强调了这种观点,而且写出了《朱元戏曲史》。这部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是奠定包括剧曲与散曲在内的元曲之学术地位的力作。曲的地位是否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呢?理论上解决了的问题,在实践上的解决往往还有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形而上学猖獗,一部古典文学史,真是禁区重重,尤以元代文学为甚。元代文学以戏曲为主,元曲剧坛上一向是“蛇盘鬼踞,群魔乱舞”,因而若谈戏曲,动则犯禁:公案剧不能谈,是“歌颂清官”的;水浒剧不能谈,是“歌颂投降派”的;有鬼的不能谈,“有鬼就是鬼戏”;有妓女的不能谈,“美化妓女”;爱情剧不能谈,“黄色下流”;历史剧不  相似文献   

16.
从唐传奇到话本小说之嬗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传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小说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1]宋人洪迈说:“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婉欲绝,询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2]唐传奇对后世诗词、小说、戏曲、讲唱文学诸多文学样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唐传奇在话本小说中的嬗变情况加以探讨。话本小说包括宋元话本与明清拟话本,两者的划分,我们主要参照谭正璧《话本与古剧》、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欧阳健、萧相恺《宋元小说话本集》等书。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上古时代,已经出现讲故事的说唱文学,如《苟子…  相似文献   

17.
唐宋名将事迹,后人或铺陈戏曲,或敷演小说,俞越《小浮梅闲话》说:“衍义家所称名将,在唐为薜家,皆薜仁贵子孙也,在宋为杨家,皆杨业子孙也”。杨家事迹,前贤余嘉锡及当代学者已有论述,近年来学者亦有考岳家事者,唯薛家之事,谈者不多。尝叹仁贵一代名将,战功卓著,功名赫赫,其后世显于唐者数代有人,而说部演其家世又多穿凿附会,讹谬失真。本文拟对此作些粗浅的探索,对后人任意编造薛氏世系和事迹作些澄清。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文人通过明初对元代曲家的身份认同和粗略的元曲文学成就认同,初步奠定了对元曲范式性地位的认知基础;尔后经过明代中后期对元曲文学成就、艺术特征的规律性探讨和归纳,明人以元曲风范为参照,形成了稳定的戏曲评价体系,并在实际上树立了元曲作为文学范式的标杆地位.而在文学理论续接方面,元人的戏曲教化论自明初至晚明,一直为明人所蹈袭,“文以载道”的内核一直为元、明两朝文人曲家所共同奉为圭臬.正是通过文学推重与理论承袭,在明代文人的标举之下,元曲最终获得了戏曲史上公认的元典地位.  相似文献   

19.
庄一拂先生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近代作品》云:“由云龙,号碧蛲山人。字号、里居皆未详。《幻缘记》传奇。附刻《高峣志》民国排印本。二卷。”(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页1786)  相似文献   

20.
李渔(一六一一——一六七九?)号笠翁,浙江兰溪人,为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作家。对剧本的创作和演出,都有丰富的经验。著有《笠翁十种曲》①其戏曲理论,见于《闲情偶寄》②中,颇有精到的见解,同时也包含着不少的错误。他的戏曲理论的优点是: (一)总结前人的经验,充分阐扬“本色”的论点。明人论剧,极重“本色”。徐渭以为:“曲本取于威发人心,歌之使奴僮妇女皆喻,乃为得体。《香囊》③如教坊雷大使之舞,终非本色。”(见《南词叙录》)臧懋循之论元曲,亦以为行家胜于名家。“行家者,随所妆演,无不摹拟曲尽,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烂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