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唐宋词研究一方面背靠千年学术研究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注意运用现代意识、现代方法,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话语景观。在考订类、论述类、鉴赏类三类研究话语的操持中,完成了当代性转换,创立了各自的研究范型。  相似文献   

2.
与以刚健雄浑的男性化审美风格为最高理想的古典诗歌不同,唐宋词在整体上具有女性化的审美特征。从发生学的角度,这一特征的形成与三大因素有关:第一,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女性化或者说双性化因子是其前提条件;第二,中唐以后“不在马上,而在闺房”的时代精神提供了现实土壤;第三,词体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本身所具有的“要眇宜修”的文体特征是其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唐宋词研究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其研究盛况足以比肩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表现出量多质优的特点。从基础工程建设、词人词作研究、词史编撰和鉴赏品评类著作四方面成果的全面检视中可见其大体面貌。  相似文献   

4.
以玉器为物质基础的玉文化,以其温润、高洁等文化品格,受到唐宋词作家的青睐,在词的创作中,融入玉文化内涵。唐宋词对玉文化的接受表现在玉器、暗喻、用典、美称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唐宋词的女性书写多表现为女性化的思维模式和视角转化,并特别突出哀伤之感。通过与传统的女性书写比较可知,唐宋词的女性书写超越了传统的代言与模拟,具有一种阴阳和谐的双性之美。  相似文献   

6.
清代初年《词律》与《词谱》的编订,为词体的格律建立了规范,但它们不仅误收一些其他韵文为词调,又失收一些词调,在细致分体时亦遗漏有重要的别体;此外在调名、分体、韵位、断句、分段及字数等方面均存在不少讹误.按照律词的观念对以上问题进行清理与辩正,有助于制订新的词谱,并由此建立新的词体规范.  相似文献   

7.
由于词与楚辞在审美上的共性以及在道德思想上的一些差异,唐宋词论中出现了很多与楚辞有关的话语,这些话语是以《九歌》一宋玉一屈原这样的顺序出现的。这样的出场顺序也反映了词从最开始的民歌状态到抒写艳情再到满篇寄托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无论就其内在特质还是外部功用而言,都有着现代意义上之流行歌曲所具有的主要属性和特征。从流行歌曲视角研究唐宋词,不但有助于拉近古代经典文学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跳出学术上"为研究而研究"的怪圈,而且有助于开拓当代流行歌词作者的视野,丰富其创作内容,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品味,保持民族艺术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别是一家"的唐宋词,以表现儿女私情娱乐大众为创作旨归,以歌妓为传播中介,以瓦角、酒肆为传播空间,甚至作为商品广泛流播于民间,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诗文传道、言志的社会功能,带有明显的社交、娱乐、体闲文化色彩.这种迥异的文化色彩与休闲功能不但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宋人道德理学与世俗享乐之间的矛盾中,找到了精神的平衡,实现了人格的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宋词赖以繁荣的动力,也正来自于这些休闲文化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强化.  相似文献   

10.
倚西声而填中词是早期艺术歌曲的通行做法,这种实践方式为现代词学研究者所借鉴,成为理解传统词乐关系尤其是“倚声填词”与“选词配乐”的经验基础。“音乐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倚声填词”的重新定义,将传统谱例之学提升到现代歌词学层面。唐宋诗词乐谱是骨干谱,一曲多变是其常态,不同于确定自足的西方现代乐谱。以往对词之本质特征的界定,过于强调其不同于声诗、乐府的以词从乐、由乐定词的一面,而忽略了其选词配乐甚至以乐从词、依字行腔的一面。现代音乐学为我们将词的起源归结为一种音乐或乐曲形态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也夸大了音乐的决定作用并造成了对“倚声”的狭隘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词学从明代"中衰"到清代"中兴",明末清初特别是清初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它对明代词坛存在的多种流弊作了全面的清算,也对为明代词坛所遗弃的唐宋词统进行了恢复和重建。重点考察清初对唐宋词统的恢复重建之路,分析在音乐与文学关系的认识上,在词人穷达与创作关怀的理解上,在秾艳、俚俗、醇雅词风的取向上,表现出来的种种观念以及和社会变迁的联系,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深化对清初词学复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唐宋词中颜色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唐宋词的美学特征及唐宋时期人们的审美习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15.
唐宋词词牌名的各种译法,特别是有历史典故或渊源的词牌名的译法,此类英译既要忠实原文,又要传神,即所谓形似兼神似.  相似文献   

16.
唐宋词作传世约23000余首,用800余调,然其乐谱,除一二特例,今已不复可见。其原因主要是:唐宋词作多为案头作品,本不必歌或不曾歌,无需乐谱;传唱之曲,无需书面符号乐谱;部分词作之唱法,可能是“依字声行腔”,本无固定的旋律节奏,亦无需书面乐谱;少数情况下虽有书面符号词乐谱,但仅在教坊、乐工处流传,没有或很少进入市场,因而不能大量存世,流传下来的概率极低;唐宋词乐谱作为符号手段不甚完善的“简`化谱”,不能代替口头语音符号谱,是否标谱意义不大,因而即便是用于演出的词集亦不标谱。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词中有很多咏及名山的作品,这些名山意象的文化内涵是在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历史积淀基础上,凝聚了新的时代特色而形成的。名山意象在唐宋词中发生了演变,主要体现在:词人们对名山意象的选择有很大差异,各名山在唐宋词中的地位变化较大;与唐代相比,宋代词人们对名山意象的文化阐释与审美趣味发生改变,人文化倾向更加明显。这些演变主要缘于词体本身的发展与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8.
20000多首唐宋词可以看作是词人们以词的方式书写的人生答卷。他们认为,第一,人生是“浮生”;第二,人生须当“及时行乐”。他们在平凡生涯中“享受人生”,包含着获取审美愉悦和热爱生活的合理性,也是当时社会经济高涨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而引起的人的个体价值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升值”。也正因为唐宋词人更其看重了自身的生命价值,因此无论在哀叹惋惜“浮生”虚空方面,还是在“全方位”地享受人生方面,词的思想蕴含和艺术表现都比前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细腻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汉语大词典》之便,对唐圭璋、周汝昌等撰写的《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一些解释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讨论,以期对他人学习《唐宋词鉴赏辞典》予以帮助。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表现出诸多有异于传统诗文的"另类"特质和社会功能。其中,由于频繁地介入商业活动而形成的商业功能,便是唐宋词所具有的特殊社会功能之一。它不但满足了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助于艺人唱词伎艺的提高,而且推动了词体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