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合资企业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正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Z1)
本文从价值观、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文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外企业文化的主要差异。合资企业要实现中外文化的融合,达到双方良好合作的目的,就要吸收中外企业双方文化的精髓,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吸收,开创特色",形成统一的经营理念、企业宗旨和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2.
田同旭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5):30-35
十六国北朝时期,西域各民族部乐进入中原,与中原传统音乐相杂融合,产生了八十四调,为古代戏曲宫调音乐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艺术基础;金元时期,传入中原的胡乐蕃曲,则对古代戏曲独特的音乐风格的形成,发生直接影响。十六国北朝与金元两代,都是古代各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古代戏曲音乐的形成,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3.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2)
都市景观与都市文学在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演变中日益跃升为当代都市文化的两大基本形式,并在深层制约着当代都市文化的发展走向,成为体现当代都市精神的二元文化想象.然而由于现代资本及其科层体制的影响,都市景观与都市文学在发展中又面临着诸多困境乃至异化现象.如何调校这种悖论,使其更有利都市文化的发展,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都市文化学课题. 相似文献
4.
孙燕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54-5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市日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文景观,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生长点,一种深刻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社会生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都市文化正在勃然兴起.与此同时,以都市生活为题材、表现都市人生存体验和精神追求的文学作品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晚会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在时下兴起的传统文化热潮背景下,春节晚会节目中传统艺术的展现意义就更显重大。文章以 2008 年这一具有典型特点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切入点,对晚会中突出传统文化特点的节目进行研究,试图从文化融合角度来分析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6.
胡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Z1)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关系的研究 ,是公共关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关系的融合 ,对于指导公共关系工作 ,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从可行性、必要性 ,必然性三个方面的论证 ,认为二者融合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王悦彤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52-5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如何选择、继承传统文化并且与现代广告创作相结合,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品味.从广告受众心理分析、传统文化符号运用到广告文化的创新等,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广告的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8.
王胜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617-620
针对都市文化的勃兴和都市报的崛起,探讨都市报与都市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都市文化对都市报报道视野、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效果的影响,分析都市报对都市文化的反作用,并以两者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基点,从转变新闻传播理念和提高新闻报道水平两个方面探求都市报在和谐都市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9.
林荣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6-40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来源。齐文化是一种兼收并蓄的文化,提倡实用功利,实现富国强兵;鲁文化是一种唯我独尊的文化,提倡崇德恪礼,认为仁者无敌。尽管齐、鲁文化之间存在各种差异,随着秦汉以后国家的大一统,齐、鲁文化逐渐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对于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法治文明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都市发展中的中与西、内地与沿海的双重异质,带来了中国现代都市文化品格的复杂性,深刻地到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的文化品格,本文从文化视角考察了中国都市小说,重点探讨了海派文化与上海都市小说 ,京派文化与北平都市小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和以数字化为特点的网络文化并存是我国当前的文化存在形式。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儒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网络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表象来看,网络文化的传播方式、表达和存储方式与传统文化形成了冲突的局面。实际上,两种文化在碰撞的过程中正在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从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征出发,研究两种文化在冲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对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构建网络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文化发达的今天,网络文化日益影响当前的传统文化,需要认识和把握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创新与传统、虚拟与现实、即时与封闭、多样与单一等,当然两者之间也相互融合和互动,需要探寻一条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最终实现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随着科学技术把人们带入了网络无所不在的时代,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和传播开来。本文通过比较英汉网络语言的特点,简述了网络语言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周辉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106-112
童子戏是流行于南通农村地区的民间祭祀仪式戏曲,据考证其历史可以推溯到先秦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当地学者的研究和推动,南通童子戏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对童子戏历史进行了追溯并指出了与农耕文化的关系,通过童子戏的形式表现、演出场所的草根性体现以及内容的农耕情节反映,印证了南通童子戏植生于农耕文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李小亚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67-69
通过对浙江地方戏曲发展历程的详细介绍与分析,重点分析了浙江地方戏曲的现状和大致发展历程,提出必须着重解读浙江地方戏曲艺术的美,从对比中反思如何更好地推动浙江地方戏曲健康稳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俊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30-33
河南地方戏曲有着辉煌的传播史、发展史,剧种之多、流传之盛、戏曲资源之丰富,全国很多省份都难以企及。但河南的民间剧种也存在许多严重问题。文章对河南地方戏曲的存在意义、危机现状、濒亡原因等加以分析和论述,进而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1):130-133
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中国和印度是东方文化的两个主要发源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同属于东方文化,但是两种文化体系却有着根本的区剐和不同的追求,具体表现在文化的本质、内容、包容性及其哲学的概念体系等方面。研究中印两种文化的主要差异,吸取印度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的崛起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士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3):70-75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应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规模、地位及功能,空间上具有广泛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时间上具有与国际都市同步律动的功能;在国际视野与全球坐标上享有国际化的声誉;其二,必须以文化的繁盛为其主要标志。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有赖于都市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赖于市民文化意识的觉醒与文化观念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刘海滨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110-113
张爱玲描绘的日常生活图景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状态,它获得了一种本体论上的含义。张爱玲标举她独特的以俗人为本的哲学,描绘了各式俗人在乱世中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境遇而进行的漫长奋斗。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文学被升华为哲学,成了某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张爱玲的文本所摄取的社会图景无疑比以往任何作家都要宽广得多,它是一幅斑驳宏阔的社会生活全景图,张爱玲的感性分析,为她的都市书写增加了表达的深刻性与穿透性。原本芜杂的都市生态,经过张爱玲的整合与分析,显得愈加清晰和透彻,使得都市文化内核特征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4-97
受传统办学观念的影响,地方高校美术教育在学科定位、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等各方面并没有凸显地方文化特色,这就需要地方高校明确专业定位与地方特色,提升师资队伍文化特色培养,教学内容以地方文化为主,尝试与地方企业合作等,这些对策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地方文化有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使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