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坛,执牛耳的是以董其昌为首的“画中九友”以及以画中九友之一的王时敏为首的“四王”,他们大多以临摹代替创作,对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生搬硬套,当作教条,单纯追求笔墨趣味,作品题材狭窄,内容缺乏生活气息,笔墨缺少生气。“四王”的摹古画风,为皇家所喜好,因此,这种正统派的画风,几乎主宰着清初的整个画坛,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中谈到,传统文评否认神韵派是最标准的诗风,而传统画评则承认南宗是最标准的画风,中国旧诗和旧画有标准上的分歧。本文认为,中国文艺批评史上并不存在这一分歧。因为,传统画评并没有承认南宗是最标准的画风,董其昌所倡导的“南北分宗说”也不是山水画发展史的正确概括,它完全出于宗派门户斗争的需要。传统画评所承认的理想的美学风格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画风。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绘画,面向自然,追求平和,这从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许道宁、郭熙。米布、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马麟、牧溪等人身上均可看到。大约到明代,宋代绘画对日本画风产生巨大影响,一批山水画家出现,改变了日本整个的艺术传统。经过200年中国艺术的影响,16世纪开始,日本重新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但已吸收了中国人爱自然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朱彧 《中州学刊》2002,(3):105-106
北宋著名画家郭忠恕,在继承前代绘画传统风格和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在总结出了轻描淡写的山水画画法的同时,将唐以来专意描绘楼台殿阁的“界画”技法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达到了准确无误的地步。此外,他对白描与淡墨晕染的形体和对比关系的处理,也给宋以后的绘画艺术以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画家王乃壮同志是花鸟画领域中很有抱负和创造性的探索者之一。他创作出一批别具风格、很有特色的花鸟画,引起人们的惊喜和注意。运用中国画工具,吸收西洋画技法创作的“水墨粉彩”画,是老画家林风眠所开创的。他承林风眠,但又有新的发展,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现在,经过许多画家的努力,这一流派不仅形成而且千姿百态了,在人物、风景和书籍装帧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它不仅革新和丰富了传统绘画技法,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在日本的美术界盛行着多种多样的技法和样式,甚至在某些场合下,难以作出关于绘画、版画或雕刻的区别。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的作家仍然活跃在传统的日本画、水墨画、木版、或十九世纪以来的油彩、水彩等西洋画的领域之中。此次,向中国介绍的现代日本绘画,不包括先锋派色彩过于突出的东西,绝大部分是既按传统风格作画,又力图从中寻求现代化表现方式的作家们的作品。按传统的分类法,将作品大体分为日本画、西洋画和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流寓济南的蒙古族画家松年为课徒而著《颐园论画》,此著在继承传统画论的同时颇多创建与心得,尤其对水法、传统人物画以及绘画个性的形成等多持有独特的见解,是对传统绘画理论与技法实践的推进与发展,而其间所蕴含的儒家传统思想也颇为显著.但因其所处时代所限,其绘画理论及文艺倾向难免存在局限与偏见,且所处时代恰逢中西文化的大碰撞期,鼎革易代的历史潮流使这部著作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漆器上镶嵌的技法可以追溯到夏代 ,而螺钿的源流可以上溯到西周。唐代的螺钿技法 ,是在夏代以来漆器和木器的嵌装技术基础之上 ,受西方玉石嵌装法和木画技法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螺钿和平脱技法为代表的唐朝工艺思想及其漆艺技法 ,给予朝鲜和日本漆艺发展不可计量的影响 ,平安时代以后 ,螺钿技法构成日本漆艺装饰的主流 ,甚至达到堪称螺钿技法本家的中国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东晋时顾恺之的画论标志着绘画理论跳出教化功能的束缚,在保留了大量技法运用经验的同时强调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价值;其后王微、宗炳在理念深化与领域拓展的方式上进一步发展了顾氏的理论.齐梁之际,谢赫的努力正式架构了中国画最初的审美体系与技法体系,并在评论时强调目鉴样本数量、综合驾驭画题能力以及创新性的重要,为后世论画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但其给予顾恺之劣评的事实亦反映了是时画家客观理念的局限;而姚最、萧绎则从艺术传承与审美拓展的角度丰富了谢氏的体系,最终促成了"品格论"的正式成形.  相似文献   

10.
倪龙娇 《学术界》2012,(3):123-129,285,286
21世纪的今天,绘画艺术多元化的背景带动了材料语言在当代中国画实验中的拓展,画家力求在中国画语言系统中更加深入地寻找资源,以丰富的手段推进中国画的发展.开放的社会形态和多元的文化语境,更应该使我们在完全开放的文化心态中去认知与开拓传统文化.画家要在不断研究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调整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传统重新诠释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
“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总称,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主要靠卖画为生。盐商在扬州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奢靡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精神消费品的需求量大增。“文之极,画也”,盐商对绘画作品的需求拉近了与“扬州八怪”诸多画家之间的距离,画家依附盐商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使“扬州八怪”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近现代出现了一批具有创造性的画家,石涛就是其中的一位。石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提出画家要以生活为基础,借古开今。另一方面,就是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努力达到与自然对话中的"物我交融"之境。在艺术理论上,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画理、画论。他的中国画艺术一直影响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明清徽商与新安画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安画派的形成发展中,徽商起到了重要的"酵母"作用:一是"贾而好儒"的徽商收藏了大批前代的法书名画,为新安画家提供了鉴赏、学习、研究的宝贵艺术资料;二是好客尊士的徽商以优雅的园林、丰厚的待遇吸引了大批书画名家蜂拥而来,从而为画友们的聚集、切磋、交流创造了良好的艺术环境;三是腰缠万贯的徽商为画家们周游四方、拓宽胸臆、广交游、会画友提供了物质保障。此外,徽商经营的刻书业和制墨业中的版画艺术和墨谱设计,也为新安画家提供了难得的营养。  相似文献   

14.
油画从 1 5世纪至今之所以能超时间与地域受到欢迎与其传统技法写意技巧有关 ,没有哪种材料能像油画这样逼真地再现现实和促进个人风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世剑  卢胜平 《兰州学刊》2008,(2):161-162,160
“媚”是中国绘画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它既代表着画家的美学旨趣和审美品格,也体现出画体规范转变和艺术追求的时代潮流。中国绘画美学视野中的“媚”论,大致引入于魏晋南北朝,升格于唐宋,深化于元明清。媚画生成在于用笔消散轻柔,不可太劲挺强健;用墨黑多于白、浓多于淡、湿多于干以及用嫩墨,由烘、染、破墨等法出之;“媚”画多用“兰叶描类”。“媚”画主阴柔美、形式美,媚画流动飘洒,富有动势之美,一定意义上表现出画家超越呆板、枯竭、臃滞的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16.
白珂 《阴山学刊》2010,(5):22-25
明代中后期,画家们逐渐脱出古法,强调主体审美的自由抒发及作者内心的真切感受,表现真实性情的审美理想被高度强调,进而形成独有的审美形式风貌,开创出大写意花鸟画的新局面,在美术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的工笔人物画呈现出转换与过渡的双重性质。这种转换性体现在审美意识疏离了与政治的关系,创作上突破了单一的模式,作品的视点落驻在平凡和普通的事物之中,画家们以真实的情感和质朴的态度面对艺术创作。过渡性体现在审美意识出现多元化的倾向,工笔人物画家开始追求绘画的本体性,与此同时强化了画家本人的自我表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常潇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105-106
文人画具有文学性、哲理性、抒情性,是文人画家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