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朱熹诚信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朱熹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朱熹对诚、信内涵作了精辟地分析,并对诚信的伦理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作了进一步阐发,建立了理学家体用统合的诚信道德理论.朱熹诚信思想意蕴丰富,对中华民族的诚信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姚昌义 《兰州学刊》2005,(3):146-147
在当今社会,企业的失信行为已经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政府、企业、消费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诚信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文对我国当前企业在市场上的失信行为、企业的诚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蒋萍同志撰写的《诚信的伦理学分析》一书 ,最近已在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读后觉得作者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从伦理学的角度 ,深入地研究了当代中国的诚信现状和传统的诚信思想 ,系统地阐述了诚信的道德本质、道德结构和道德功能 ,并以诚信文化和诚信制度为支柱 ,力图构建诚信的社会体系。第一 ,以伦理学作视角诠释诚信的内涵和道德功能。作者认为 ,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 ,在东西方都受到重视。如果说 ,中国传统诚信观是因其农业文明的产物而成为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的话 ,那么 ,发源于古希腊伦理学史的…  相似文献   

4.
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 ,保险合同中的最大诚信原则不仅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而且也要求保险人履行同样的义务。本文对保险人的如实告知义务从法理、内容及形式等方面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合同中的最大诚信原则不仅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且也要求保险人履行同样的义务。本文对保险人的如实告知义务从法理、内容及形式等方面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讲诚信、守信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也是历代中国人崇高的价值追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精华之一,儒家的诚信伦理包括诚实不欺、言行一致和诚信合一等丰富内涵,它在儒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作为求真务实价值意蕴的"常道"、"常理"深刻地烙印于民族心灵之中,成为人们的立身之方、交友之道和为政之纲。诚信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而传统儒家诚信伦理为培育和践行诚信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必须对儒家诚信道德作创造性转换,以便更好地发挥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诚信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本文通过对诚信素质的界定,提出了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基本内容及要求。从社会外部环境治理和高校内部环境诚信氛围的营造入手,对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郭春燕 《兰州学刊》2006,(9):154-157
保险索赔欺诈是保险消费者诚信缺失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索赔欺诈的深入研究无疑将对中国保险业的诚信建设有所帮助。国际上对保险欺诈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并且应用在反欺诈行动中效果显著。现在国内在这个领域只限于定性描述,对索赔欺诈的定量研究还属空白。本文分别对国外和国内对保险欺诈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比较,最后从进行保险欺诈的定量研究需要出发提出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建失落的诚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作为伦理学范畴 ,是指主体的“所思”、“所言”与“所行”的一致性 ,属于基准性的社会道德规范。本文在对诚信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 ,对我国的诚信状况进行了辨识 ,对诚信匮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应以组织诚信作为切入点 ,加强诚信教育和制度供给 ,重建失落的诚信。  相似文献   

10.
一物二卖现象普遍存在,对诚信原则、公平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造成破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对普通动产一物二卖履行规则作了规定,否定了出卖人自主选择权,试图达到维护诚信原则的目的。但这种违背意思自治原则、合同效率价值和债权平等规则的规定并不能真正实现维护诚信原则的目的,且条文本身存在语义不清、适用范围过窄以及实践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普通动产一物二卖纠纷可以区分为履行性纠纷和确权性纠纷,对于前者,应该赋予出卖人自主选择权,对于后者则应区分不同类型分别规制。  相似文献   

11.
陈雪萍 《社会科学》2006,2(9):118-125
信托是一种财产关系,以财产为中心,以财产权为具体内容。信托整个的精髓就在于它移转并分割所有权的设计。深入分析信托财产权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基础和信托财产权构造的哲学基础和经济基础等,有助于我们理解信托特定的财产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12.
信任在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关注却更多以人际和关系作为切入点,随着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的不断推进,有必要对中国人信任研究的内涵加以拓展并深入探索。西方信任研究无疑为当前中国信任问题的良好把握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基于文化心理学视角的信任研究路径,将信任看作是一种作为社会心态的共享态度,这一视角的整合性特征和良好文化适应性不但弥补了以往研究取向的缺憾,而且使得研究的生态效度得以提升,顺应了时代发展赋予中国信任问题研究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李玫  王丙辉 《社会科学》2012,(6):95-102
近年来,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垃圾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受到季风和洋流的影响,大量海洋垃圾由一国附近海域漂流到邻国。然而,现阶段垃圾检测技术和垃圾来源追踪技术尚无法甄别责任主体,从而引发了相邻各国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解决海洋垃圾纠纷问题的最终有效路径就是加强多边协作机制,完善共同专项基金。  相似文献   

14.
孙书杰 《殷都学刊》2011,(4):102-106
《论语》中的"而"绝大多数是连词。作为连词"而",最基本的语法功能是连接两项述语成分。"而"字所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具有多种语义关系,这些语义关系是由上下文决定的,不是"而"来承担的。  相似文献   

15.
唐贤秋 《齐鲁学刊》2012,(5):107-111
廉政价值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从倡廉与反腐之正负两极出发形成合力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廉政规范与廉政信仰,是廉政制度建设的两个价值维度。廉政制度建设同时具有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两个向度。强化廉政制度建设的工具价值向度而弱化其目的价值向度,是当前社会依然存在诸多腐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培育廉政信仰,是廉政制度建设的目的价值所指。作为对廉政价值目标的确定性追求,廉政信仰的培育,需要各信念要素的综合作用以形成一致的倡廉场。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平安前期大量派遣遣唐使,积极主动吸收唐文化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唐风文化"背景下,儒家经典《论语》成为官学机构的必读书籍。文人官僚菅原道真官至宰相,其对《论语》德治仁政思想的接受颇具代表性。从平安前期社会对《论语》的接受背景切入,围绕菅原道真的"尊王忠君"思想、强调执政者个人的品性修养和自觉以及"富之教之"的民本思想三个方面,探讨菅原道真对《论语》德治仁政思想的具体接受,有利于丰富平安前期日本社会对儒家文化的接受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试析廉政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政主体,包括所有的个人和组织.廉政客体则专指行使公共权力的个人和组织.反腐败不是要把社会上的一切腐败现象都纳入反腐败的范围,主要是反公共权力的腐败.廉政概念的含义为廉政是所有个人和组织对公共权力行使活动的监督,并通过这种监督保证公共组织和公职人员廉洁从政,最终达到政治的清明廉洁.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峰 《云梦学刊》2006,27(1):123-124
诚信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立身处世的准则。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有信用意识缺乏、失信行为严重、信任感失落等。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外部因素影响、诚信教育滞后、学生自律意识较差等。诚信的社会大环境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前提,多渠道全方位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点,完善诚信约束机制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现代竞争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竞争理论的产生是以打破了把完全竞争作为现实和理想竞争状态的传统模式为主要标志的。熊彼特的创新与动态竞争理论 ,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 ,哈佛学派建立的产业组织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对竞争政策方向的修正 ,以及新奥地利学派对反托拉斯政策必要性的全面否定 ,使竞争理论迅速发展 ,为竞争政策提供了经济学的根据。人们更加注重效率分析 ,并充分运用局部均衡福利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奕论 ,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的福利与效率后果 ,使垄断问题的研究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20.
信赖原则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赖原则实质上是过失责任理论从旧过失理论发展到新过失理论熏用以调和科技发展与社会公共安全之间矛盾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信赖原则的理论渊源,是以“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为基础而演化的“危险分配”理论。在德、日等国家,信赖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肇事案件中,在我国,信赖原则应该在那些经济发达、具备基本条件的地区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