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心忠 《社会福利》2003,(10):60-60
所谓资助收养,是指因特殊原因,由收养家庭办理收养手续收养儿童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但该孤残儿童的户口关系仍留在儿童福利机构,并约定由儿童福利机构定期资助被送养儿童的一种养育模式。在家庭寄养和集中供养实践中,湖北省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对三名儿童实行了“资助收养”。 一、资助收养的缘起 1996年以前,宜昌市社会福利院为推动家庭寄养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4,(4):1-1
《收养法》实施后,促进了我国收养工作的发展,使大多数孤残儿童找到了“父母”,重新回到了家庭。经过多年的实践,儿童福利事业探索出了一条以家庭寄养为主,多种供养模式并存的社会化发展之路。相对于集中供养,家庭寄养的优势日渐明显——孤残儿童的最大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寄养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得以升华,“家庭”资源实现充分开发。  相似文献   

3.
家庭福利是儿童的最好福利,家庭收养相对于孤残儿童来说是永久性的、最佳的安置。通过收养,孤残儿童进入家庭获得父母亲情,从根本上改变了孩子的命运,是儿童福利社会化的最好体现。儿童福利机构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为孤残儿童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但为了保证收养人及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收养必须依法办理。  相似文献   

4.
王晨光 《社会福利》2003,(12):38-39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于2001年12月分别与大兴区及延庆县寄养家庭的10名家长签订了领养协议,从而使失去父母的轻残儿童真正回到家庭,这是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不断发展的又一成果,也是轻残儿童被寄养家庭收养的历史性突破。 失去父母的孤残儿童收养情况的回顾 新《收养法》实施以后,促进了我国收养工作的发展。它使大多数健康儿童找到了“父母”,重新回到了家庭。这无疑是福利机构内养育对象的最佳归宿。但根据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状况看:健康小令儿童(指6  相似文献   

5.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中国儿童福利社会化的一大创新。作为被民政部确定为“北京模式”的北京儿童福利院,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这项新的收养途径。近年来,涌现出了大兴县礼贤镇、延庆县张山营镇上板泉村为代表的各具特点的家庭寄养点。实践证明,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效益明显。一、实行家庭寄养思路的产生和工作的深入开展从五十年代起北京市孤残儿童收养方式主要是集中供养,这种模式适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收养模式愈来愈不适应社会的需求,政府的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国内收养工作的指导思想收养工作是造福孤残儿童的事业。收养工作的开展,使那些失去父母和家庭的孤儿、弃婴能够回归家庭,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抚育,健康成长。同时,通过  相似文献   

7.
寻根回访工作理念实现新提升 寻根回访是人性关爱的感召。对于那些离开家乡,走出国门,在国外收养家庭里生活的孤残儿童,更需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将爱心延续。为此,民政局举办了6个国家、36个收养家庭参加的大型寻根回访活动;开展了“爱心访亲”活动,远赴美国、加拿大看望收养家庭和被收养儿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大龄孤残儿童安置工作面临重重困难。为了进一步缓解福利机构收养压力,建立从收养到安置的良性循环体系,天津市民政局“大龄孤残儿童安置”调研小组于2005年11月对  相似文献   

9.
俞宁  张玉霞 《社会福利》2003,(10):23-25
合肥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儿童除了采取机构集中供养、农村家庭寄养等养育方式外,还有一种全国首创的寄养方式——招聘“父母”进行家庭式寄养,即“阳光村”模式。这种在儿童福利机构内由双亲家庭同时代养多个孩子的养育模式,在国内同类儿童福利机构中还不多见。我们认为,“阳光村”模式应该是在现有多种儿童养育模式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现实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院舍照顾到社区照顾:中国孤残儿童养护模式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继同 《社会福利》2003,(10):46-48
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历史变迁与特点 中国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已走过五十多年的辉煌历程,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体系,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孤残儿童救助活动始于建国初期,机构救助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始于1956年儿童生产教养院。1958年生产教养院更名为社会福利院后,基本形成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老人院、儿童福利院和精神病院“三足鼎立”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现收养孤残儿童560余名,其中家庭寄养儿童231名(城市11名、农村220名),占全院收养儿童总数的41%。在寄养儿童中,残疾儿童占96%。2000年10月,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尝试开展家庭寄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现实状况亟需引起对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视.总体来看,孤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院舍养护的专业化水准和对儿童心理、情感需求的重视,以及对家庭寄养的财政、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支持,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纵观国际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的福利模式,并且这些举措正发挥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孤残儿童的身心状况决定其不可能完全回归家庭,发挥着集中养育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仍将长期存在.在梳理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后发现,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在机构方面,国家关于儿童福利政策,尤其是孤残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三条政策建议:第一,推动儿童福利立法,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儿童福利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第二,重视并继续推广家庭寄养、收养的孤残儿童福利服务模式.第三,巩固儿童福利机构在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其专业功能,推进综合性发展,增强“类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3.
儿童福利机构是收养孤残儿童的载体 ,在我国收养孤残儿童主要有4种方式 :(1)由各级民政部门管理的分布于全国23个省和5个自治区中的大、中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儿童福利院收养 ;(2)在众多的中、小城市中一般没有独立的儿童福利院 ,孤残儿童多数由民政部门管理的综合性社会福利院收养 ;(3)SOS儿童村 ;(4)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残疾儿童在民政部门指导下由家庭助养或领养。显然 ,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儿童福利工作的水平。本文拟从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性 ,服务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服务质量的评价三个角度 ,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有了新的重要进步。但是,由于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三峡库区移民开发任务重,贫困山区又较多,致使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滞后,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尤其缓慢,全市仅有一个专业儿童福利机构——重庆市儿童福利院,最大容量仅能收养500名孤残儿童。针对全市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落后,孤残儿童收养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为加强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依法保障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重庆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现有社会福利设施设备的作用,整合资源,依托城市社会福利院,建立孤残儿童收养点,采取“分片定点,适当集中”的工作措施,打破行政区域的条条块块,按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选择1~2个条件好的福利院作为收养弃婴的定点  相似文献   

15.
包头市社会福利院在家庭寄养过程中,认真做好儿童福利机构程序性、技术性工作的同时,从“一切为了孤残儿童,为了孤残儿童的一切”的宗旨出发,积极探索保障孤残儿童进入寄养家庭后合法权益的途径,充分发挥家庭寄养在儿童医疗、康复、教育、心理发育等方面的优势。他们认为:首先,应选柽有能力保护孤残儿童权益的寄养家庭。要求寄养家庭的成员在文化水平、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了保证孤残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一切从儿童的利益出发,沈阳市儿童福利院越来越多地将孤残儿童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与他们的生理需要一同纳入养育服务的范畴,并广泛借鉴国外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孤残儿童照料模式的改革,通过对收养、寄养、助养等多种养育方式进行的大胆尝试,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家庭寄养,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02,(8):34-36
南昌市社会福利院是一所以收养孤寡老人、弃婴、残疾人为主的综合型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现有孤残儿童近500人,从1995年开始家庭寄养工作。由于50%的儿童为一岁以下的正常弃婴,因此,寄养工作起步时主要是以顺利收养为宗旨进行的,在管理上、评估上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高、体重等主要生长指标,比较简单化。随着寄养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学龄孤残儿童进入家庭,它不仅有养育的问题,还有教育、心理、康复训练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对寄养家庭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如何正确地评估寄养家庭,正确地评估孩子,南昌市社会福利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孤残儿童的照料也由传统的集中供养开始向多样化的照料模式转变。特别是对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呈现出百花齐放、方兴未艾的态势。其中“广德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对全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是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模式的制度创新。北京儿童福利院经  相似文献   

19.
袁奇 《社会工作》2011,(9):52-54
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创办于2007年,坐落于江西省都昌县。这是江南地区惟一一家无偿救助困难儿童的慈善福利机构。目前已收养来自全国各地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孤残儿童、特困儿童、流浪儿童、家庭困难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等各类对象146人。  相似文献   

20.
周文 《社会福利》2009,(11):19-21
近年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深化孤残儿童社会融合的服务理念,紧扣业务环节,通过结构重塑,流程再造,从组织结构、岗位开发、专业融合、技术进步等方面不断推动社工工作的全面发展,逐步完善了社会工作专业化介入的机构集中供养,国内外收养,国内外收养、家庭寄养等多元化养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