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刘俐俐  田淑晶 《学术研究》2005,(10):121-125
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读者反应批评,不仅注意力的最终对象是文学文本,而且缺失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本文在借鉴海德格尔存在理论的基础上,以“人本位”视角,提出人因为与世界进行有效对话的话语受阻而导致自身存在无法实现,所以萌生了文学阅读欲求的观点,并以此为阅读理论的逻辑起点,将文学阅读活动划分为前阅读阶段、阅读阶段和后阅读阶段。我们试图通过论述这三个阶段及在各个阶段中主体角色、文本样态的动态转变,在整体观照中把握文学阅读活动,从而揭示文学之于人的存在的价值,并对文学本体予以反观。  相似文献   

2.
李金国 《学术探索》2013,(4):145-147
语文文本的阅读使阅读者与语文文本发生意义关联,从而产生了意义阐释与语文文本解读的问题。从解释学的视角观照语文文本的阅读,有利于厘清对话阅读中多重对话与主体间性、多元对话与解读牵制、有声交流与无声对话、阅读终结与对话延展的关系,并在教学中实现文本意义的不断彰显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中伊瑟尔的文本审美阅读理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又是美国读者反应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沃尔夫冈·伊瑟尔,他的现象学文本阅读理论,主要关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另外,他还提出了"隐含的读者"等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理论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读者反应批评.文本与读者在阅读行为中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成为伊瑟尔审美反应阅读理论的中心内容与核心理念,而具有鲜明现象学色彩的"文本的召唤结构"和"隐含的读者"则共同构成了伊瑟尔阅读理论的独特知识建构.作为对读者一极关注的文学理论,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界、美学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理论风暴,并实现了文学批评研究第三次重心的转移,即从作者中心、文本中心到读者中心,并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中产生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机构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方式,服务质量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通过对国内外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研究的源起、核心主题的系统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以人为中心”未回归本位、单一学科视角、理论与政策脱节三个问题。基于此,研究提出一个以跨学科政策分析为特点,围绕“以人为中心”,融合“跨学科视角、政策牵引、需求驱动、供给匹配、评价导向、质量体系及干预”过程的新的理论研究框架。未来,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研究可重点从养老服务机构概念情境化研究、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数据开发与测量工具创新、不平等与友好型环境研究、以人为中心目标的伙伴关系重构研究等四条路径展开。研究提出的新的理论框架契合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要求,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普适性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法国著名的叙事学家热奈特构建的类文本理论为基础,在对其理论进行必要梳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类文本叙事的概念,并在修正和重建热奈特类文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类文本叙事的特征及其功能,对类文本及类文本叙事进行了新的类型学研究及其批评框架的建构,以期为中国当前的叙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批评框架,并丰富既有的叙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唐华 《兰州学刊》2006,(4):106-109
国际体制研究是当代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心议程之一,其中有关国际体制的效力和活力的争论一直是在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认知主义三种国际关系主流学派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权力、利益和观念分别是三种流派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为解释体制的效力和活力而提供的解释变量,三种观点既互相对立,又互为补充甚至重叠。从某种角度上说,三种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因特定问题领域而异,表明作为整体的国际体制理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取决于三种主流理论各自的经验主义研究的成果以及三种理论未来的综合和对话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林秀琴 《人文杂志》2012,(1):102-107
西方接受美学使文学研究中心从作者、文本转移到读者,发现了读者的阅读活动对于实现文本意义的重要性,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理论突破。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和读者研究的视角,重新观照五四时期新文学的启蒙叙事,我们将可以发现其所内在的种种岐异和矛盾,这些歧异和矛盾构成新文学启蒙叙事的历史性的悖论,这也是启蒙叙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学文本与人本的联系已经受到近代以来的文学史家愈来愈多的重视。文学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文学文本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精神活动史。文学史研究应关注文本的人本内涵,以及作为文学审美活动系统中的文本与人本的联系。尤其要探讨人本对于具有新的审美特质的文本嬗变的影响。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人的思想解放、人对自我对人生认识的变化都会带来文本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活动的真谛在于对人的整体审美观照,文学史也就成了关于人的美学发现史。  相似文献   

9.
何怀远 《学术研究》2006,2(1):13-20
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及其本质的理解历来多样,其原因有多种,对马克思的文本不加分类、不作阅读价值定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本文从文本类型学视角出发,在区分马克思的研究文本和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文本的基础上,把马克思的研究文本分为四类,分析了各类文本在求解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在阅读中的序列,以及文本思想和理解表述出现差别或矛盾时的解释学处置原则。  相似文献   

10.
经济语言学是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普遍发生"语言转向"的国际性思潮语境下诞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具有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特质.经济语言学与语言经济学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关联,但两者的研究视角不同,从而体现出不同的理论维度.经济语言学业已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议题以及针对经济理论文本进行修辞研究的理论成果,对其进行学术追踪与框架梳理,不仅可以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兴起,还将提升理论经济学自身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张光英 《东南学术》2011,(6):273-283
用地理学方法对文学作品作出地理空间解读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尝试阶段,尽管国际地理学研究领域有段义孚等已经做了有益的开拓性研究。本文在国内首次运用时间地理学研究理论,通过地理学空间的阅读试验,尝试把新人文地理的视角引向文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文学作品文本的研究,也把文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文本文学视角的研究引向新人文地理的世界。时间地理学把人放在时间、空间中考虑,在时间地理学研究框架下,活动被作为一种常规发生的习惯行为来研究,强调了移动在行为空间中的重要性。研究认为:在传统的小说文本研究领域,关于小说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分析往往是站在全知全能的角度来分析其一般特征,掩盖了作者赋予的小说核心人物个体活动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而借鉴时间地理学的活动路径的研究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有助于从个人生活层次上确认小说核心人物活动空间结构分化的阶段,从而认识小说人物行为空间的形成。结合人文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对小说文本中人物时空间的研究是今后人文地理学学科拓展研究视野的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以电影《怪物史莱克》中的对白为文本,来分析无关联对话的成因.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理解是一个由解码、理解明示和推理三个层面组成的程序链,因此任何一个层面的误差都会导致无关联话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在文学中的意义网络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珊 《中州学刊》2008,(3):221-223
在文学文本中,相似的事件、场景、人物、意象、经验和感觉重复出现,构成了文本创作和阅读体验的基础.任何事实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巨大的事件网络和链条中;任何意义也都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依赖共生的语境和意义.只能用意义解释意义,而文本也只有通过参照文本才能获得意义.在互文中,既不存在意义的中心,也不存在一个超然的观察点.互文性理论可以避免从单一视角或纬度去孤立地对待文本,任何试图分析或解释文本的人,都必须参与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赵瑜  周江伟 《浙江社会科学》2023,(1):109-118+159-160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大量的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这些文件通常采取“原则主义”的策略,通过提取“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对伦理共识进行清单化的列举。这种策略固然有益于回避争议、促进协同,但也难免在具体情境中陷入概念模糊和自相矛盾。为了明晰概念、澄清语境、促进对话,本文搜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88份原则文本,在伦理学理论脉络中定位人工智能治理核心议题和相关主张。研究发现治理原则围绕着价值立场、价值目标和正义原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在不同的理论脉络和现实情境中,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系统的问题域。推动人工智能的治理实践,需要在静态的对话框架之上进一步构建动态的规制措施,而整合原则文本的伦理基础和治理框架,有助于推动抽象的伦理主张转变为具体的治理实践,以应对复杂现实情境中的道德选择和行动需求。  相似文献   

15.
“思想形象”是巴赫金复调诗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话语,也是构建他整个对话理论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它源自于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文本的精细解读和重要理论发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普适性。透过巴赫金的理论表述,我们发现“思想形象”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点:可描绘性、现实性和对话性;弄清“思想形象”特点和内涵,既有助于人们对陀氏小说的准确阅读,又有利于我们理解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现有关于商业模式研究的众多成果没有呈现出累积性,学者们认为现有研究对商业模式的概念给出了不同的边界,导致研究缺乏统一的框架。但是从一个特定的理论视角来观察,部分研究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累积性,特别是理性定位视角的商业模式研究。根据Martins等对理性定位视角的界定,从商业模式内涵、设计、影响因素、实施等方面对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可以此为基础建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框架,对理性定位视角的理论假设进行概括,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这有助于研究者从理性定位视角审视商业模式的内涵和研究框架,推动理论研究的累积性。  相似文献   

17.
杨耕 《学术研究》2001,2(1):5-12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内部存在着两个派别,即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二者有不同的理论来源、理论特征和理论归宿.从研究主题的历史性转换这一视角看,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三种历史形态,即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它又是辩证唯物主义.法国唯物主义一开始就反对"形而上学",但又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形而上学".真正终结"形而上学",并高扬人的主体性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陈雪  郑家建 《东南学术》2006,5(2):143-151
诗学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于文本解读、分析的方法论问题.对诗学研究进行清晰的理论描述和从方法论层面探讨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诗学研究的方法、程序,已成为现代诗学理论建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域.立足于上述的问题域,本文围绕"何谓诗学","何谓诗学研究"和"诗学研究的综合视野"三个问题,试图具体阐释诗学的理论内涵,揭示诗学研究的起点、过程和终点三个内在层次,建构诗学研究的文本/作家、文本/审美传统对话视野,从而在理论和方法的两个维度上对现代诗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做出我们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文旅元宇宙是数字技术与文旅结合的产物,是顺应数字经济和数实融合发展趋势的新型文旅业态。元宇宙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其与文旅产业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条件,国内一些领域在元宇宙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已有一些案例,如数字文旅项目、文旅数字人、文旅数字藏品等的创新探索。基于“三个世界”理论与马斯洛需求理论、人景交互思想与虚实融合理论以及文化场景理论进行分析,需求驱动、体验驱动和场景驱动是文旅元宇宙发展的理论逻辑。元宇宙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从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和制度规范三个角度规划和设计实施路径,即在技术视角下促进文旅产业融入元宇宙,在产业视角下以元宇宙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在制度视角下促进文旅元宇宙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莫言以复调叙事肯定生命主体在场的内在精神与逻辑视角与巴赫金的对话思想相吻合,其创作通过人物的内心对话、现实与寓言的交融、视角的切换等方式构建了一个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主体间性生存世界,表现出生命存在本真的边界模糊与无序状态,为小说文本的多义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亦使之成为一个多所指、多中心对话交往的主体间性话语场域,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