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虽然都是人制定的 ,但是 ,优良的道德规范决非可以随意制定 ,而只能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 ,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来。道德规范的优劣一方面取决于人类对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之真假 ,另一方面取决于对道德目的的认识之真假。这就是道德“应该”确证之逻辑 ,也是优良道德制定之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行哲学教科书上一般都采用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简单哲学辞典》中对社会存在的定义,即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首先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笔者认为,“物质生活条件”並不足以概括社会生活的全部“物质方面”,“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比“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的外延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3.
文化发展的动因在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包括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种的繁衍”活动和符号活动,文化在变迁中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就是由于这三种活动所造成;而文化变迁的方式呈现出“多重时空层叠整合”特点,一种新文化的形成,是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选择与重新解释而达到的“叠合”;故而,不可能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全球化”或“本土化”。未来在全球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融汇中出现的趋势可表述为“经济技术发展全球化,社会文化变迁本土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见解对立,于此得到了发生学消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原点 ,“经济人”内含的自利趋向 ,乃是由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 ,是对市场经济活动本质属性的真实反映。“经济人”虽不等同于现实的人本身 ,但“经济人”假说是对现实市场经济活动所具有的普遍特性的一种理性抽象与科学概括。经济人以利己为目的 ,与人类社会的道德终极诉求是相适应、相一致的。就像我们不能将对经济人的特殊道德要求泛化到非市场经济领域一样 ,亦不能将非市场经济行为的道德规范强加于经济人。  相似文献   

5.
《羚羊与秧鸡》虚构了一个晚期资本主义极权政治、商业文化与技术垄断相结合的恶托邦后人类社会,精细地再现了多元的人性、技术垄断与个人意志的碰撞、后人类社会的社会失序与人为的自然秩序失衡、精神贫困与技术风险。通过毁灭性基因工程所触发的末世景象,小说艺术地再现了人类对现代技术的深刻欲望与恐惧,折射出由人性的恶、大公司的资本主义利润追逐与技治主义、个体与社会的精神性之扭曲、缺乏对生命的敬畏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风险社会。文章通过小说家对人类未来的思考,探讨了“技术伦理的发展”滞后于技术自身发展的问题。现代技术在具体的政治、文化、经济体制中运行,它的存在本应是服务人类而非辖制人类。借助于“敬畏生命”伦理,启迪读者正确把握人类在与社会、自然关系中的自我定位,以比较完善的生命伦理原则来矫正后人类社会的缺陷,建构“以自然为中心”“以生命为中心”“诗意地栖息”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6.
传统社会道德的有效性对当代道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规范适应小农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以“熟人社会”为条件,以“由礼入刑”为手段,重视启蒙德育的作用,是传统社会道德有效的真正原因。相应,当代道德建设要取得成功,道德规范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以开放的市民社会为条件,把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基本道德规范制度化,高度重视启蒙德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和认识论等多层面分析“科学价值中性”的观点产生的根源、合理性和片面性 ;指出可以从科学技术活动的动机 ,科学知识和技术产品本身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来理解科学技术是蕴含价值的社会事业。强调“科学技术本身渗透人类价值”与“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并不矛盾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环境,是社会信任的基石,也是人的自由发展应有的品质.要深入探索“诚信”价值取向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使自我修养与制度保障相契合,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最基础的道德支撑,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下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9.
“自由人联合体”与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旨在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分裂性的不和谐问题,使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成为人类整体全面发展的条件,进而实现“自由人”与“联合体”有机一体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抽象概念,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价值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只能是“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物"与"历史"概念的解读,显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本质,以及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过程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从其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解析着手,剖析人类现实历史发展的进步性与现实性,可以让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展现出来。其中,对"物"的解析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物质生活的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以及其贯穿于"历史"中的客观规律客观法则。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涵义的分析,涵盖了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过程、物质生活的生产赋予和实现人类存在发展可能性的过程、精神生活依赖物质生活展开的过程、人类社会各层面各领域矛盾运动的过程,以及人类社会由低向高、由简单向复杂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成年人英语词汇学习的主要障碍.通过汉英语言符号任意性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使成年英语词汇学习者掌握英语词汇的构造规律,从而有目的地克服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有效地利用其非任意性,保证英语词汇学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批判了现代经济学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弊端,认为现代经济理论只是追求经济的增长,这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主张经济发展应以人类共同体的福祉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走向政治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制度安排必须体现政治文明的根本性质,而政治文明的内容与形式又必须体现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上;法制的民主性是依法治国的特定前提,普世性的人类价值需求所产生的自由动力是现代的自由民主与古代的直接民主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4.
数学美略论     
数学的内在美语言是概念、定理或公式及其演绎。数学美的主要特征有真、奇、和谐、平衡、对比强烈、简洁、对称。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生产性自然观,它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同产生并定型的。在这种自然观的支配下,现实的自然受到彻底的“资本主义重构”,自然界被商品化,同时也被资本化。现实要求我们用生态性自然观取代生产性自然观,为此,必须确立自然、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并用新的自然观改造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16.
审美心理学是探究人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的一门学科。传统的审美心理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心理物理学、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化心理学和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审美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提出建立以进化心理学为基础的进化审美心理学和以生态美学为基础的生态审美心理学的必要性,指出这两个领域经过交叉与融合,形成一门整合性的进化与生态审美心理学的可能性,并探讨这个新领域应该涉及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与价值观不同,意识形态既是规范性的又是描述性的,或者说,既是价值评估性的也是知识追求性的。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系,被传统地以“二分法”的方式加以构建,实际上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对矛盾关系的否认。一种建立在摆脱教条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绿色理论,更有利于开展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而这或许是绿色运动可以从马克思主义那里继承的最为重要的遗产。如果生态主义要想成为一种有影响的意识形态,就必须发展一种“绿色实践观”,创建“理论-实践”的统一体,并借助包含着价值考量在内的“中介”来跨越二者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8.
《阿尔迈耶的愚蠢》是康拉德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不仅蕴含着较为明确的达尔文主义的思想,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反达尔文主义的意识。文章试图从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三方面入手,分析作者的这一矛盾态度,并进一步探索这一态度背后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知识、认识、感觉和行为都要靠"范式"的(再)启动来形成。任何解释都是范式的运用。从认识论上来说,各种范式都是一些具有"结构"的应用模式,在心理学和神经学上,这些应用模式则是通过具有(协同和再)应用作用的神经元组合来协调、适应和"习得"的。从不变的、初始的不同"解释"到常规的、分类的和辩护性的解释,以及各种元解释,简述了解释的范式应用(即范式解释)的六个层次。构建性的范式解释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哲学问题都将必须沿着这些思路被重新表达、重新解释。  相似文献   

20.
等效与不等效--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等效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证明等效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等效却是绝对的.但是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等效论,而是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对等动态对等和文本对等,指出文本对等才是译者所追求的目标.在追求文本对等之前,必须承认不等效这一客观事实.不承认等效,但还是要追求等效,追求等效,但是又做不到等效.翻译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