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林彪、“四人帮”只讲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根本否认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鼓吹反动的“斗争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现在,又有的同志离开矛盾的斗争性谈同一性,甚至说矛盾的同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究竟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呢?当前哲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探索真理。本文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彼此结合,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理论界在阐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时,有一个公认的观点,即“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解放后历次编写的哲学教科书也都沿用了这个观点。好象这个问题已“定论”了。可是,在活生生的客观辩证法面前,逐渐暴露出这个观点的局限性;它只正确地反映了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同一性的绝对性和斗争性的相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矛盾论》等著作中,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做了精辟分析,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作者在学习中力图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综合学术界研究的成果,做出一些略带新意的理解、解释,乃成此文。如有不当,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任何矛盾内部所具有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基本属性。这两者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矛盾问题的本质内容,集中地体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辩证法实质的思想。因此,探讨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对于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决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彻底肃清“左”的影响,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指明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是在这个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形而上学片面性的理解。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任意篡改、阉割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片面夸大矛盾的斗争性,否认矛盾的统一性,把唯物辩证法曲解为“斗、斗、斗”哲学,在我国政治和经济领域造成了严重恶果。为了拨乱反正,本文试图对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统一性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当前哲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哲学教学中的一个理论难点。这里,我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什么关系呢?唯物辩证法认为,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事物发展动力问题,向来争论很多。近几年来,不少人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而不是矛盾的斗争性。或者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动力,有的甚至认为同一性在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中起主要的动力作用。这些观点反映在不同时期的哲学教科书中,至今仍有争论,我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矛盾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拜读全国现行各种版本的哲学教材,发现全都把对立和统一与斗争性和同一性打了等号,众口一辞地认为,对立就是斗争性,统一就是同一性,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就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如中国人民大学肖前等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即是对立和同一,矛盾规律即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为斗争性,矛盾的同一(统一)属性又称为同一性。正确地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就是要正确地理解同一或同一性、对立或斗争性这一对范畴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又如全国  相似文献   

9.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哲学理论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他们之间的联系缺乏研究和了解,所以,在如何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的领域,成为主观唯心论和机械形而上学最严重泛滥的埸所之一。因此,革命实践和理论发展都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表露拙见,以求抛砖引玉,达到有益于该问题探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这是一直被人们看作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和绝对的全部关系.然而,同一性中究竟有没有绝对性?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哲学界一直认为斗争性只是绝对的 ,同一性也只是相对的。我们认为 ,对于客观辩证法来讲 ,斗争性既具有绝对性 ,又具有相对性 ,同一性既是相对的 ,又是绝对的。在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理论的实际运用的转换过程中 ,不同时代的历史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 ,而现代人类的价值取向是社会生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对立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容,是辩证法关于发展的理论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往往片面地把对立面的斗争看作发展的唯一动力,而把同一性排斥在外。林彪、“四人帮”进一步把这种观点推向极端,所谓抛出“斗争哲学”,作为他们推行极左路线的理论基础。人们经历了一段十分痛苦的过程,看到这种“斗争哲学”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的空前浩劫之后,才醒悟过来,重新思考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现在,承认同一性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的思想已经日益普遍了;认为同一性也包含在事物发展动力之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还有一些理论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准备就其中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探讨同一性的本来含义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同时也对某些与所谓"斗争哲学"有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什么是同一性?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仅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同一性的全部意义".这一概括似乎大家都是同意的,然而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却并不一致.例如,有些文章把"四人帮"搞的"对着干"归结为只讲斗争,否认同一,这就涉及到对同  相似文献   

14.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吸引和排斥的关系。所谓矛盾的斗争性,就是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和排斥;而矛盾的同一性,也就是矛盾双方的吸引。吸引把矛盾双方紧紧地维持在一个统一体中。矛盾之所以是统一的,原因就在于矛盾双方在不断的互相吸引。没有排斥,矛盾就会融合,而没有吸引,矛盾也就要分裂。恩格斯把吸引和排斥看作是物质的本质,运动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15.
《成才与就业》2014,(4):24-25
正再过一周,办公室租约就到期了,前两天物业一个劲地来电催着,安迪真的有点急了。虽然将价格问题让给市场拓展那头去处理了,但到现在还没个结果,物业也不来催了,如果出差错,自己也难辞其咎呀。安迪向主席、总裁分别去电问进度,回复均是:"请问一下霞姐。"霞姐终于从海口项目出差归来,安迪赶紧到她办公室询问续租价格和进度。霞姐从容不迫地告诉安迪:"结果出来啦,续租第一年为4.4元,第二年4.7元,第三年4.8元;先把最近几个月的租金、物业费全部结清再签续约。安迪,这事还是你去谈吧,先签约,再结清费用。""好,我即刻就去联系。"安迪爽快地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关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讨论很多了。但是,研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范围究竟有多大,重点应放在哪里,是矛盾的同一性还是矛盾的斗争性,则涉及不多。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和同一性的相对性问题的争论的症结所在现在对辩证法核心——对立统一规律问题的探讨,已经进入了更深的一层。长期以来,哲学界对于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和同一性是相对的问题,认识都是一致的。时至今日,也没有异议,因此,争论并不在谁是相对谁是绝对的问题上。现在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围绕着在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中,是否包含有相对的成分,在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中,是否包含有绝对的成分。争论的双方,相持不下。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史上,对于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问题,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但受到人们注意的,主要是以下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被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的霍布斯说:“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①.以霍布斯为代表的这种观点,早已被辩证论者认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把它摈弃了。第二种观点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关于矛盾是否可以调和的问题,过去只是一家之言,很少有人问津。如果谁要提出矛盾可以调和,便招来灭顶之灾,扣上“反革命哲学”、“叛徒哲学”的帽子,横加批斗,这在“文革”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使许多同志残遭迫害。并把“矛盾可以调和”宣判为“明目张胆地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合二而一”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哲学》(《红旗》杂志1971年第3期)。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冲破了“四人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事物的外部原因也可以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有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只有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对前者提出的一些事例却作不出有充分说明力的回答。对事物及其发展原因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分析以后,我发现,必须对事物的构成状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发展的原因作出科学的论断。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缺陷,就是没有认识到事物有两种不同的构成状态,不知道事物之“内”和“外”的界限在哪里,因此也就不能完满地解决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