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主义视角下美国朝鲜战争小说中的韩国女性形象,是美国作者们依据自身经历和东方知识,通过"西优东劣"的权力话语言说来书写韩国女性,并以"真理"形式,塑造出看似个别其实包含着一种具有普遍偏见性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他们把这些形象作为媒介或隐喻,传递西方男性的权力话语,寄寓着西方男性与韩国女性是主人与仆人、权力与身体、我们与他们、文明与威胁的二元对立等级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映真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大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只是构成陈映真小说写作模式或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在陈映真小说中,对立中的男女双方定位不同。男性常常扮演着一种理性的社会角色,女性扮演的则是一种感性的社会角色。她们善良、真诚、忍耐但有依赖性。作者对有独立倾向的女性不怎样喜欢。如此,女性永远受动于男性话语的支配,变成了男性世界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3.
浅析八九十年代女性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解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瑶  郑晗琳 《江淮论坛》2005,(3):158-161
从寻找男子汉到驱逐菲勒斯,八九十年代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经历了一个消解的过程,这既是女性写作对男子汉形象的再造,又是对传统的男性形象的解构,对父权制神话的颠覆。同时,它也是女性意识日渐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一直认为男性在其作品中永远处于统治地位,女性则是"没有话语权利的傀儡",是男性世界的陪衬。然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小说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海明威超越了男性作家的狭隘视野去体验、洞察女性的苦难,并不断反思以父权文化为主的人类社会应该如何解决生存、生态困境。他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关系的认识充分体现了他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能是受其崇尚女性美的影响,读者往往更多关注其塑造的女性形象,有意无意地忽视男性形象.当我们按照性别关系划分后来探析女性和男性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和作家塑造他们的意图时便会发现,川端康成小说中男性形象有着共同的特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女性形象的陪衬、配角抑或道具,更是表现女性美的重要手段;他们具有惆怅的心境、充溢的空虚和孤独,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男性主导的古代文学史中,女性往往既是审美对象又是政治隐喻。怎样的女性形象是得当并值得追求的,在情、才、色和德、学、容之间如何取舍,这一问题贯穿于文化史的始终,并在魏晋时期由"林下之风"和"闺房之秀"两种称谓固定下来。明清之际,由于女性写作的繁荣发展,"林下风"与"闺房秀"之间的取舍,成为了女性借助传统价值观为自己谋求更大文化空间的渠道。而"德、学、容"也因此越过"情、才、色"成为了女性写作的新追求。  相似文献   

7.
文、武是中国古代男性气质的核心,是男性气质的重要体现。宋明话本小说中的男性气质书写呈现出了明显的偏重性、阶段性,实为一个持续构建的动态过程,与不同阶段的文化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联;而女性气质书写乃至女性形象塑造则更进一步地受制于男性意愿,在相当程度上实为基于某种男性需求而对当时的男性气质、男性形象所做的有益补充,是为男性意愿下的进一步"被书写"。受制于文化形态的男性气质书写、男性形象塑造与进一步受制于男性需求的女性气质书写、女性形象塑造彼此搭配进而构成了这一时期文本表现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性关系模式,并在两性关系的构建上体现出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选择与男性意愿。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新时期开拓性作家刘心武小说中的视觉书写,进一步考察这一时期男性话语中的女性镜像,认为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女性镜像并没有大的改变,即女性是促发男性成长的阶段性工具,女性被想象为男性心灵复原的慰藉者.而新时期的女性写作在与男性话语"合谋又冲突"的镜像突围中,则表现出更繁复、更斑杂的色彩.同时,新时期小说的视觉书写也显示...  相似文献   

9.
与鲁迅一样,沈从文的小说写作中也有一组"故事新编",<猎人故事>是其中之一.沈从文在这篇小说中通过对故事的讲述与倾听,以及对倾听规则的设置,自觉不自觉之间揭示了后来解构主义哲学和文论所论及的语言的特性,演示并敞亮了语言本身的隐晦与杂乱,颠覆了人与语言之间的固有关系,也从中显示了一个小说艺术家对语言特有的敏感.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生长在美国,又有着两千多年中华文化的背景,双重性的特点极易引起两种文化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分裂和冲突。而在这其中,华裔妇女受到两种文化夹击的程度更重,在中国伦理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相融相斥的过程中,她们不断地寻求自我认同。通过对华裔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对男性形象的塑造和写作技法改变的解读,可以了解华裔女性对两种文化的螺旋上升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绚丽的幻景和奇异的魅影为特色的玄幻小说(或称奇幻小说)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炙手可热的创作题材。在西方"魔幻"叙事的影响下,网络玄幻小说往往从本土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挖掘想象的素材,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本土的"奇幻文学。然而,本土的奇幻叙事应如何纳入本土文学的整体经验,才能获得新的文学生命?在后革命与后现代的文化氛围中,玄幻写作又如何营构自身的"差异美学",避免陷入一种"本质主义"的文学观?以"关系主义"的视角考察玄幻小说,有助于厘清玄幻小说与主流文化的关系,辨析作品与社会、文本与历史脉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小说体现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模糊的,被弱化、异化和欲化的。一类是他们的存在受女性形象遮蔽,他们身上缺少能够左右女性的精神力量,其主体在场而主体精神缺乏,成为"在场的缺席"者。另一类是需要通过女性的回忆或日记去找寻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行动,成了"缺席的在场"者。这两类人物被批判和消解,成了符号化的存在,他们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小说中的众多人物可分属于三类不同的人物形象:女菩萨形象、缺少男性特征的男性形象及具有传统"巫觋"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几种人物的身上都映射出作者内心世界的折光,从而形成了作者心中带有稳定性的类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王干有关"新状态小说放弃了象征化的寓言模式"的说法提出疑问.并在分析了本雅明的"寓言观",厘清了"寓言"与"象征"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从"游手好闲者"与"虚无意识"两个视角入手,对新状态代表作家朱文的小说与本雅明的"寓言观"之间的契合之处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朱文小说所具有的寓言化的写作倾向与风格.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2010,(5)
随着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日本女性文学的创作理念、题材、表现手法、技巧等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社会性别意识、女性解放思想和人本主义理念的影响下,女性的心境写作、身体写作、个人化写作,开始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范畴,用"反常"的手法解构或重塑现实社会中的婚姻形式、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妊娠与生育、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同性或异性之间的性的关系等。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宏大叙事、国家叙事等重大题材的淡化,因此,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带有"个人化"写作特点的日常叙事、欲望叙事就成为日本女性文学发展的一种经常性状态。这种状态越来越受到男性及男性作家的认可和推崇,无形之间影响到男性作家的写作,悄然改变着日本文坛,代表了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从女性史的角度看,这是日本现代女性文学一个突围与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环境保护主义者、自然文学家和小说家,美国国家图书奖二度获得者彼得·马修森的写作视野极其开阔.在自然文学写作中,他致力于描写人类足迹罕至的大自然;在小说创作中,他致力于揭示造成环境破坏背后的各种深层社会根源.无论是自然文学写作还是小说创作,从第一部作品《美洲野生生物》到最后一部作品《在天堂》,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各种环境问题始终都处于其写作视野的中心,充分凸显了一个作家的生态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庭院中的女人》塑造的女性群像各有特色,特别是吴太太这一形象的成功刻画,使该书成为赛珍珠“通过中国人关注自身的第一部小说”。吴太太对男性与女性关系的思考,反映了赛珍珠的理性女性观;其思想及价值取向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挣扎,折射出赛珍珠女性观的矛盾和局限。从这个角度看,《庭院中的女人》及其主人公吴太太在赛珍珠小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左拉·尼尔·赫斯顿的经典之作《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自我发现的成长教育小说。小说描述了一个非裔美国妇女对自我理解和自我身份的追寻,塑造了一位从不谙世事的姑娘逐步成长为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成熟妇女形象。本文试借助于传统叙事学和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和观点,从女主人公的"声音"/言说为切入点,对这部作品进行文本分析,探讨珍妮的言说与其成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衣服狂"的张爱玲在小说中常以服饰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人情人性.在<茉莉香片>中,她塑造了身着"萧条的美"的服饰的男性形象--言子夜. "萧条的美"既蕴含外向的反抗之美,又蕴含内在的坚持之美,代表了张爱玲本人对男性的审美观照和潜在期待.  相似文献   

20.
白先勇与陈若曦是当代汉语小说写作的重要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展现了至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场景与日常生活画面.不管是白先勇还是陈若曦,共产党开始主政大陆与国民党最后迁徙台湾的1949年在其小说叙述中都是一个重要时刻.只不过,在白先勇的叙述中,1949年以后,依然是民国风月,而在陈若曦的小说中,已不免换了人间,对于同一历史时间不同的叙述法构成了白先勇与陈若曦小说对照中最为触目的一道景观,两位小说家也以此建构了各自"最后的贵族"与"最后的左派"的文学史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