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7-1937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公债政策是中国近代公债政策的开端,具有先行意义和示范效应.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赤字与债务始终是一个重要议题,备受学者关注.国内学者关于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公债的基础研究比较充分,比如考证公债总规模,探讨整理债务等.但是具体到专门研究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公债时便略显不足,尚无关于经济公债的专著问世.目前,对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公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公债的信用和发行 ,南京国民政府在公债市场监管体系的建立方面是非常重视的 ,并且也做了相当的努力。从结果来看 ,其公债市场规范化程度较之北洋时期有了较大提高。巨额债券的发行和流通使南京国民政府得以稳定和统一 ,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国家建设 ,这对随之降临的抗战乃至最后胜利都有深远的影响。有人以公债流通市场上投机现象严重、流通市场稳定性差 ,来批评南京国民政府公债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笔者认为这些大多数都是非市场因素引起的 ,远非公债市场监管体制本身所能解决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发行公债政策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筹集战时军费,继续发行了大量国内公债。但是,由于大量公债向银行抵押,银行又以此作为准备金发行大量通货,从而使战时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币值不断降低,直至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4.
与近代中国的大多数地方政府一样,浙江省政府为扩充军备、弥补行政费用之不足和筹措建设经费,曾发行了大量地方公债并呈现出以下特点这些公债的70%被用于军政费用,但发行办法逐渐由粗疏而趋于周密,公债利率逐年减低.近代浙江省公债的发行史为当今地方公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苏维埃政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政权.它的兴起,是向南京国民政府挑战的产物,它的衰落,则是自身发育不全、敌强我弱的结果,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探究苏维埃政权兴衰的客观规律及其经验教训,对我们深入研究20世纪的中国历史,推进当今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行地方公债会带来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成本.为了避免或减轻发行地方公债的负面效应,地方公债的制度安排必须以债务风险控制为核心,做好地方公债的发行、使用、偿还等各环节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实行了一系列的税收改革,开启了中国税收现代化的进程。营业税作为一个引自西方,并取代地方厘金的税种,在平衡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商人的税收关系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中国涉外营业税却始终无法得到外商及其政府的认同和接受,以致华洋税收待遇不平等的状况未能因现代税制的建立而有所改变。南京国民政府涉外营业税征收的历史实践再一次证明,没有国家的独立与自主,中国的税收现代化进程注定充满挫折。  相似文献   

8.
公债的发行涉及国家的收入和人民的生活,并且由于公债发行产生一种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具备宪法关系的形式特征,所以有必要从宪法的角度对公债进行研究.公债发行的宪法依据是我国<宪法>第14条第三款.由于公债发行会对法律保留原则、民主原则、平等原则构成破坏,所以有必要设定公债的宪法界限.公债合同属于行政合同,公债属于一种公法之债,有关公债的争议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国家权力状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权力在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东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权力处于一种弱化状态,晚清时期中央集权的衰微、北洋政府时期的分利集团、南京国民政府的软政权以及近代中国基层社会的分散状态等严重地影响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造成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坎坷与曲折。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主义的特点为 :政治性与军事化兼备 ,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 ,与派系斗争共生互动 ,离心倾向与向心倾向同在。地方主义是使南京政府不能真正统一中国和最后败亡的重要原因 ,也是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启安 《人文杂志》2001,(3):154-15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的中央苏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伟大尝试.在此期间,为缓解苏区财政经济工作的严峻形势,支持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苏区政府先后三次发行公债.这三次公债的发行,对稳定苏区财政,支援革命战争,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方公债、财政分权与宪政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金融和经济形势,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地方政府的18万亿配套资金.但地方政府的钱从何来,则是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近来,地方公债问题再次被讨论并拟建立由国务院审批、财政部代为发行的地方公债制度.对于存在一定程度财政分权的中国来说,地方政府应享有发行地方公债的权力,基于立法保留原则的限制,该制度应由全国人大通过立法程序建立.事实上,地方公债和分税制是财政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其不但与中央、地方的权限划分有一定的渊源,也关乎我国宪政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会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合法的、带有一定全国性的佛教团体,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佛教会的成立、分化、整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佛教会的成立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中国佛教会分化过程中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佛教界内部的冲突。1935年7月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改组中国佛教会的尝试,但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中国佛教会内部依然矛盾重重,国民党当局改组中国佛教会的努力受挫。  相似文献   

14.
刘影虹 《南方论刊》2011,(6):39-41,48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惩戒制度既是南京民国政府吏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由君臣构成的行政组织体系向公务员体系转变的重要一环。它对研究南京民国政府的政治管理状态和中国现代化历程均有重要地位。然而,对于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惩戒制度的研究还不充分,笔者将现有的研究情况作一梳理,以期有益于该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张瑜  王放 《理论界》2006,(4):215-217
发行地方公债是世界各国地方政府筹集建设资金、增强财政能力的普遍做法。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还只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尚未应用于实践。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地方公债较高的信誉度、收益回报率和较强的认购能力,以及地方借款的存在都为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提供了可能性。鉴于此,本文将在我国地方公债发行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地方公债发行的可行性,并提出我国地方公债发行制度的具体设计,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宪法控制公债之必要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议制民主机制不足以控制公债.它不能实现代内公正,且缺乏公共德行,不能保障代际人权.公民表决机制则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用它来控制公债也不现实,特别是不能保障代际人权.公债涉及国家信用和执政合法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央地之间财权、财力的合理配置,及经济自由权、平等课税权、生存权等基本权利保障等都决定必须用宪法来规制公债.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民法近代化的重要阶段.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任立法院长,胡汉民对民法的制定工作极为重视.在其主持立法院工作的短短两年多时间的内,他不但督率立法院同仁高效工作,而且适应近代世界民事立法潮流,阐述了一系列民事立法思想,对中国民法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5,(6):116-120
第一期革命战争公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筹集革命经费而首次发行的公债。在临时中央政府的详细部署和积极动员下,公债在很短时间内就超额完成了发行任务。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第一次发行的公债,它标志着革命根据地债务举借开始走向规范化;公债发行中的政治动员成为以后根据地公债发行普遍采用的方式;公债发行中的不足也为以后根据地公债发行政策的完善提供了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邮政储蓄始创于1919年,业务种类由储蓄、汇兑,扩展到投资、放款、贴现、保险等业务,邮政储蓄经历了从单一储蓄业务到银行制度的演变,并在南京国民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变迁下导致了自身制度的变革与异化,引发了深层次的危机.透过邮政储蓄制度的变迁,可以看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金融制度与格局的演变.而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与研究也将为当前邮政体制改革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清末内债的举借及其后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债是伴随着国家财政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分配范畴,向国内民众举借的称为内债,向国外举借的称为外债.中国封建政府因财政困难向臣民举债,古已有之,但是,国家以债券形式,通过金融机构募集公债,以应付财政上的特殊需要,弥补财政亏空,这种近代形式的内债则起源于清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