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佃来 《东岳论丛》2022,(1):119-127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性与政治哲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打通或建立起内在勾连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事实上,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政治哲学思想,都与现代性的生成与不断展开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从现代性所开辟和占据的问题域中,我们至少可以梳理、概括出三种政治哲学的致思传统,它们分别是确证现代性的政治哲学、批判现代性的政治哲学、重建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虽然这三种政治哲学代表了三种相互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分歧的传统,但它们之间又因为现代性问题域而具有了可相互对话乃至相互借鉴的共性.这一点,不仅对于我们把握不同的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而且对于我们构建当代形态的政治哲学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政治现代性是围绕现代性的两大根基(主体性与理性)的展开而获得的政治旨趣,是理性在政治领域得以实现的结果.通过对政治现代性的主体性维度、现代制度维度以及现代价值三个维度的分析得出,回归人的主体性、构建科学的现代制度,倡导多元现代价值理念,使人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张师伟 《晋阳学刊》2014,(3):95-100
中国传统政治意识在遭遇近代西学之后逐渐趋于支离破碎。伴随着传统政治意识的碎片化,中国现代政治意识开始重新建构。然而,现代政治意识的建构在中国不仅一波三折,而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平衡,价值理性明显地占有优势地位,而工具理性则不够健全。工具理性不够健全,一方面导致了形式、程序等在政治生活中的残缺,形式与程序落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公民理性的不足,公民既缺乏充分的认知理性,也缺乏必要的行为理性。充实和健全现代政治意识工具理性迫切地要求政治学特别是政治科学既要充分吸收西方现代政治科学的方法、范式、结论等优秀成果,更要加速其本土化与普及化的进程,发展中国特色的政治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已日益成为主体,他们的政治意识无疑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意识表现出二维特性,这与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环境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都有着关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意识建设,需要从内在与外在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揭示并批判政治技术从传统到现代国家的演变及其未来走向,是福柯后现代微观政治哲学富有创见性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权力统治方式的独特微观历史考古与谱系学研究,福柯提出政治技术的相关概念,认为权力对社会和个人统治的方式是一种传统政治技术.他把现代国家的本质视为日益工具化的政治技术,认为现代性政治技术的日益普遍与强化形成了新的全景敞视与统治,也造成针对个人的"全景敞视主义",走向启蒙理性自由的反面,还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缺乏一套自主的政治技术.为克服现代性国家治理的困境,福柯提出政治技术未来发展要走向政治艺术,形成了政治美学的自由主义乌托邦.福柯政治技术论对深刻认识当代西方国家治理的本质及问题,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资源,开创性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都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工的政治意识逐渐萌发并日益分化,从而对传统的社会治理机制提出了质疑。基于意识的能动性,农民工不同向度的政治意识既有可能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进步力量,也可能成为影响城市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关键在于能否将这一群体引入国家政治。体制变革与主体建设相辅相成,如何在深化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通过培育农民工积极的政治意识引导其参与行为,化解消极意识带来的负面影响,塑造合格的社会参与主体,构成现代管理体制成功转型的基本文化要素,对于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治和谐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未来和谐社会所怀抱的希望依赖于一种信仰,即这个社会至少存在着一种像样的政治秩序,这种信念指引着我们寻找政治的善.本文用政治哲学的眼光,解读了和谐社会价值层面的三个政治词语:公共的正义、政治的平等和理性的法治,并以此为和谐社会理性归依的意识观念厘析和谐社会这一政治事实的合理性,作为政治价值的现实回应,政治和谐化需要从政治社会化、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三种途径加以构建,同时,政治和谐化也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政治和谐化的过程中,作为和谐政治社会基础的政治人的培育和塑造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理性经济人的理念和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主要分析了我国现行干部绩效考评体制结构偏失所带来的潜在政治风险.本文指出:在当今的社会中干部与普通民众一样他们也是理性的逐利人,他们的行为也有其理性的逐利的考虑.当现行的干部绩效考评体制出现结构偏失时,他们在行动上和观念中易于滋生脱离群众的倾向,进而带来民众与他们,乃至与整个现存政治体系相互疏离,由此给我国社会的政治发展带来潜在的不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克服这种潜在政治风险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试论政治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是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秩序的期望,人类社会系统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政治系统是其最重要的子系统,所以社会的整体和谐化有赖于政治的和谐化;就价值理性层面而言,公共的正义观念、政治的平等观念和理性的法治观念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政治语言,而且是和谐政治的精神内核,作为政治价值的现实回应,政治和谐化需要从政治社会化、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三种途径加以构建,同时,政治和谐化也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政治和谐化的过程中,作为和谐政治社会基础的政治人的培育和塑造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长沙和广州两市农民工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起一套计量化、动态化和具体化的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评价指标体系.既适合对农民工政治参与近期情况的评价,也适用于其将来变化发展状况的评估,若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积累各个年份的数据,就可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改善历程做比较分析,为党和政府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可资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经济理性、社会理性与政治理性产生于不同的交往方式,因而相互区别,同时也相互联系.不同的理性之间会产生冲突.不同交往共同体的主导理性之间的冲突,有可能导致理性间的越界与脱节.使三种理性保持和谐的关键是理性的限界和接轨,它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作为中国新兴产业工人群体,其政治参与状况关系到农村与城市的和谐与稳定。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日渐觉醒,但他们在政治参与行为中表现出明显的对非制度化参与方式的偏好。这既有农民工自身如受教育程度不高、经济贫困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种种不利因素,如政府公信力降低、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与排斥等。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努力,改变这些不利条件,以矫正农民工对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方式的偏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宪政的视角考察了政治文明的演进路径.认为政治文明开始于人类建立了政治理性之后,即建立了政治对人类自身及其分散的强力的控制与垄断权,以此来建构秩序的理性,政治理性使得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创造有了基本的秩序前提.而政治文明的持续健康的自然生长并不仅有人类的政治理性就能自足.宪政理性的建立就是为政治自身建立理性的标尺,以成就政治文明的持续健康生长.在政治为人类文明提供了理性的发展基石之后,宪政成就了政治的理性.因此,宪政带来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的范式追求,其基本洞见是,宪政疏通了政治的理性,从而增加了政治国家构建秩序的能力.从政治理性到宪政理性是政治文明持续健康生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其经典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中对其所在年代的美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心理与政治参与方式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将之总结为其根源在于美国人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形成的民主心灵习性.本文首先基于政治心理学视角对托克维尔的民主心灵习性理论内涵进行系统阐述,指出所谓公民的民主心灵习性本质上即是公民的一种民主政治心理习惯;其次,运用政治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对民主心灵习性予以理论解构,指出其应由公民的政治参与人格、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认知、政治参与记忆、政治参与知觉、政治参与情感、政治参与认同七个要素构成;最后根据勒温的场论与前述民主心灵习性的理论内涵,指出可基于下述两个方面培育公民的理性政治参与观:一是构建公民理性政治参与的心理结构,具体包括政治参与人格的培育、政治参与态度的树立、政治参与认知的提高、政治参与记忆的沉淀、政治参与知觉的培育、政治参与情感的培育与政治参与认同的确立;二是构建公民的理性政治参与行为情境,具体内容包括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环境的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文化环境的培育与公民政治参与社会环境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作为当代民主理论的新思维,是指利益相关方或其代表通过自由、平等和公平的对话、讨论和审议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进行公共决策,它为我们构建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新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和推进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广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结合我国当前的政治生活,发展协商民主,扩大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可以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行政协商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和培育农民工社团组织等国家制度和政策机制层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论政治需求与政治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需求与政治学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政治需求推动了政治学的萌芽,促进了政治学内容的丰富、研究方法的更新与研究重点的转移;另一方面,政治学发展又限制、引导着政治需求,促进了政治需求的理性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当代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后现代哲学的重要代表罗蒂,试图清除西方启蒙理性形而上学的地基,在当代为西方启蒙政治理想替换更加实用的新地基,以阻止马克思政治哲学对启蒙政治理想根基及整体的动摇,尤其是要重点阻止“马克思的幽灵”对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的强力批判,进而实现其希望的自由主义乌托邦,并因此与马克思的现代性社会政治批判发生理论碰撞.罗蒂对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现代性批判也有所认同,其有限肯定主要是体现在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中.但其有限肯定是为了根本否定.从根本上说,罗蒂后现代政治哲学与马克思现代社会政治哲学是异质性的,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观也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利益的分化,在农民阶层中又出现了一个年轻的新群体,即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在政治参与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政治关系中,他们有自身的利益需求和利益诉求,但现实的社会客观条件与这种需要、诉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形成了政治参与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完善政治参与制度,找到新途径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应该理性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政治行为的动因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分析了政治行为的内在动因和外部制约因素,认为政治主体对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追求,构成其政治行为的根本动因和直接动因;从政治感受经政治情感、政治意识、政治态度到政治意志再到政治行为,则体现了政治行为主体的复杂心理过程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任何政治主体政治行为的形成又受到一定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实际上,政治行为就是政治主体同政治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唤起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 ,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愿望 ,增强了公民的政治效能感 ,并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因此 ,公民政治参与的活跃与扩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出现的政治现实。但是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 ,仍处于不很成熟、不够完善的状态。本文提出了疏通政治参与的渠道、塑造理性的公民、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等推进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 ,以期达到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化、程序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