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傣族传统建筑的保护面临着"异化建筑"、原材料匮乏、傣族群众的文化利益被忽略等一系列问题.将法学的法律注释法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相结合,从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权(文化权利)、传统文化产权等多个视角来全面透视傣族传统建筑的法律保护问题将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化.傣族传统建筑法律保护措施的完善主要包括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将国际上对乡土建筑的保护措施运用于傣族传统建筑,构建传统文化产权制度,促进傣族民众对传统建筑保护的有效参与,等等.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劳动人民留下了许多智慧和创造力的建筑文化结晶,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旅游业大发展,与此同时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也迎来了诸多问题,如何立足当今时代挖掘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制定并采取长久的遗产修缮保护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由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所著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详述了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充分意识到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现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古村落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住现在已经很有限的古村落,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文化的根基:保护农村的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品等,它积淀和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城市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和建设城市文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以建筑遗产为载体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特有的井盐文化为地域标志,彰显黑井古镇特色,塑造盐文化品牌,已成为促进黑井古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展黑井旅游经济的同时,如何有利于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需要结合黑井井盐文化独有的文化特点,对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多样化地理解盐文化建筑遗产的概念,评价盐文化建筑遗产价值的重要性和保护难度,将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视作古镇普通生活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要看到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就是保持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承,培植人类文化的根基,维护盐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又要对目前制约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成因和存在的困难及对旅游文化活动与建筑遗产规划保护之间的矛盾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坚定传承盐文化的立场。政府采取实施保护与利用双赢的策略,对维护黑井古镇的独有特色、提升古镇的价值品位、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乡土社会,乡村文化精英在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性知识中作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与发展,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为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社会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内容,代表性传承人即文化精英名录制度和保护制度正面临着困窘的当下尴尬和隐忧。因此,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培养文化精英,恢复乡村社会的文化功能,真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土楼、围龙屋等客家传统建筑引人注目,往往被宣传为包含中原文化的建筑遗产。可是,住在客家建筑的居民其实是从别的角度来把握自己的建筑物,如按照血脉、生命观等观点重视客家建筑其他的部分,所以不惜自掏腰包改造它。从景观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当地人对客家建筑的认知方式有多面性,需要多关注当地人本身的环境行为,并加强"以人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基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阵地,是社会群众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平台.它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实施者,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核心渠道.结合公共文化体系这个社会平台的建设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可以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尚有生命力的部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有创新力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9.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是传统文化由传统方法保护转变为特殊权利方法保护的例证,也为西藏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全新的范式。格萨尔、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西藏实施公约义务的有力实证。但应看到的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和保护措施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属不清的现实,因而,像《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样的地方性立法,不但是传承与发展西藏传统文化的自身需要,也符合创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法律架构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从国家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标志着这项工作,已经纳入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黄山市作为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也有着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黄山市依托文化资源,加快建设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凤凰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案例显示,人、物与时空整合的整体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将民族特色地区的文化看作"文化空间",走旅游化生存的道路,形成动态平衡与可持续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赢,是对以凤凰县为代表的古城镇和传统村落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路径。形成时间和空间立体交叉,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方向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赵慧宁 《社会科学论坛》2009,(11):108-112,117
全球化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变得迅速和便捷,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源可以共享,文化遗产和科技成果成为全球人类的共同财富。在当今世界文化的范围内,我国建筑师一方面要认识到其固有的历史特性,另一方面又要从全球文化中寻找创新理念。为此,我们必须以现代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深入地研究东西方的历史与现状,并从东西方的多元文化中吸取营养,寻求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发展的结合点,体现传统建筑文化尊天地、重人本、讲亲和的唯物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3.
侗族建筑遗产即为侗族聚居区内代表着民族物质文化的建筑(群)、村落及其环境景观.本文分析了从建筑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研究侗族建筑与村落的意义与优势,提出研究可以从侗族建筑遗产的考察与梳理、侗族建筑遗产的分析与评价、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规划三个层面展开,并阐述了各层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关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飞 《理论界》2009,(9):152-153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相对的保护概念,其保护的意义在于总结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让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脉络,最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文认为,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导建筑与城市遗产的保护,需要建立起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它们分别关联为若干因子,用以科学有效的编制城市规划,合理指导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的必要性 民间文学艺术是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分,其概念从广义上理解,包括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它是同一社会群体文化、社会特征及其价值标准的集中体现。 民间文学艺术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类:即语言形式(民间故事、民间诗歌、谜语、谚语、童话、传说和与特定时期及地区相关的信仰、神话、颂诗等);音乐形式(民歌、民间音乐);“动作”形式(民间舞蹈、戏剧和各种礼仪以及游戏)和有形形式(绘画、壁画、雕刻、雕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文化遗产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立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不能再造,传统文化不能再生,保护好文物,研究和整理好民族文化资源,创造西部新的民族文化是一项利在当前,功在千秋的事业,对凝聚众多民族文化遗产的西部地区而言,也是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本文从立法保护的制高点人手,分析了民族文化遗产的内容、保护的意义以及立法保护的内容,旨在呼吁依法治理的重要,善良地企盼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要出现丧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遗憾.  相似文献   

17.
晋商建筑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如今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着重要的功能空间。在现代生活中酒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此,在现代酒店设计中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晋商文化与晋商大院建筑的研究,根据长期以来对山西晋商传统建筑的实地考察,对晋商建筑的建筑形态、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等建筑特征,将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有效地提炼、归纳,并结合当代艺术元素,探讨晋商建筑元素在现代酒店设计中的演绎。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体现晋商建筑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变得迅速和便捷,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源可以共享,文化遗产和科技成果成为全球人类的共同财富.在当今世界文化的范国内,我国建筑师一方面要认识到其固有的历史特性,另一方面又要从全球文化中寻找创新理念.为此,我们必须以现代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深入地研究东西方的历史与现状,并从东西方的多元文化中吸取营养,寻求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发展的结合点,体现传统建筑文化尊天地、重人本、讲亲和的唯物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存贮、信息化的形式转换、信息化的传播、信息化建设的培训等四个方面,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途径,很有现实意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信息化建设之中,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角度看,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原有传统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于创造新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非物质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例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同时,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也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促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