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赵军  刘琳  符海月 《西北人口》2006,(2):35-36,40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以5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建国以来甘肃省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结果显示,甘肃省人口重心向省会兰州市迁移的趋势明显,人口重心移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曲折和波动。甘肃省人口重心迁移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引入人口迁移重心的概念,并以此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变化。作者通过考察人口迁移重心与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位移的联动变化,发现相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对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仍然是未来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2000—2010年甘肃人口分布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亚辉  张岩 《西北人口》2014,(6):104-109
本文以甘肃省为研究区域,以2000、2005、2010年的县级常住人口数据为依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性、人口偏移增长、人口重心迁移及不均衡指数分析甘肃近10年来人口分布特征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分布处于极不均衡的状态,表现为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特征,近10年中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程度逐渐增强,人口重心有向西北移动的趋势,各地区集聚人口的能力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1990-2000年甘肃主要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以第4、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库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着重对甘肃省主要民族1990~2000年人口重心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孙博  唐远志 《西北人口》2011,32(1):64-66,72
人口省际迁移与乡城迁移对城镇人口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因素的动态预测模型,对2010-2060年陕西省城镇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第一,省际迁移和乡城迁移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呈倒V型分布,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随时间推移,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趋势减缓。第二,在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的影响下,2047年陕西省城镇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之后回落,而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规模在预测期内始终呈现增长趋势。第三,人口省际迁移和乡城迁移因素使陕西省城镇老龄化趋势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与人口分布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域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结构急剧变动,人口空间格局出现了深刻的调整。总体上,区域人口增长势头有所放缓,空间格局向"多中心聚集"方向发展。在省际迁移中,广东一枝独秀的局面开始改变,人口迁移重心已由珠三角转移到长三角及其他地区,但东部地区仍然是最重要的人口承载区,同时人口在中、西部部分区域的回归正在加速。在此期间,人口迁移原因越来越多元化,社会因素逐渐增强,迁移流向更为复杂。因此,必须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地对人口再分布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其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计算了1988—2012年间北疆城镇区域的相对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运用突变级数法对北疆城镇区域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北疆城镇区域: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发展呈现波段变化、总体上升的趋势;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大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且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土地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水资源承载力始终比较稳定,但一直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8.
未来全国和不同区域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镇化将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从人口学的角度讲,在加速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三大因素,即出生、死亡、迁移的变化中,人口城乡迁移将是核心问题。本文在城镇化发展的中方案假设下,利用ⅡASA的模型对全国和地区未来30年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了全国和不同区域的城镇化长期趋势;揭示了城乡间的迁移和农村居民身份的改变,是城镇地区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伴随城镇化的加速,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城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各区县的人口总量和GDP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计算出京津冀地区各年份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对比分析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迁移规律。并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及经济分布的空间集聚现象,揭示京津冀地区在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京津冀地区的人口重心、经济重心都在向东北方向移动;京津冀地区人口空间集聚呈现高-高、高-低、低-高三种特征,经济空间集聚呈现高-高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状况评价及空间分布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各区县的人口总量和GDP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计算出京津冀地区各年份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对比分析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迁移规律。并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及经济分布的空间集聚现象,揭示京津冀地区在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京津冀地区的人口重心、经济重心都在向东北方向移动;京津冀地区人口空间集聚呈现高-高、高-低、低-高三种特征,经济空间集聚呈现高-高特征。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人口重心移动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的人口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娟 《人口学刊》2007,(1):16-21
通过对1964、1982、1990、2000、2004年人口重心的计算,得到福建省40年的人口重心变化趋势,发现福建省几何中心在尤溪境内,人口重心始终在德化境内;人口分布一直处在不平衡状态,人口密度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人口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经历了先向西然后向东的过程,而南北方向上则始终向南移动;40年来人口重心移动路径大约是16公里。我们通过进一步分解人口重心公式,发现福建省1990年人口重心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新增人口;而2000年主要影响因素是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12.
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现状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追  陈艳 《西北人口》2013,(6):56-59,6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双方均产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人口迁移和流动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新疆一直是人口迁移活动频繁的地区。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近年来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现状进行了翔实的描述,评价了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效果,指出了省际人口迁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新疆人口省际迁移的协调机制、采用灵活人口政策吸引外省优秀人口和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新疆人口的省际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总数中。省际迁移人口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建国以来新疆人口迁移特点,结果表明:新疆人口迁移活动主要表征为国家有计划的迁移和人口自发迁移。迁移过程具明显的时间阶段性;迁入人口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男性青壮年为主:人口迁入地区主要为开发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迁入主因是国家政策及大量土地资源的吸引.人口迁出主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祖籍亲缘关系、户籍管制的放松;省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以及新疆与其他省区的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刺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疆境内回族人口历史,最早可追溯于13世纪,清朝及民国年间为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时期。解放后至今除出现一些间断性的小波动之外,均呈稳步增长态势。新疆回族人口集聚于天山以北,与历史上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移民倾向以及地区工农业、商业、交通发展有关。新疆回族人口聚居于海拔500米以及低于海平面的盆地层带,在聚居于农业区比重较大的同时,还具有在城郊、交通枢纽及水源充足的地居住的独有特点。其人口在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各地人口比例出现变化。其城镇化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但进度极为缓慢。  相似文献   

15.
俞路  张善余 《南方人口》2005,20(3):17-23
三大都市圈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承载区和人口承载区,对三大都市圈的人口迁移研究对于整个中国的人口迁移研究来说很具有代表性。本文运用空间统计中有关方向和距离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地区之间人口迁移量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差距、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和气候差别。根据分析结果,参照吉佛的引力模型建立三大都市圈与全国其它各地州市的人口迁移量模型。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重心、就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轨迹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20年来我国人口重心、就业重心、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轨迹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不断集聚生产的同时,没有更有效地吸纳中西部地区的人口,从而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生产与人口、就业分布高度失衡。目前,建立完善的分享机制、进一步促进西部落后地区的人口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建立健全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晖 《西北人口》2009,30(3):57-61,70
本文根据《新疆辉煌50年》及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年来死亡率、死亡人数、死亡率模式、平均预期寿命等指标的演变过程及分布特征,试图揭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死亡水平的内在变动规律,为计划生育及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