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人口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现代化的角度,对裕固族人口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在与整个国家及其他人口较少民族人口现代化程度进行了比较后认为:裕固族人口已经实现了生育现代化;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慢于全国;人口社会结构发展的情况较差,人口社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裕固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在人口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人口现代化程度评估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口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现代化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人口素质现代化和人口结构现代化。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2000年安徽省人口现代化实现程度为48.08%。因此在新时期,安徽必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城市化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加快人口现代化进程,为全面推进安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是缘于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本文讨论了人本主义思潮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并从实践层面上探讨了图书馆管理中实现人本主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四川人口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现代化是与经济社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人口发展优化状态,以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素质类型、人口结构类型、人口分布类型、生育观念等相关变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为标志.文章从人口再生产、人口素质、人口城市化三个方面分析制约四川人口现代化实现的相关因素.为全面实现四川人口现代化,提出人力资本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城市化发展路径、现代生育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充分吸收弗洛伊德、马克思等关于人的存在的思想,建构了自己的新人本主义理论.他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根据,以对"自然异化"的批判为进路,以价值论人本主义和马克思的"革命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弥合与创新为皈依,主张非同一性、个体性、感性和把自然纳入主体范畴.马尔库塞十分关注发达工业社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立法及重构生态伦理"人道"三重境界——非暴力地"占有"自然、友好"对待"自然和让自然实现"美的还原"中,也灌注了其新人本主义主张.因此,从生态伦理的视角解读马尔库塞的新人本主义理论,重释马尔库塞生态伦理"人道"范畴、发掘其新人本主义思想旨趣,深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汲取走出生态困境,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中国"的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6.
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诸因素中 ,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口规模。要转变生育观念 ,提高人口素质 ,实行优质服务 ,加强宏观调控和部门合作 ,确保基本国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各民族的共同现代化,但人口较少民族有其自身独特性,其现代化发展进程难免遭遇困境。以京族世居地京族三岛为切入点,通过对京族三岛进行田野调查,分析了当前该区域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坚持以生态发展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既是为了人,也需要依靠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这是一场激发人口巨大潜能和力量,全人口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全面和最深刻的社会转型与变革。人口规模巨大一方面蕴含着人口力量大、人力资本提升、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等优势和机遇,另一方面也存在人口压力大、生育率极低、人口结构失衡、城镇化质量不高、婚姻家庭出现新问题等风险和挑战。优化人口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把握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应对少子化老龄化,打造全人口、全过程、全方位和谐社会,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在对近代西方人本主义的批判与反思中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见解,它提倡非理性主义,反对思辨形而上学对人的消解,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强调人的主体性等等,实现了对近代西方人本主义的超越。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着局限性,其发展最终陷入没落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城市化步伐。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绝对比重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对中国目前乃至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